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玉屏:“油茶小镇”朱家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玉屏:“油茶小镇”朱家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玉屏微组工投稿邮箱:ypxxjb@163.com

初冬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村庄错落有致,四好农村路宽阔平坦,油茶花开香满山,处处散发出生机与活力……

现代化工厂里,山茶油源源不断发往市场;

田间地头,巴掌高的油菜苗将大地装扮得绿意盎然;

510县道上,“侗情田园茶花乡·油茶小镇朱家场”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过去,这里曾流传着“拉不垮的朱家场,装不满的麻音塘”一说。据镇里老村干部介绍,这是对朱家场镇农业大丰收的描述。

朱家场镇地处玉屏侗族自治县北部,是红军长征的过境地,是西电东送的中转站,也是西南三大牛市、中国古樟之王所在地,更是“中国油茶之乡”——玉屏油茶的主产区,全镇2.4万人,人均拥有油茶3亩,是名副其实的“油茶小镇”。

“十三五”期间,朱家场镇以“小区养猪、大棚种菜、山上种果、林下种药、水中养鱼”为抓手,按照“农旅一体化,园区景区化”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油茶小镇之美渐为人知。

近年来,朱家场镇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特色产业工厂化、粮油作物机械化、农旅发展一体化。

逐梦沃野绘新景,乡村振兴谱新篇。随着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朱家场镇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工厂化

11月8日,在朱家场镇茅坡村的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藏红花培育研发基地,一朵朵淡紫色的藏红花竞相绽放,花朵的开口处探出点点鲜红的花丝,犹如欢悦的小火苗。

据史书记载,藏红花原产于西域,过去藏红花是西藏进贡给中原王朝的贡品,所以才被称之为藏红花。

由于藏红花比较稀缺和珍贵,加之养生价值比较高,因此被称之为“植物黄金”。

“植物黄金”缘何植根“油茶小镇”?

2021年,朱家场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朱家场镇混寨村黄桃林下试种藏红花,种植成功后,2022年进行大面积栽种。

为了便于管理、告别“靠天吃饭”,花为农业发展公司利用闲置大棚建设2300平方米的藏红花研发培育基地,在室内栽培藏红花。

该基地运用智能温控、智能喷灌、智能消杀、智能保湿等前沿科技手段,提高藏红花产量,引领藏红花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形成了种植、加工、存储、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进入盛花期的藏红花,采摘出的花丝品色极佳。因藏红花花丝娇嫩,只能进行人工采取。”这几天,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弦正加派人手采收藏红花,保障其品质。

一边忙生产,一边忙加工。在朱家场镇的油茶精深加工厂生产车间,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员工各司其职,处处生产繁忙。

还未走进厂房,一阵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已扑面而来。洗瓶、激光喷码、压盖……工序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流程,而在流水线的尽头,工人们则忙着打包灌装好的茶油、装车运往贵阳、广州、上海等市场。

工厂化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除了藏红花与油茶,朱家场镇还利用已建成的黄桃产品加工生产线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黄桃速冻加工线1条,今年完成30余万斤鲜果速冻,生产黄桃加工产品达40余万斤;

完善羊肚菌深加工产业链,建设羊肚菌种植基地、加工厂及冷链物流仓库,实现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条龙;

筹备建设辣椒加工厂,预计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工厂化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朱家场镇将大力发展油茶、精品水果、食用菌、畜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积极完善产业全链,着力建成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观光为一体的农旅产品加工产业园。

粮油作物机械化

眼下正是油菜栽种的季节,朱家场镇各村抢抓农时,积极推行机械化作业,全面掀起油菜播种热潮,让“冬闲田”变成“增收地”,为来年粮油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长华村岩屋口组油菜种植基地,农机手正驾驶着犁田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作业,松土、开沟一气呵成。轰鸣声中,满是稻茬的田地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垄垄规整有序的油菜田。

周边翻耕过的泥土上空,农机手遥控着携带种子的无人机掠过田野,将种子撒进土地里。短短1小时,40余亩的油菜种子播种完成。

“两脚不沾泥地,就把田给种了。”农机手杨拥军笑言。第一年用无人机播种,效率还不错。平常一个星期的活,如今1天就干完了。

看着油菜联合播种机出场,种植大户张顺郁喜笑颜开:“与传统的人工种植相比,油菜机播省去了育苗和移栽,速度快、均匀度好,劳动强度低,成本也低。”

