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11月11日,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南京对我校菊花研究团队完成的“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程顺和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等专家组成。鉴定会由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副处长徐利群主持。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与技术报告,查看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了菊花种质资源和育种基地,经质询与讨论,认为该成果的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 

    菊花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菊花遗传基础狭窄,而我国拥有大量菊花近缘种属植物,发掘近缘物种中的优异基因(观赏性、抗性)并导入现代商业品种,是菊花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迫切需求。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以新奇特、抗耐性品种选育为核心,以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优异种质发掘、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为主线,开展了系统研究。

    项目组共收集保存菊花种质资源3300余份,居全国首位。创建了菊花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核心种质的长期保存。建立了基于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抗性和观赏性快速评价体系,发掘优异种质67份,优异基因9个,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基因储备。建立了基于幼胚拯救的远缘杂种创制技术,共获得15个属间、6个种间远缘杂种236份;成功地将6个外源种属的抗蚜虫性、耐寒性等转入了栽培菊花,拓宽了菊花基因库。率先建立了以远缘杂交、外源种属抗(耐)性利用为主体的花型、花色、花期、株型改良的育种技术体系。共选育盆栽小菊、匍匐型地被菊、切花菊等新品种92个,其中早花夏菊、国庆菊及晚花寒菊新品种39个,使菊花整体观赏期延长了6个月;在花色(双色)、花型(风车型、托桂型)、株型(自然成球、完全匍匐)等方面育成的新品种超过了国内外同类品种,对引领菊花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创建了利用高抗耐逆、根系发达的野生黄蒿作砧木与菊花嫁接生产插穗的种苗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通过不同花期品种搭配及光温调控等,形成了菊花“二年五茬”栽培模式,实现了菊花周年生产。

    该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5个,国际登录品种1个,8个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发表研究论文195篇,其中SCI收录52篇。成果已在江苏、云南、北京、上海、四川等10余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我校副校长胡锋到会看望了程顺和院士及相关领导专家,科研院成果与知识产权处处长朱世桂及项目组合作企业代表等参加了鉴定会。

相关知识

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2)
三角梅资源利用与创新团队简介
小麦染色体工程与分子育种实验室
观赏园艺学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种质资源如何创新利用?上海市果树和花卉种质资源圃建设如何?这个论坛告诉你
2024年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通知及指南
花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docx
中国农科院发布我国油料作物育种领域六大进展

网址: “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1387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南京农业大学利用蓝目菊和蝶豆花基
下一篇: 乌蒙花盛开 故雁归巢来——云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