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艺术博物馆欣然焕新“花花世界”(World of Flowers)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展览“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Nothing Still About Still Lifes: Three Centuries of Floral Compositions),这场享誉国际的艺术盛宴自此重磅回归,亦标志着德基艺术博物馆基于“花卉静物”主题的收藏与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以全新方式于展厅内外加以呈现。展览以策展人乔金·毕沙罗博士关于“动”与“静”亘古对话的核心思路为主轴,通过展品增补调整、展厅拓展叙事,进一步挖掘三百年艺术史之间潜藏的细枝末节。伴随此次展览启幕,德基艺术博物馆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出版、跨学科学术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展览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为观众提供更多元的走进艺术的方式。
“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基于德基艺术博物馆近十年的系统性收藏,以中国及国际现当代艺术中的花卉静物作品为主体。“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作为“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的首回展览,由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荣休教授、曾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展人的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博士策展。参展艺术家涵括莫奈、毕沙罗、塞尚、高更、毕加索、蒙德里安、莫兰迪、马格里特、乔治娅·欧姬芙等西方现代艺术各流派的里程碑式人物,常玉、潘玉良、吴大羽、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中国第一、二代留洋艺术先驱,黎谱等亚洲其他国家的现代艺术开拓者,以及安迪·沃霍尔、草间弥生、大卫·霍克尼、杰夫·昆斯、奈良美智、村上隆、达明安·赫斯特等全球顶尖当代艺术家。
此次,德基艺术博物馆在原有叙事体系的基础上,对展品进行了增补和调整,包括爱德华·马奈、亨利·马蒂斯、塔玛拉·德·蓝碧嘉等重量级艺术家的代表作,莫兰迪、吴大羽、赵无极等原展出艺术家也将带来全新的艺术惊喜。这些新作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展览中关于“现代性”的整体思考,为观众呈现更加多元的艺术视角。在当代艺术部分,加入了杰夫·昆斯、汤姆·韦塞尔曼的力作,这些新的当代艺术作品涵盖雕塑、架上画等多种形式媒介,为植物学和生态议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此外,令人瞩目的中国早期留洋艺术家部分增加展出了颜文樑、丘堤等第一代留洋艺术家的经典之作,这些难得一见的作品丰富了中国近现代美术交流与发展中的细节颗粒,并补充展出中国近现代美术交流与发展中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探讨中国早期留洋大师的先锋性和杰出贡献,深入挖掘和展现20世纪中国与世界并行的艺术风貌。
本次展览首创性地对花卉静物体裁的定义进行深度重新评估,主张“静物”远不止是描绘静止之物。作品中的花卉看似静止不动,花朵们却无时无刻不在以肉眼难以觉察的频率保持运动。展览以花卉的生长、繁衍、杂交和流通之“动”为灵感,通过“异花授粉”“先锋园艺”“花卉之外”“突围绽放”四个章节,展开深入花卉静物中“静”与“动”之辩证关系的四个全新维度:在时空维度,数百年来花卉品种的全球流通与艺术的跨文化交流相伴;在物种维度,人类与花卉培育关系的变迁同艺术创作并行;在象征维度,艺术中的花卉蕴藉着超越现实表象的寓意和寄托;在变革维度,花卉静物始终作为艺术家试炼技艺、求索无限革新可能的载体。
德基艺术博物馆承续南京作为不同文明交流互动、多种自然及宇宙观生成互化之地的深远文脉,重视花卉静物中连通中国、亚洲与国际的对话意识。本次展览在近三百年中外文明对话的脉络之中考察花卉静物与特定历史情境和时代精神的复杂关联,揭示花卉及花卉主题的艺术创作作为跨越中西方时空与文化边界之交流媒介的重要历程,亦探索作品中不尽的生命活力能够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局势、生态危机、技术与文明的关系等紧迫议题带来的全新启迪。
