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美好蓝图渐次化为生动现实 高质量实施山海连城 绘就绿美深圳新画卷

美好蓝图渐次化为生动现实 高质量实施山海连城 绘就绿美深圳新画卷

山与海相拥,人与城共融。未来的深圳,将是一片山海城交融的生活家园、人文与自然野趣相伴的户外乐园。

深圳山海连城生态游憩绿脊线路走向示意图。(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白鹭 文/图)秋光正好,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向山海走去。悠然登半山,饱览山海城,山海相连的视觉通达让人心旷神怡。今年年底,深圳人将拥有一条长达200公里,全境体验深圳山、海、城魅力的远足径主线——鲲鹏径。一个响亮的新名字,一条更安全韧性、自然野趣的生态廊道,一条与城市气质、城市精神高度契合的大尺度的徒步线路。

这正是深圳实施山海连城计划给市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更是给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塑造的一张山海新名片。

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2022年,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面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创新探索——《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今年,山海连城计划全面进入高质量实施阶段,美好蓝图渐次化为生动现实。深圳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基本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构建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美深圳画卷,走出一条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建设协同推进的示范路径。

200公里“鲲鹏径”串起山脊翠脉

全境体验山海城交织共融的魅力

近日,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一脊”主干游憩步道实施落地的首座标志性工程——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桥实现主拱合龙,正在抓紧施工,预计年底交付使用。

梅林山、银湖山是深圳市中心最大的山林绿地组团,早年因为建设梅观路导致两座山体生态景观区域分割断裂,生态廊桥将两山缝合修复,让深圳的“一脊”——山脊翠脉的断点连通起来。桥上除了提供人行通道外,还特别为野生动物营造微地貌,设计安全通道。建成后既能为市民亲近自然带来更多便利,又促进动物迁徙、觅食,达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一座生态廊桥一头连着自然,一头连着烟火,落脚一个“连”字,体现出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关键精髓——连生态、连生活、连生产、连生趣。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绿色生态空间,在山海连城计划中,深圳串联起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区域绿地,形成“一脊”即1条山脊翠脉,构建“三径三线”远足径体系,通过手作步道、生态廊桥等“低扰动、微连接、轻建设”方式,贯通生态断点,一条从山到海、从西至东,串起山脊翠脉,长达200公里连续不断的深圳远足径主线由此诞生,近期,此线路正式被命名为鲲鹏径。

凤凰,大鹏鸟,七娘山也称大鹏山,鲲生于海,鹏背似山,蕴含着山海意向,这与通山达海的深圳远足径主线的内涵不谋而合;“鲲鹏”在《庄子·逍遥游》记载中,由鱼化鸟,怒而飞且传扶摇而上的过程,寓意着不断超越的价值与追求,更与“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相契合,鲲鹏径名副其实,这条路线集成化展现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资源,深圳故事与深圳风景也在这条线路交织。

鲲鹏径以宝安区凤凰山飞云顶为起点,途经阳台山、塘朗山、梅林山、银湖山,连接深圳水库,及深圳第一峰梧桐山、马峦山,到达终点大鹏新区的七娘山大雁顶,共串联12个自然郊野公园以及多个湖库、历史人文、城市景观点、城市重点发展片区等。沿途多处超级观景点让山海连城的壮阔景观尽收眼底。

你可以登上凤凰山凤鸣亭,一边眺望宝安城区,万家灯火在山脚下闪烁,一边俯瞰繁忙的深圳机场,沉醉日落归山海的意境;你可以在塘朗山,一边饱览深圳壮美的城市天际线景色,与香港隔海相望,一边领略科技力与自然力融合的景象,深圳最密集的高新产业与大学就在眼前;你可以在三面环海的七娘山,一边赞叹湛蓝的海洋与广袤的碧空形成的海天一色,一边在云雾中穿行,刹那间忘记所处之地位于一座超大城市。

“三径”中,除了鲲鹏径,还有西北支线凤凰径、东北支线翠微径,“三线”则分别为阳台山环线、马峦山环线、三水线。

随着深圳远足径体系的完善,走得进山,亲得进水,赏得了城的美好愿景将更多地照进现实。多项依托深圳远足径举行的活动受到热捧,11月16日,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举办的“美丽深圳城管行之满怀热爱奔赴山海”远足径郊野径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报名参加,畅享与自然郊野的共融之乐。

200公里滨海骑行道连通海岸线

全面感受海洋中心城市滨海风情

毗邻港澳,面向南海,深圳临海而生,拥有约260公里的海岸线、50处自然沙滩,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亲水是深圳人的所爱,也是鹏城人的乡愁。

深圳正打造“一带”即1条滨海蓝带,重塑水际线,贯通从茅洲河口到鹿嘴山庄约200公里滨海骑行道。全线西起茅洲河河口的海洋新城,东至坝光,串接连通西部的西湾、前海湾、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海岸,中部深圳河等河岸,以及东部的大小梅沙、下沙-大澳湾、南澳、东西涌、新大-鹿嘴、较场尾等海岸,满足日常休闲骑行,全面展示深圳海洋中心城市的滨海风情。

