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同一天做手术的其他两个病友已经能下地行走了,当时我就想让我妈也试试。”11月19日下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二病区,日前在该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现年79岁的陈奶奶,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正在病区走廊内尝试行走,进行术后功能康复训练;陈奶奶的女儿看到母亲这么快就能下地行走,惊讶之余,对医护团队再三表示感谢。
田洪涛教授询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陈奶奶家住武汉市江汉区,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膝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左膝部疼痛较明显,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予以中药、针灸治疗,以及口服止痛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症状仅可短暂缓解,但仍间断加重,并逐渐出现双膝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行走跛行。遂慕名找到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院长田洪涛。经过充分沟通及术前检查评估,于17日施行了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整个手术历时40分钟,术后陈奶奶恢复良好。
“当天,有3名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现在都恢复得比较好,已经下地进行康复锻炼了。”据该院骨科主任杨俊忠介绍,除了陈奶奶之外,来自河南信阳、现年63岁的胡叔叔和来自湖北房县、现年55岁的杨阿姨,都因常年膝关节反复疼痛,确诊为骨性关节炎伴退行性改变,慕名找到田洪涛教授寻求救治。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实现了手术的可视化,且手术操作更精准、更稳定,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创伤,提升了手术效果。
陈奶奶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在病区走廊内尝试行走,进行术后功能康复训练。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谁能想到我前天刚做完手术,昨天就能走路了呢!”同一天接受机器人手术的3人中,胡叔叔最先下地“走路”。据了解到,接下来,经过该院骨科规范化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预计本周内3人都可以康复出院。
“10月5日,首例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出院。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开展了6例机器人辅助骨科关节手术。”田洪涛教授介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江夏区首个骨科机器人临床培训中心在该院成立,不仅能更好地为骨科关节疾病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也可以为辖区基层医院培养机器人手术的医生,缩短基层医院与大型医院之间的差距,推动骨科前沿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田星 熊帆)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知识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为百岁老人完成骨折手术
什么是骨科运动康复
高瓴与百度投资!又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终止,产品商业化进程缓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华南首例机器人辅助植物人DBS促醒手术!
技术高超多元救治各类重患~ 罗湖中医院骨伤中心为全民骨健康护航!
ERAS在骨科的应用
世界首例|阜外医院窦克非团队成功应用微亚医疗血管手术机器人完成世界首例全程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
国产图迈®机器人完成非洲首批远程手术,开创非洲外科学新纪元!
黄霄汉
突破性进展 | 花沐医疗创新产品RefixSorbᵀᴹ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首例临床试验成功植入
网址: 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三人换完膝关节第二天便能下地行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105.html
上一篇: 标本常识 |
下一篇: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