在西方艺术史中,静物体裁(通常以油画为媒介)长期以来一直是根据其静止性来定义的——以对无生命的(或者说静止的)物体的组合排布为特征。因此,静物对象可包括花卉、水果或花瓶、贝壳、玻璃碗、餐刀等小型家用物品,以及各种餐具餐刀、玻璃碗等各种厨房用具。与静物画相反,风俗画或室内场景画描绘的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生物(人、动物)。几个世纪以来,沿袭历史悠久的法国学院派绘画体裁等级体系的核心原则,静物画一直被归为最低等级的绘画体裁。事实上,大多数的年轻艺术家都被鼓励先画无生命的物体,再画有生命的主题——这再次证明了静物体裁因其技术难度最低,而在复杂的艺术金字塔中处于最底层的事实。但与传统相矛盾的是,到了现代,许多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画家——从克劳德·莫奈到安迪·沃霍尔——都加倍努力地重新投入到静物画创作中,挑战了以往关于静物画不重要、易于创作或价值不高的固有观念。
本次展览首次致力于重新认识花卉静物体裁——“花卉静物远非静止之物”。尽管这些画作中的花卉乍看之下似乎是静止或静态的,实则花朵们却无时无刻不在以肉眼难以觉察的频率持续运动。展览受“植物运动”的启发,汇集了百余件来自欧洲和亚洲杰出艺术家的花卉静物作品,包括克劳德·莫奈、卡米耶·毕沙罗、保罗·塞尚、巴勃罗·毕加索、勒内·马格里特、乔治娅·欧姬芙、潘玉良、赵无极、常玉、安迪·沃霍尔、基斯·梵·邓肯和草间弥生等人的作品。通过追溯花卉的发展与迁移,以及随其产生的艺术风格流变,本次展览聚焦了这些作品中共同反映的植物种类与艺术影响。
本次展览着眼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今全球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展出自印象派发端以来近百位中西方艺术大师的百余件花卉作品,引入了全新的跨文化、跨学科视角,挑战了人们对花卉静物画的传统看法。展览以近三百年的中西方历史为基础,旨在将艺术风格的流变与花卉物种的传播通过全球贸易流通中鲜为人知的叙事联系起来。因此,展览将静物画的艺术创作置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各项发展的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下,而这些发展孕育了中国和西方世界几个世纪以来的丰富对话。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一直被花卉静物所吸引,花卉静物画也一直被艺术家们视为特别适合打磨技艺甚至展开艺术实验的体裁。花卉并不像人,它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做模特,这为艺术家们探索各种风格、色彩与构图形式等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可能性,时至今日,花卉依旧是很多艺术家的首选题材。正因如此,该绘画体裁一直以来都与艺术家作品中最具实验性和前卫的创新相关联。从其定义来看,静物画中的“静物”通常被默认为是“静止不动的物体”。本次展览为我们重新认识静物画体裁并揭示静物画中隐而不宣的生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乔金·毕沙罗
乔金·毕沙罗(生于1959年)是一位艺术史学家、理论家和策展人。他曾在耶鲁大学、大阪大学、悉尼大学任教,现为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的伯沙德名誉艺术史教授。他曾在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沃斯堡)、耶鲁大学美术馆(纽黑文)和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担任策展人。
2013年,乔金·毕沙罗与特里·莱利和约翰·基恩一起创建了PARALLEL,专注于建筑和策展实践的共生联盟。2013年,他出版了最新著作Aesthetics of the Margins / The Margins of Aesthetics(与David Carrier合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Wild Art(费顿出版社)。 他最近的展览包括:Crystals in Art: Ancient to Today,2019年;Camille Pissarro,2017年。他与伯纳德-毕加索共同策划了Olga Picasso,展览巡展至毕加索博物馆(巴黎)、普希金博物馆(莫斯科)、毕加索故居博物馆(马拉加)。
2021年9月,毕沙罗为佛罗伦萨的斯特罗兹宫策划了展览Jeff Koons:SHINE。
相关知识
DEJI ART MUSEUM 德基艺术博物馆
在德基艺术博物馆,看静物里的“花花世界”
【大都会博物馆——第四章:花卉与花园】整理备份笔记
科学网—博物馆与古植物学专题 (Museum & Palaeobotany, 4th ed.)
百余件殿堂级艺术珍品集结,德基美术馆邀你步入“花花世界”
哈佛藏品经理中国首谈,带你“穿越”至失传的玻璃花艺术
购物中心“变身”美术馆,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鸢尾花:最受艺术青睐的花中君子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购物中心“变身”美术馆,以“艺术+”营造多元空间场景!
网址: DEJI ART MUSEUM 德基艺术博物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1832.html
上一篇: 唐图微展丨美的栖居——西方文学与 |
下一篇: 入门|博物馆里学艺术史——不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