相关部门梳理了沿线的断点,正加快施工,打通西湾段、蛇口段、背仔角沙滩段、大鹏海岸绿道连接段、玫瑰海岸连接段等8个断点。

引人瞩目的是,在“一带”西部的西湾段,将建设西湾—前海湾慢行贯通工程,北接金湾大道,南止宝安滨海文化公园,长度6公里,全线位于S3沿江高速桥下。从西湾到前海湾原本没有临海慢行线路,该项目充分利用消极的桥下空间,建设环境优美、设施丰富的绿道。目前,项目已开工,将高标准建造专门的人行道、慢跑道、骑行道,平均每公里设置一处特色主题,配套建设儿童游乐园、红树林观景台等。建成后将有效打通西部滨海蓝带慢行、骑行断点,慢行系统从西湾红树林公园直达滨海文化公园,进一步连通至包括前海石公园在内的前海公园群,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休闲场所,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对于“一带”中部的深圳河段,更能体现山海连城计划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圳河蜿蜒在深圳和香港之间,深圳将联动边防部门,积极探索向社会打开深圳河北岸巡逻道,打造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2022年12月,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工程(示范段)建设启动,项目位于福田区南华村片区,工程设计范围从上步码头向东至上步立交段的北岸空间,总长度约1.2公里,以生态为底、以文化为魂,建设书吧、渔舟平台、希望灯塔、同梦码头等一系列文化节点及构筑,构建一条系统的生态驳岸,营造一条连续的休闲水岸,谱写一条共融的深港画卷。人们穿行碧道,移步换景中,深港同源、深港同梦的气息扑面而来。

此外,部分海岸线已经实现贯通。从福田红树林向西可直达南山蛇口海上世界,这段约20公里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与城市融合,与全国唯一城市腹地的国际重要湿地福田红树林湿地相连,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感受国际化滨海都会的城市魅力,看潮涨潮落、万鸟翔集、红树婆娑,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东部的海岸线则是另一种风情,从盐田沙头角一路沿海骑行,经过大小梅沙,可至背仔角,蓝天、白云、青山、海浪、沙滩、礁石、灯塔……山海交会处的自然风光就是诗和远方。

相信这条滨海蓝带将成为深圳推动发展水上运动和户外休闲的重要载体,持续吸引海内外人才入驻鹏城。

20条山海连廊贯城串趣

生态游憩网络通山达海

一半山水一半城,一面是野趣横生的自然,一面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这里是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湿等全自然要素,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都极为罕见。

如何把这些相互交映却又相对独立的自然瑰宝“串珠成链”,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促进山海蓝绿空间全域可达,形成通山达海的游憩网络,深圳计划打造8条山廊和12条水廊,修复连通五指耙山廊、平峦山山廊、清林径山廊和茅洲河水廊、大沙河水廊、福田河水廊、龙岗河水廊等20条以山林绿地和河流水系为主体的蓝绿生境和景观通廊,稳固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格局。

2022年8月,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全线贯通,成为市民在深圳中心城区畅享山、河、海、城交织共融乐趣的“爆款步道”。大沙河,曾经的黑臭水体经过治理变成流水静谧、苇穗飘扬、飞鸟栖息的“明星河”,不仅为都市生活注入诗情画意,也反哺城区发展,大沙河自北向南串联起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等深圳市创新高地。河流、人与城市重新连接在一起,赛艇联赛、龙舟赛等多个水上品牌赛事在大沙河上演。

河流,是绿美生态,也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目前,龙岗河、观澜河、西乡河、新桥河4条水廊正在施工。今年年初,龙岗河水廊干流碧道(示范段)建成开放,通过水环境治理和河道建设,龙岗人的“母亲河”开始焕发新的神采。全长约4.6公里的示范段起点位于吉祥南路桥,终点位于龙园福宁桥,建有珍珠滩、龙园儿童游乐场、驿站咖啡馆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亲水戏水、休憩游玩。龙岗河干流碧道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全长15.87公里,设计范围约265公顷,计划建设野趣探游、河谷艺廊、林境湿地等8大主题段落,重点打造嶂背湿地、双子艺岛、湿地公园等节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构建安全畅通的行洪通道、营造山水生境丰富的生态廊道和城市蓝绿网络的休闲廊道,有机串联周边生态景点和公园,成为服务市民群众、发展周边产业的助推器。

20个公园群带动城园相融

慢跑5分钟上山下海进园

穿过环境优美的空中廊桥,在莲花山公园、深业上城、笔架山公园之间来一场“city walk”是许多深圳人的心头好,无需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穿行,两公园与一商场无缝衔接,一边是自然风景,一边是时尚商圈,公园与城市相连相融,彰显出独特的深圳魅力。

这条城市漫游线路正是山海连城计划重点项目福田区中部“五园连通”的内容。

“五园”即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在“五园连通”中,深圳还将实施梅林山缓坡步道、笔架山-银湖山公园步道连通工程建设等,增设便民出入口、提升现有连接条件,建成高质量绿美游憩网络。到2025年,五园之间将实现全程无障碍、全域真生态,尽达家门口的高标准连续贯通,给市民带来全新的体验。

