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真富贵·富丽堂皇满人间
----清代浅浮雕牡丹花板赏析
自古至今,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非常淳朴自然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自然界各种美好的物质景象逐渐被人们赋予吉祥美好,喜庆欢乐的象征寓意。牡丹作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花色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雍容华贵,色香俱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花硕大而香艳,多姿多彩,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幸福吉祥的象征。
牡丹有王者之号,冠万花之首,驰四海之名,以富贵称之,被拥戴为花中之王,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生活中与牡丹有关的文化和艺术创作形式丰富多彩。皇粮国税博物馆在征集地方区域历代社会生活实用器物时,征得一批明清木雕花板,其中就有一对清代浅浮雕“牡丹花开真富贵”图案花板构件。该清代木雕花板采用长方形构图,中间为阳线浅刻长方形开光,整个布局犹如一个长方形大扁口套小扁口的“回”字形状,构成了“扁回形纹”独特的轮廓形制。这种阳线凸起套刻回纹,既严谨又简洁、既规整又庄严。“回”纹在民间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因此,在图案中间刻牡丹花开富贵,表达的寓意更加具象。该花板采用浅浮雕技法,所刻牡丹及根部石头既有平面图案的稳重大气,又有立体直观的逼真栩栩如生效果。
该对清代牡丹木雕花板系一对花格门绦板构件。其设计采用两侧相向对称结构,单幅图案可成为一副完整画面。两幅牡丹图案均采用缠枝牡丹纹饰,一幅自左至右,一幅自右至左,牡丹根部均设计雕刻一堆石头,以突出牡丹的顽强生命力和扎实的根基。石头中突出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石头上面刻画一朵祥云,俗称如意云头纹。石头乃扎实、踏实、刚劲、坚实的象征,棱角分明的石头更是刚正不阿,品行端正的象征。石头之上的一朵祥云,象征鸿运当头,或有“石”(时)来“云”(运)转之意。鸿(红)运当头,寓意人们正是走好运,民间俗称“走红运”,如意云头纹又象征在好时机来临时,抓住机遇,一切如意,万事皆成功。
石头下面生长的一株牡丹,根基扎实,枝叶茂盛,挺拔苍劲的牡丹主枝干自左至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图案,循环往复,变化无穷。该缠枝牡丹叶片相对较小,花朵相对较大,枝干成曲线且不断延长。其主枝干在图案中间位置,两朵盛开怒放的牡丹花争妍斗艳,抚春风沐阳光,一朵向下开放,一朵侧向一旁,生机相连,丰富饱满而绵绵远方,预示殷实富足,富贵无边,幸福万年。
该两幅牡丹木雕图案之中的四朵硕大牡丹花之美艳通过“气韵”和“神韵”尽情施展雕刻技法,令人感受到了生机和花香的飘逸的姿容。这一对牡丹花雕刻花板,将花的外表富丽华贵和内涵美好寓意传递给观众,尽情地将花朵自然的绽放通过提炼完美的雕刻成作品,使牡丹花朵有了精神,带给观众高雅和谐优美的视觉感受。从该作品中更能感受到牡丹文化底蕴的厚重,她吸收了传统的文化精髓,将深厚的底蕴芳香四溢,使得气韵生动,神韵飘逸融入到该花板作品中,在简练而流畅的刻法中,体现气韵神韵的生命烂漫。
牡丹题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历来深受民众喜爱。诗赋咏颂,历代皆有名篇传世, 白居易的《惜牡丹》、陆游的《栽牡丹》等等不胜枚举;在绘画作品上,最早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杨子华画牡丹。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五代徐熙画《牡丹图》、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清代恽寿平画牡丹等皆有名画流芳。瓷器之上的缠枝牡丹纹饰,令世人心神向往。剪纸、印染、织锦等等艺术形式皆是表现主题。传统画作往往以牡丹花丛和蝴蝶、猫、凤鸟等结合一起,以表达富贵长寿、圆满、浓情、天下太平、四海同春等美好文化寓意。而该对木雕花板一改常态,只通过刻画牡丹的生机盎然、繁荣昌盛、荣华富贵,来表达出牡丹高贵不俗、坚毅挺拔、雍容华贵的气质。
该对缠枝牡丹花卉纹饰图案木雕花板绦板构件,整幅画面布局和谐,疏密虚实相间,宾主衬托巧妙,花团锦簇优美而有节奏感的形式,使整幅画面气势贯穿,有空灵飘逸感。整体施以大红漆饰,每幅图案中的两朵牡丹花,一朵施以金粉漆饰,显现出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荣华富贵之相;另一朵施以紫红漆饰,展现出牡丹花的果敢坚毅,顽强挺立的生机向上追求。一枝主茎上的两朵牡丹花,一朵华贵出众,一朵不失雍容姿态,两朵相映成趣,勾画出一派祥和华贵喜庆景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 节动京城”。牡丹,百花之王,富贵之花,颇受世人宠爱。该对清代木雕缠枝牡丹、祥云石头纹饰图案花板,其美好文化寓意厚重博深,这些吉祥寓意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景象的追求、寄托和向往,至今在民间仍然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仍然是艺术家们喜闻乐见的创作题材。
相关知识
国色天香牡丹花
花满人间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牡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
花语(牡丹)人间富贵是牡丹
牡丹之美
十首牡丹花诗歌,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象征喜庆与富贵
唯有牡丹真国色 观花古诗欣赏
鲜花常识:牡丹花象征着什么意义:富贵吉祥
富贵满堂花怎么养
网址: 国色天香真富贵·富丽堂皇满人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01074.html
上一篇: 传承创新,骨上生“花” |
下一篇: 20秒,萝卜刻成牡丹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