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文章
八股文章试帖诗,宗朱颂圣有成规。
白头宫女哈哈笑,眉样如今又入时。
(1951年,推测作于5月左右。)
(该诗另一录稿的差异:第三句“白头学究心私喜”,第四句“眉样当年又入时”。)
历史背景:
1950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陈寅恪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唐筼家族受到了土改运动的冲击而突然只身去香港,经友人劝回;8月,由杜国庠主持的中国历史学会广州分会成立,陈寅恪应邀担任该会委员。1951年,助教程曦因职称与校方产生矛盾,不被中文系再聘任,携妻离开中山大学到香港。
1949年初马寅初倡导的政治学习运动于1950年底结束。1950年初,陈垣于《人民日报》发表《给胡适之的一封公开信》,胡适接着在《自由中国》上发表文章,10月又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斯大林雄图下的中国》,11月 胡适儿子胡思杜在香港《大公报》发表《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许多知名人士也纷纷参与其中,吹响了批判胡适的号角,运动直到1956年结束。
赏析:
“八股文章试帖诗”句中“八股文”的文体发展历史复杂,一般指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普遍认为是《四书五经》。“试帖诗”也叫“赋得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朝,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常用于科举考试。全句直译为科举考试中陈旧落后的文本《四书五经》和试帖诗。此处暗喻教条的文本《zb论》。
“宗朱颂圣有成规”句中“宗朱”指宋代朱熹的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此处指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以此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颂圣”一般指赞颂圣人,此处指歌功颂德。“成规”就是“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全句直译为尊崇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进行歌功颂德久已有通行的规则。此处暗喻盲目迎合某些思想主张,死板地学习教条的文本。
“白头宫女哈哈笑”句中“白头宫女”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同时借鉴了元稹的诗歌《行宫》,指上阳宫的老宫女,此处暗喻整个知识界的人士,也可以理解为暗喻作者自己。全句直译为上阳宫的老宫女哈哈大笑。此处另一个版本为“白头学究心私喜”,暗喻上阳宫的老宫女也在哈哈大笑那些死板地学习教条文本的人士,或者是自己哈哈大笑那些死板地学习教条文本的人士。
“眉样如今又入时”句化用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的诗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而来。全句直译为画眉的式样如今又能合乎时尚。此处另一个版本为“眉样当年又入时”,暗喻整个知识界的人士丢弃原来的政治思想主张,转而迎合以某些思想主张,死板地学习教条的文本。
全诗借用或化用“八股文”、“试帖诗”、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等典故和诗意,讽刺整个知识界的人士在政治学习和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中,迎合某些思想主张,死板地学习教条的文本《zb论》。
附诗1:《旧史》
厌读前人旧史编,岛夷索虏总纷然。
魏收沈约休相诮,同是生民在倒悬。
(1951年,推测作于5月左右。)
(此诗借魏收撰写的《魏书》中称南方政权为“岛夷”、沈约撰写的《宋书》称北方政权为“索虏”的历史,讽刺在国共宣传中互称为“匪”,以及在政治学习和批判胡适思想运动中父子、同事、师生、好友之间相互辱骂、诋毁、攻击等负面影响,也包含有作者对中国优良文化在继承与传播中的痛惜。)
附诗2:《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1951年6月。)
(此诗借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以及普通的菖蒲、艾叶,暗喻各派别都有优势和缺陷;借用屈原在《哀郢》中痛骂子兰的历史素材,表达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本质,抒发自己的理念永远不会改变的个人气节。)
(所有照片均为网络**)
相关知识
水仙花诗歌鉴赏
解语花之花语诗歌
栀子花诗诗歌及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教学指津.doc
花卉鉴赏公开课ppt
诗词鉴赏技巧之倒装现象
关于玫瑰花语的诗歌(优质8篇)
高考语文阅读及其诗歌鉴赏答题术语与材料模板汇集.pdf
诗歌论坛
美学鉴赏手册
网址: 陈寅恪诗歌鉴赏:文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302.html
上一篇: 曼陀罗华(解读曼陀罗华的神秘符号 |
下一篇: 20余分钟让你了解“中国”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