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证书】人间四月天,桃花雨绵绵,春天是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的季节,十分适合出门游玩,然而对花粉敏感的朋友却到了“危险期”,“花粉症”开始悄悄作祟——喷嚏连发、呼吸困难、眼泪狂飙……“会呼吸的痛”如约而至。这些“春天的烦恼”您是否也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什么是花粉症,如何预防及治疗?
什么是花粉症?
花粉症也叫花粉过敏,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又叫“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体质患者因花粉致敏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花粉症的一大特点是发病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春秋两季高发,在开花期随花而来,花落而去,来年循环往复。花粉症的另一特点是发病有地区性,因为各地区植被不同,故过敏亦也有差异。引起花粉症的“花”,并非大家认为美丽鲜艳、靠昆虫传播花粉的“虫媒花”,而大都是平淡无奇、靠风传播花粉“风媒花”。春季主要是一些树木的花粉,如:柏树、杨树、柳树、榆树、法国梧桐等,由于这些树木在北方较多,所以北方高发。
花粉症发作时有哪些临床表现?
1、鼻部不适:鼻痒、打喷嚏、流鼻涕,严重时一天可以打无数个喷嚏。还会鼻塞,而且晚上加重,容易使人出现头疼、头晕的现象。
2、咽喉不适:喉咙痒、喘息,咳嗽,甚至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使人感觉胸中憋闷,气短气促。
3、眼睛不适:眼部发红,眼睛分泌物变多,会出现结膜红肿,经常流泪。
4、全身反应:面、颈、四肢等,容易暴露的部位会相继出现发痒、发红,逐渐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皮肤上也很容易出现风疹块,奇痒无比且搔到痒处会出现红肿症状,皮肤也变得更容易干燥起皮屑和得湿疹。
花粉症与过敏性鼻炎、感冒有哪些不同?
过敏性鼻炎分常年性和季节性,常年性的过敏原包括尘土、螨虫、蟑螂、真菌等。花粉症属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常见情况。感冒的患者也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堵,但感冒一般是病毒引起的,除了鼻部症状外会有咽部疼痛、全身酸痛、低热等症状。花粉症患者没有全身症状,多在早晨发病,不发作时没有症状,病史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整个花粉飘散期,用药后会使症状很快缓解。
花粉症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花粉症的患者只有接触了过敏原才会引起发病,所以如果过敏原明确,避免过敏原的吸入是预防的关键。花粉症的患者在花粉飘散期尽量避开花粉环境、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去园林或野外,如果必须在室外活动,可佩戴口罩、面罩、眼镜,使用花粉阻隔剂,出门远离植被,室外到室内要更换外衣,清洗鼻腔、面颊,卧室内使用新风等空气过滤设备,紧闭门窗等。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去南方花粉浓度低的地区,也是一种选择。
花粉症的治疗
药物控制
这是花粉症治疗的基础,需要足量足疗程使用,否则会复发频繁,疾病快速进展。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它们阻断组胺的作用,抑制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过去,据说花粉症药物常常使人昏昏欲睡,但随着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片、特非那定片、阿司咪唑片)的问世,它减少了嗜睡等副作用,现在这些药物是治疗花粉症的主流。
抗白三烯药物:白三烯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化学物质,其方式与组胺相同。它们在扩张血管方面特别有效(即导致黏膜肿胀和鼻塞),因此,当鼻塞强烈时,可使用抑制白三烯作用的抗白三烯药物。
糖皮质激素:在打喷嚏和流鼻涕等鼻部症状强烈时使用。给药方式包括局部用药(鼻喷、吸入)和系统用药(静脉,口服)。有些患者一听是激素就很抵触,实际上,目前治疗指南推荐的局部使用激素,比如鼻喷或吸入激素,几乎不吸收,进入人体内的量非常小,而即使进入体内的这极少量的药物,也很快都被代谢掉了,所以花粉季节连续使用几个月是安全的。对于容易患上花粉过敏的人群而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比发作后用药更有效,而当出现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必要时最好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防症状加重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
免疫治疗
即脱敏治疗,花粉症最有效的根治方法还是脱敏治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是阻止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唯一有效的方法。首先医生通过过敏原制剂查找到过敏原后,再将其按剂量由少到多,分多次注入患者皮下,治疗的原理是让患者逐渐适应过敏原,一般经过2~6个月这种脱敏治疗后会起效,整体疗程要经过3年~5年才能保证基本不复发。免疫治疗的起始年龄需要在5岁以上,一般都是在花粉季结束之后,整个病情平稳的时候才开始脱敏治疗。
花粉是引起季节性过敏的主要原因,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预防:发病季节,少室外,多室内,少接触花花草草。花粉季节要关闭门窗,开车时紧闭车窗。出门做好防护措施,口罩,围巾,长袖衣服。选择空气中花粉浓度低的时候出门,如雨后。易过敏人士出门随身带上医生开的抗过敏药物。
希望有“花粉症”的朋友们,能够在美丽的春天,做好防护,畅享呼吸,尽享春光(魏艳艳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