过去农忙时节,长华村田野里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除了使用人力耕种附近成片的土块以外,村里部分零散土地属于撂荒状态,生产效率不高的同时,更浪费了土地资源。

为了进一步挖掘粮油作物潜力,朱家场镇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机械播种、无人机管护、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现代化农业种植手段,并依托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土地利用格局,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提升农户种粮收益。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朱家场镇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排查整治耕地撂荒及耕地“非粮化”情况,拟定耕地“非粮化”退出协议,恢复粮食种植。

通过项目覆盖及机器化耕作,高效盘活土地,同时动员农户自主管理耕种、亲戚代种、大户承包种植等方式推进玉米、水稻、大豆、油菜等农作物机械化种植,实现粮食平均亩产较2023年提升2%以上。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和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种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积极发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数据显示,2024年,朱家场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572.77亩,共覆盖8个村,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田成方、路相连、旱保墒、涝能排、土肥沃的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正为朱家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化,不仅让农业生产“粮袋子”更实,还让当地农民“钱袋子”更鼓。

农旅发展一体化

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连日来,朱家场镇6.74万亩油茶基地的油茶迎来盛花期,漫山遍野洁白如雪的油茶花竞相开放、清香四溢,呈现一幅繁花似锦兆丰年的初冬亮丽美景。

在茶花泉景区的丰产油茶林里,油茶花如繁星点点般洒落在群山环抱间,满目皆是洁白如雪。

远远望去,绿色的叶儿、洁白的花瓣,团团簇簇、层层叠叠,将山峦装扮得格外漂亮。

一阵清风吹过,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前来打卡拍照。

“每年油茶花盛开的时候,我都会约着闺蜜来玩,油茶花很漂亮,拍照也很出片。”来自新晃的王女士笑着说道,这是她第三次来茶花泉,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里的美景让她流连忘返。

望着流连忘返的游客,村民王平香感慨地说:“以前村子穷环境差,村民都往外面走,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城里人都来农村了,村民生活越来越富。”

农旅融合,催生“美丽产业”,朱家场镇不断打造旅游新引擎。

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文化品牌和产业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乡村旅游景区,持续推进国家3A级茶花泉景区与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带建设;

聚焦混寨、铁柱山片区的特色农业园区,重点从户外运动、“花”主题系列体验两方面打造一个集观赏、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融合红色文化、乡舍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集研学、科普、户外体验为一体的研学亲子游体验带;

持续开发旅乡愁馆、侗思源榨油坊、劳务公司等农旅融合的村集体经济,全镇年均接待游客量20万人次以上。

山水有情,延揽八面来风;油茶花开,召唤四方宾朋。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都市居民纷纷涌向乡村,安放乡愁、寻找农趣,朱家场镇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人在乡村走,犹如画中游。聚焦乡村旅游发展,朱家场镇将加强对街上村红色文化基地,香樟古树、各村古桥、古建筑等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牛文化集镇,吸引更多的人游在朱家场、吃在朱家场、住在朱家场,让旅游经济成为本地经济新的增长极。

● 玉屏:党建领航前行路 奏响健康最强音

● 玉屏:健全“引育用留”全链条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 玉屏:“三抓三提”扎实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作者:葛永智

审核:赵 凤

校对: 郑 涛

微编:黄俊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玉屏举办油茶苗木嫁接技能竞赛活动
贵州玉屏:西兰花育苗管护忙
丰富花卉特色小镇内涵 走花乡高质量发展之路
《乡村地理》丨 主题策划“生态茶香抚人心” —— 地道茶艺精彩如虹 多民族孕育的黔茶习俗
科研路上巾帼显芳华——记中国水稻研究所张玉屏、朱丽
玉屏镇打造千亩花卉产业园 “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油茶花儿开
雨水节气春意浓 植树添绿正当时
以“香”为“媒”上海金山朱泾镇打造中国版芳香小镇
从治污到植绿护绿 三星镇的绿色发展之路

网址: 玉屏:“油茶小镇”朱家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194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基地直销茶花树 茶花球 茶
下一篇: 茶花的养殖条件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