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雌雄同株二倍体观赏花卉的抗软腐病与易感软腐病(以下简称“抗病”与“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由基因Y/y控制。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数量
抗病非斑点
抗病斑点
易感病非斑点
易感病斑点
1
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
710
240
0
0
2
抗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
132
129
127
140
3
抗病斑点×易感病非斑点
72
87
90
77
4
抗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
183
0
172
0
(1)
上表杂交组合中,第1组亲本的基因型是,第4组的结果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一组实验是第组。
(2)
将第2组F1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与第3组F1中的易感病非斑点植株杂交,后代中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抗病斑点、易感病斑点的比例为。
(3)
用秋水仙素处理该花卉,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现有一基因型为YYyy的四倍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条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分别为,其自交后代共有种基因型。
(4)
用X射线对该花卉A基因的显性纯合子进行诱变,当A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后,四倍体中隐性性状的出现频率较二倍体更。
1.
蓝粒小麦是小麦(2n=42)与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其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一对4号染色体(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代换了小麦的一对4号染色体。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的和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某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为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亲本不育小麦的基因型是,F1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是。
(3)
F2蓝粒不育株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个正常的四分体。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随机分配,最终能产生种配子(仅考虑T/t、E基因)。F3中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占比是。
(4)
F3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变异。
(5)
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出现:
①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说明:;
②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说明。符合育种要求的是(填“①”或“②”)。
2.
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 , 结果见下表。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分离比
①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 :成熟 = 3 :1
②
乙×丙
成熟
成熟 :不成熟 = 3 :1
③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 :成熟 = 13 :3
回答下列问题。
(1)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
(2)
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
(3)
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
某研究小组在对南瓜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白色对黄色、盘状对球状为显性)、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灰身对黑身、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基因分别用A、a,B、b来表示)进行研究时,做了相关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
根据南瓜的实验,不能判断白色与黄色的显隐性关系,理由是。
(2)
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亲本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与B、b基因的传递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辣椒果实圆锥形对灯笼形、辣味对甜昧为显性。现用纯种圆锥形辣味椒和灯笼形甜味椒杂交,得到F1为圆锥形辣味椒。根据以上表格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请利用F1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相关知识
某科研小组观察牵牛花的阔叶、窄叶(由基因R、r控制)和红花、蓝花(由基因M、m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纯合牵牛花做了如下实验: 亲本组合 F1 F2 阔叶红花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16),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高茎和矮茎(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用高茎感病植株和矮茎抗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转基因育种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二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抗病(抗)与易感病(感)。选取若干某红果杂合子进行转抗病
科研人员选择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花卉(2n=32)品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设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花粉粒长短的基因用B/b表示,两对基因分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转基因育种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二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抗病(抗)与易感病(感)选取若干某红果杂合子进行转抗病基因
某多年生植物(2N=10),茎的高度由一对等位基因(E和e)控制。研究发现:茎的高度与显性基因E的个数有关(EE为高秆、Ee为中秆、ee为矮秆),并且染色体缺失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基因R、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抗病基因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表现为弱抗
已知番茄为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子房少室与多室、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4个番茄纯合品种,即红果子房多室、黄果子房少室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和感病分别由基因T、t控制,另一对基因R、r对抗病基因的表达有影响,RR使植物表现为感病,Rr使植物表现为弱抗病。将感病植株与抗病植株杂交,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进行自花传粉的粮食作物,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
网址: 某雌雄同株二倍体观赏花卉的抗软腐病与易感软腐病(以下简称“抗病”与“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由基因Y/y控制。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4934.html
上一篇: 金鸡菊有这么多品种你知道吗? |
下一篇: 如何有效处理枫树卷叶问题?枫树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