首页 > 分享 > 欧洲第一名瓷——德国迈森

欧洲第一名瓷——德国迈森

点击标题下「世界知识画报」可快速关注

【中德建交45周年·画报带你走进德国】

瓷器中的贵族——德国迈森

上世纪20年代,迈森瓷器厂与保罗·雪瑞奇、马克思·埃瑟、恩斯特·巴拉赫、格哈德·马尔克斯等艺术家合作,创作了一批高水平的现代风格的经典作品。

迈森,拥有300年历史的德国瓷器品牌,以高雅设计、皇家气质、纯手工制作闻名遐迩。其白色底盘上弧度优美的两把蓝剑,交错成梅森百年经典的象征,暗喻着至高无上的品位。

300年的慧聚

1000多年前,中国人将高岭土与白陶土混合,烧出了一种既坚硬又脆弱且温润剔透的全新艺术品。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瓷器作为东方独有的“物种”,其烧制的配方对当时的欧洲人始终是个谜。欧洲众多的皇室贵族为这种“白色黄金”疯狂,其中就有萨克森公国选帝侯奥古斯都。据史料记载,他曾用一队骑兵向波斯商人换回48件中国瓷花瓶。但与其他“瓷粉”不同,他并不只满足于将瓷器当作艺术品收藏,而是找来一名叫贝特格的炼金术士,让他仿制中国的瓷器。寻找秘方的过程固然艰难,数学家、物理学家也相继加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分析、实验,贝特格的团队终于在1708年破译了中国瓷器的“密码”——成功烧出白色透明的小土片。随后,在奥古斯都的授意下,一家制瓷厂在迈森的阿尔布雷希斯堡建成,自此欧洲第一名瓷——德国“迈森(Meissen)”辉煌的历史徐徐展开,整个欧洲的陶瓷业也因受到迈森陶瓷的影响而飞速发展。

“蓝色洋葱”是迈森瓷器中最著名的系列之一。此盖碗碟制于上世纪20年代。

迈森坐落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易北河畔,距文化名城德累斯顿仅25千米。当年韦廷王朝的选帝侯就是在这里被授予封地,开启了萨克森的历史,因此迈森又被称为“萨克森的摇篮”。阿尔布雷希斯堡高耸于小山岗上,是德国首屈一指的宫殿建筑。当年为了防止制瓷秘方流传于民间,这里戒备森严。在阿尔布雷希特堡度过了150个春秋后,制瓷厂迁至迈森特里比施塔特的新车间,并正式更名为迈森国家瓷器手工工厂。

神话系列充分体现了迈森瓷器在色彩和工艺上所创造的巅峰

300年来,德国虽然经历了工业革命与欧洲战乱的洗礼,但迈森因拥有全欧洲最高级的瓷土矿场,以及植物生态花园和专业画师学校,为迈森陶瓷的百年基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起初,迈森制瓷厂只是照搬亚洲瓷器的款式和装潢,渐渐地,他们将本土的传统文化加入到设计中,在造型、图案与艺术风格上都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先后推出了“蓝色洋葱”、“一千零一夜”、“神话”、“天鹅”等经典系列,但制坯、塑型、艺术绘画、加工等所有80余道工序至今依全部由技师手工完成,所用色彩也都是按秘方配置,对外严格保密。为了防止外人盗用迈森瓷器的名声粗制滥造,工厂还从18世纪20年代起引入商标的使用。据说,商标的图案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帝徽上的标志,象征着其贵族血统,经过几次变动后,最终定格为今天的“蓝剑交锋”造型。与所有的瓷器一样,“蓝剑”同样为手工绘制。迈森制瓷厂的每一位彩绘师、造型师都有着数十年的艺术熏陶与技术培养,这也是烈火中萃取出“蓝剑”的质量保证。

除了广为大众熟知的餐具外,迈森瓷器还将自己灿若繁星的艺术灵感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一系列高档的家居装饰、珠宝首饰及礼品。

如今,作为美学和工业完美结合品的迈森瓷器,已不再仅仅是商品,而是德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展现了近300年来的欧洲艺术史。在迈森国家瓷器手工工厂里,保留着自建厂以来的2万件制作模具,每一种产品的石膏模具也都完整保存着(共17.5万件),所有产品的原稿、规格文件和3000种图案也被妥善收藏在工厂巨大的资料库中,这意味着随时可以再生产出同二三百年前一模一样的产品。同时,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装饰艺术等艺术风格以及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迈森陶瓷始终坚持自己多样的创作风格,吸收丰富的创作元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迈森作品仍然如繁花盛开,熠熠生辉。

