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西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查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西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查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重大使命。西藏在着力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同时,更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绿色净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率先整体实现碳中和。如今,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西藏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聚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四个创建”,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等九大产业蓬勃发展,高原经济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西藏是如何在守护绿色的同时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

  牢牢守护生态根基

  “一生一定要去西藏旅游一次。”“这是来自西藏的农特产品,绿色有机。”近年来,西藏游、西藏产品广受欢迎,背后折射出大家对西藏环境美、生态好的认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垂直落差最大的高原峡谷、最具差异化的地球全谱景观带、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和连绵不绝的雪山冰川……生态是西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根基所在,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价值、最大潜力、最大优势和最大责任。

  然而,西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该如何守护好这一优势资源,把冰天雪地也变成金山银山?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35%。

  走进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段,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自由驰骋。29.8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是对口支援那曲市的浙江省面积的近3倍。为更好实施保护,西藏正积极推进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羌塘国家公园建设。西藏将结合国家公园建设,让有能力的群众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并适度开展生态文化旅游,让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态饭。

  藏北草原上,几十座巨型风车随风转动。这是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今年初才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走近巨型风车,塔筒四周草皮拼接的痕迹引人注目。“这些都是建设过程中移植的原生草皮。”国家能源集团公司那曲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建生介绍,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西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切产业、经济活动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西藏将全区二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坚持“两高一低”项目的零审批、零引进。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西藏不断加大立法力度,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不断制定修订。2023年9月,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为守护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和万水千山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西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不断涵养生态环境,筑牢产业绿色发展基底。2021年,西藏启动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生态修复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用10年时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6.72万亩,实现“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美好愿景。该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约665万人次参与;累计完成营造林50万亩以上、栽植各类苗木8600万株以上,植树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走进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机场植树造林片区,一片片油松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浇灌树木。山南市林草局局长桑旦罗布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如今周边已形成集中连片的林地,扬沙天气明显改善。

  从山脚到山腰,不仅有油松,还有山杏等适合高原栽种的树种,确保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几年后,游客一下飞机就能看到周边的青山,这是高原人民保护生态的决心。”桑旦罗布说。

  让高原变得更绿更美的行动早已开始。2012年起,拉萨河南岸与布达拉宫遥遥相对的荒山上,靠人背骡运、电钻挖坑、机井灌溉的“树上山”工程开始实施。如今,当年的苗木已经绿树成荫,荒山也变成市民和游客最爱打卡的南山公园。

  保护生态赢得发展优势。一以贯之的生态保护让西藏环境更美,助力西藏文旅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就接待国内外游客572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5.3%;旅游总收入670.55亿元,同比增长12.9%。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势头更加强劲。

  科技赋能产业先行

  近年来,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加大特色农牧业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引进推广,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走进西藏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格拉村的宏农百万羽智能化藏鸡产业园鸡舍,一台台自动化饲养设备有序作业。该公司总经理张宏林说,作为西藏第一家大规模鸡蛋生产企业,他们以藏鸡养殖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运营,从饲料加工到鸡蛋分拣包装,再到有机肥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和有机种植,打造出一套现代化、高效、节能、环保且可循环的农业体系。他们还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参与藏鸡养殖,每村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今年4月,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在农业科技不断革新与政策大力支持下,西藏农牧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带领西藏农牧民闯市场、保障农牧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今年,西藏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区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7家。

  一方面,西藏利用科技不断夯实发展农牧产业这一小康之基、发展之本;另一方面,西藏大力发展高新数字产业,推动其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西藏乙宙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今年新落户拉萨的一家数字经济企业,业务涵盖人工智能、无人机及应用软件等多个领域。该公司董事长白雪峰表示,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字技术创新人才,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为西藏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乘数而上”按下加速键。

  “‘雅江1号’项目一期计划投资9.2亿元,建成后算力规模将达2000P,旨在打造西藏地区最大的算力中心。”西藏雅江计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健说,今年底将完成第一个千P集群的交付使用,预计明年5月全部落地建成,将为山南乃至西藏的数字化发展开辟新路径,服务“东数西算”战略。

  高原低硫、低湿、低温、低氧的独特气候,成为发展数字产业的优势。一批批数字企业落地西藏,目前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达57家。仅拉萨高新区,累计注册数字经济企业就达2700多家,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今年前9个月,西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近3年西藏高新数字产业增速年均达14%以上。《“算力珠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提出,到2026年,西藏算力规模达100PFLOPS,并总体规划“1+2+3”区域算力节点,在拉萨建设自治区算力中心节点;在林芝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特色算力节点,在昌都建设面向川渝国家骨干枢纽节点联接节点;在日喀则、那曲、阿里按需建设边缘算力节点。

  “准备就绪,起飞!”在拉萨雪鹰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直升机场,一架直升机搭载游客平稳起飞,开启“空中瞰拉萨”之旅。