什么是公园群?深圳正在通过新建改造慢行系统等方式,让原本距离不远的公园、闲置绿地集群连片,互联互通,便捷可达。不设门票,没有围墙,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以前的深圳,“在城市里寻找公园”,今后的深圳,“在公园里遇见城市”。

全市规划打造5大片区20个公园群,除了福田区中部“五园连通”,还将重点打造辐射面积更大的宝安区西乡、新安片区“八园连通”。“八园连通”是指串联尖岗山公园、宝安公园、企龙山公园、平峦山公园、铁仔山公园、碧海湾公园、固戍净水厂上盖公园、西湾公园8个规模化公园绿地。今年将实施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慢行贯通工程、铁仔山公园汇智片区改造工程等13个项目,推进“八园连通”游憩主线舒适连通,服务周边的新安老城、尖岗山、桃花源、西乡、固戍、碧海湾等大型居住区和集中工作地。

此外,还将从公园群延展多组人车分流、优美舒适的自然城径,采用街道公园一体化设计,让公园连通周边主要社区及产业片区,将自然送到小区家门口,让市民慢跑5分钟即可“上山下海进园”,在城市中心自由畅快地与山海晤谈、与万物相逢。

百条特色步道引领城市漫游

深度打卡山海连城精华风景

在众多步道线路中,深圳归纳形成“历史文化、风物景观、城市风采、博物研习、郊野远足”五大特色分类,梳理规划了百条特色步道。深入挖掘步道沿线的自然、历史、人文、产业等资源,将历史古墟、城市绿道、绝美湖海、公园书吧、商业街区等纳入步道中,这是全市“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中的精华,将形成山海连城的靓丽名片。

今年,深圳城管部门将打造40条特色步道。例如,以历史文化为线索的沙井蚝乡步道,步道位于沙井大街片区金蚝小镇内,沿线穿“阅”千年之久的南宋建筑遗址龙津石塔,这是迄今为止深圳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建筑,可体会千年古墟中的生活习俗与生蚝产业的特色文化,感受沙井古墟“源于海、起于盐、承于蚝、兴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脉络。以凸显城市风采的西丽湖科学家步道,位于大沙河上游,阳台山脚下,从创新资源集聚的西丽湖畔延伸,途经深圳大学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环西丽湖绿道、鹏城实验室,北至丽康路,步道串联起周边公园、高校、科研机构等重要功能片区,这里逐渐成为深圳创新智慧的重要源泉,孕育城市的科技梦想。还有以展示风物景观为主的杜鹃谷步道,以博物研习为主的坪大诗歌步道,以强调户外郊野远足体验的梅林山郊野径梅蝶线等。不同的步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城市漫游紧贴城市气质,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专家点评

●司马晓(深圳市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让山海连城成为人才吸引力的重要部分

“山海连城 公园深圳”项目的实施,不仅串起了山林城海,也串起了市民的美好生活,让绿色空间承载了更多活力,掀起了一股户外运动的风潮,深圳的自然要素被更多市民感知。我们对城市的设想不再是“水泥森林”,而是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花景,深圳成为更吸引人的美丽家园。

对于后续“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的建设,我认为首先是生态优先、复育自然生境。然后是在远足径、滨海骑行道上,常态化举办国际级登山越野和自行车品牌赛事,推动深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户外天堂。

此外,实现市民身边可达,塑造市民所需的活力场景,植入户外露营、生态休闲等全民友好的场景;连接公园周边商业活力,丰富公园消费场景;挖掘深圳的陆地和海洋文化内涵,让户外活动融入深圳的历史记忆。真正让人一想到“山海连城”,就对深圳高品质宜居生活方式产生无限遐想,成为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邹兵(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公园城市规划呼应市民关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印发,这个规划在落实国家建设公园城市的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深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良好基础,彰显了深圳“山海连城、全域公园”的特色和魅力。同时,也呼应了广大市民对于亲近自然和健康生活的渴望关切,而且在规划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公众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规划理念和要求。

相关知识

绿美为笔绘就生态新画卷
“生态之笔”绘就西安高新绿色画卷
【2023网聚美好安徽】打好“农文旅”融合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河域暗渠复明,近海全面禁渔!深圳拟推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中电建核电公司:澎湃绿电绘就“风光”新画卷
夷陵:精心勾勒增色添彩 绘就城市美丽画卷
“鲜花与梦想”四月绽放 绘出大湾区最美春色
江苏无锡:“植”此青绿,铺绘“生态绿城”新画卷
赏花逛园看灯 深圳拉开新年美好生活序幕
深圳绿化

网址: 美好蓝图渐次化为生动现实 高质量实施山海连城 绘就绿美深圳新画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6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王小保与巴溪洲:再生景观的新湘江
下一篇: 喜迎二十大丨丝路科学城:产城景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