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万俟咏的《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译文门外垂杨生长在岸边,谁把兰舟系在画桥旁边?
注释兰舟:木兰木制造的船。
赏析词人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
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译文
遗憾春天即将过去,只有芳草萋萋遍野把汀州染绿。纵使山崖高千丈,榆钱再多,也买不来春归的脚步。梅花一向是最早离去,现在已结出满树青果。门外垂杨生长在岸边,谁把兰舟系在画桥旁边?
悠悠岁月如流水一去不返,感叹覆水消失后再难回收。身子倚靠着画栏远望望,往往一抬头一举眼间都是春愁。傍晚的东风更可恨,把那落花柳絮卷入书楼,只能放下帘栊。双燕不懂我心意,回来却问帘钩为何不挂起。
注释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汀洲:水中小洲。
杳:消失,不见踪影。
画阑:即“画栏”。有画饰的栏杆。
此词托为惜春,实际上抒写作者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其本事已不可考。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调。以下三句,以夸张的手法,发出了留春无计的感叹:山崖再高,也难以阻挡春光匆匆离去的脚步;榆钱再多,也无法唤得春神的回眸眷顾。其间借“榆钱”而拈出“难买”,自然熨贴,堪称妙笔。“梅花”二句,以梅花寄恨,将惜春之情推向纵深。梅花本是报春使者,凌寒独放于百花之前,春华烂漫时与梅花作别,似乎还是左近的事,但曾几何时,它已果实盈枝了。“结子满枝头”暗用了一个故事:相传杜牧游湖州时看中一少女,与其母约定十年之内来娶。过十四年,杜牧出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是一首惜春词,抒写词人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词的上片从惜春写起,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下片连用两个比喻,感叹明如流水,往事绝无重现的可能。这首词摹写出春末夏初的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佳人难留的深沉感喟。
万俟咏
万俟咏(mò qí yǒng)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30篇诗文 ► 50条名句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相关知识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全诗赏析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全诗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赏析
周闲《范湖草堂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全诗意思及赏析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全诗赏析
花诗词语录汇总(精选70句)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全诗赏析
《画菊》郑思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赏析
网址: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全诗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03351.html
上一篇: 只在清早开花的“朝颜”,用3个办 |
下一篇: 【公德教育】新田铺镇龙门村黄晚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