  近年来,低空旅游在拉萨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拉萨雪鹰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瞄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开通多条空中旅游观光路线。“公司于2016年成立,打破了西藏没有通用航空产业的状况。运营以来,在医疗救护、空中巡查、林业播撒、应急救援、空中观光等领域均取得不错成效。”该公司总经理吕进说。

  在国家大力支持与各方共同努力下,西藏通用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的发展。今年1月至9月,西藏通航累计飞行1075.68小时、899架次,运载414人次;无人机累计飞行2360小时、4720架次,在航空救援、航空护林、空中巡查、空中游览等领域实现常态化运营。

  西藏为何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西藏地广人稀,基于陆地交通建设成本高、运输时间长的环境和条件特点,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十分必要,且前景广阔。

  双向开放激发活力

  “开放的地区最有活力,开放的经济最有竞争力。”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最常提起这句话。开放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棋眼”,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西藏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有限,开放方能拥抱未来。今年4月,来自林芝市的23.38吨苹果通过吉隆口岸销往尼泊尔,这是西藏本地水果首次实现出口;9月,13.05吨、货值151.2万元的青稞制白酒、威士忌酒出口至美国,这是西藏本土青稞白酒、威士忌酒的首次出口。“首次”,在西藏农特产品出口领域被频繁提起。在首次的背后,是西藏借助开放的东风积极融入国际大市场的决心和渴望。

  最近,又有一批来自山南市的苹果在拉萨八廓海关的助力下即将出口尼泊尔。今年以来,八廓海关主动对接海关改革、企业期待和地方需求,先后助力西藏冷冻虎掌菌、冷冻松茸等本土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八廓海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深耕本土自产品分析库,指导企业用好各类利好政策,助力更多本土产品“走出去”,力争将西藏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开放带来了产业的蝶变,让诸如“氆氇”这样的西藏传统特色产品获得新生。“氆氇”是西藏一种传统羊毛织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村民会穿着款式新颖、设计感十足的氆氇服饰,在雪山脚下、青稞地里走秀。要不是在上海援藏企业沙涓羊绒的帮助下,日喀则江孜县的格桑做梦也不敢想象,有一天自己会带着氆氇和氆氇编织技艺走进巴黎的时尚展会,“氆氇”会成为时尚界的新星。

  格桑感叹,走出去真好,氆氇仿佛又活了起来。

  作为上海对口援藏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沙涓羊绒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上海援藏干部一道打造氆氇制作的“前店后坊”,携手构建江孜氆氇全产业链体系,让氆氇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沙涓品牌创始人郭秀玲认为,开放的市场能够更好地激发氆氇的生命力,从而实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自去年4月以来,江孜县跟随沙涓品牌参与氆氇产品编织的妇女,人均每月增收4800元。江孜县阿佳格桑氆氇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批签订500条围巾订单合同完成后,后续订单一年来从未间断,参与者收入同比翻番。

  西藏的开放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奔赴。在特色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西藏又千方百计请人进来。自2018年起,为解决旅游业淡旺季发展极度不平衡问题,西藏开始实施“冬游西藏”市场促销活动。

  11月的拉萨八廓街上,游人络绎不绝。重庆游客吴青就是其中一位。机票便宜、酒店实惠、景区免门票……吴青一一细数“冬游西藏”带来的好处。

  以前,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等原因,每年国庆假期一过,西藏鲜有游客。经过多轮“冬游西藏”活动,西藏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数据显示,首轮“冬游西藏”活动启动后,2018年1月至4月,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3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六成。第二轮活动开展后,仅2018年11月,西藏接待游客人次增幅便超100%,旅行社接待游客人次是上年同期的4倍多。2018年西藏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5%,为2013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冬游西藏”已经成为西藏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10月,新一轮“冬游西藏”活动启动。西藏不仅邀请了援藏兄弟省区市代表,还邀请来自俄罗斯、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地的国际客商代表,并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冬游西藏”市场。

  今年,西藏召开了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王君正表示,西藏将坚定不移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西藏将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做好文旅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守护生态、科技赋能、开放发展,一条独具西藏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之路正在加快形成。未来,立足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这一战略定位,西藏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交流交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国际市场需求。西藏将抓住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利用好对口援藏的优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交流合作,助力特色产业腾飞。 (经济日报记者 代 玲 贺建明)

相关知识

建设“鲜花海岛”“海底森林”,长岛陆海统筹固碳增汇出新招 城市建设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节日当前,鲜花身价翻倍 社会新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加快“增花添彩” 30余万株草花扮靓烟台 社会新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花开莱州 两名退役军人斩获烟台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奖项 社会新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北京:以首都优势焕发强劲动能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满城花香 等您赴约——烟台华鑫苗圃花卉基地精彩绽放 科教文体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五月的青海高原鲜花烂漫 郁金香节在西宁市开幕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海阳市栽植摆放时令花卉31.4万盆 海阳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烟台市城管局园林建设养护中心多措并举花团锦簇喜迎“双节” 社会新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视频】春节临近花卉市场持续升温 社会新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网址: 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西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查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2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全园林植物设计搭配方法 · 知名
下一篇: 药用植物学中药材概论花形态.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