走进陶瓷博物馆

借撰写此文之际,我造访了坐落在迈森的陶瓷博物馆。博物馆建成于1916年,除展有自迈森瓷器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模具和绘画底稿外,还可以通过参观制瓷工艺坊了解迈森瓷器的手工生产过程,包括拉坯、塑形、釉下彩、釉上彩等。

拉坯是制作瓷器的初始步骤。拉坯工人通过脚控制轮盘,在坯车上用已经备好的泥料熟练地做出瓷器的基本形状。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人物造型,则需要使用磨具制作出人物的各个单独部分,再逐件组合于主体上。

制瓷工艺流程

制作的第二步则是由雕塑师将造型的各个部分进行塑造,并创造性地将各部分塑成一体。在雕塑师的工作台上放有一件雕塑模型,作为塑形过程中的蓝本。少到一个杯子上简单的花纹,多到仙女裙子的褶皱,都需要雕塑师一笔一画一次成型。这精巧的设计当然不仅仅得益于德国人严谨的习惯,我想更多的是对美极致的追求。

第三个展室呈现的是釉下彩的制作过程。陶瓷上作画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而釉下彩指的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由于二次烧制需要在1400度的窑内完成,所以只有几种颜色的颜料可以适用。如此高温,令烧制出来的瓷器表面光滑异常,格外坚硬,并拥有特殊的亮度,整个烧制过程令瓷器比烧制之前缩小约16%。迈森瓷器的经典洋葱图案就是以釉下彩的技法呈现的,颜色则是经典的钴蓝色。尽管釉上彩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手感也不像釉下彩那般光滑,但是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在迈森众多的经典造型中,花卉画、东亚题材的人物瓷偶,以及众多色彩丰富的餐具都是用釉上彩技艺画就的。

迈森瓷器展厅

很想从展销厅中挑件心仪的物件,只是每件都价格不菲,一只小小的白酒杯也要几百欧元。如果是成套成系列的瓷器,价格更是高得令人咋舌。据说在德国,普通的家庭都会以拥有一套迈森瓷器餐具或是咖啡具为荣,平日里精心收藏,只有在欢迎重要客人时才会让其隆重登场。

“雪球花”花瓶。陶瓷艺术大师约翰·肯德勒在1739年独创的“雪花球”装饰手法,至今仍是梅森制瓷厂艺术造诣上最突出的一项。花瓶上的每一朵花都要先手工塑形,然后将花瓣一朵朵粘在容器上,再手绘上颜色。

穿行在各个展厅间,感受着迈森瓷器300年来的发展与进步,也感动于德国人对瓷文化、艺术以及工艺的传承和发扬,不禁感慨我们的陶瓷业在顶级制品的道路上,已与欧洲同行渐行渐远。

女孩半身像

【中德建交45周年·画报带你走进德国】

系列文章

【全文刊于2017年6月号,更多图文阅读请订阅《世界知识画报》】

◎文字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媒体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世界知识画报 ∣和你一起走世界

《世界知识画报》

合订本·2016

如需订购请添加世界知识画报

微信号:wap-2017

定价:150元(上下册)

免费平邮/挂号3元/快递20元

(海外及港澳台按实际邮费收取)

邮购热线:010-65275359 联系人:刘家彤

邮局汇款信息:

收款人:世界知识画报社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邮编:100010

汇款人资料:请详细填写汇款人地址、邮编、姓名和电话,并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2016年合订本、数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19年德国礼品展2019年德国欧洲圣诞礼品展】
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
上海历史博物馆:寻找中国瓷塑的顶点
两场精品瓷器展亮相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欧洲花了400年才山寨出中国瓷器,手段堪比谍战剧
外国设计史 三四单元课件培训资料.ppt
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
宜联生物注射用YL201、翰森制药注射用HS
梅森Meissen之永恒的主题
德国埃森植物展 长城展览

网址: 欧洲第一名瓷——德国迈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673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科学网—“血色橡胶”:一种植物背
下一篇: 三年前我们在头上种花种草,如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