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资源蓄积量调查研究方法植物资源蓄积量的正确估计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把它作为资源开发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植物资源包括植被和植物种资源两类。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蓄积量的调查方面,二者的关系尤为密切。植被是由植物个体构成的,植物种又以植被(植物群落)为其存在的主要方式,而且,植物中蓄积量的调查要以植被资源的调查为基础。为此,将二者的调查法一并介绍。第一节 植被资源现存量的调查方法一般称植被资源的积蓄量,是调查统计植物种资源现存量的基础工作,其调查研究方法可分成以下6个部分。一、 野外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 调查研究之前,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
2、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所预期的成果。2 对调查研究地区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断的、不完整的资料也好。如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植物名录及对植被利用的习惯等都可收集。3 对旁支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史资料、动物资源、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4 做好出发前的组织工作和物质用品的准备,包括如下必备物质:海拔表、地质罗盘、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绘图纸、做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
3、、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并确定业务研究的领导人和组织者。5 调查前要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预测调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写好简要的植被分类系统。6 根据预测的分类系统,在大比例尺(一般较成图大1倍)地形图上,把各种群落界限分化出来,并标出主要群落的位置,根据指南针的方向确定损失地调查的路线和布点方案,并在地形图上标记出来。在任何的情况下,利用资料、卫片或航片,预算群落面积,为内业整理和实地调查考虑经营利用方向提供基础资料。7 在没有收集详细资料(特别是前人研究成果或意见)时,对一个新的地区要进行踏查,以备制定调查方案。二、选择样地的原则及方法(一)选择原则 植被调查研究选样是很重要
4、的第一步,是研究成果好坏的核心部分,为此确定如下选样原则:1. 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副点对照。2.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 3个一致性:外贸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 5个特征要接近:种类成分要接近,结构形态要接近,外貌迹象要接近,生态特征要接近,群落环境要接近。(二)选择方法 英美学派的选样有3种:(1)典型选样(非随即选样):按主观的要求选样,即选择最能代表给定群落类型的群落类型的群丛个体,做样方调查。(2)定距或系统选样:按一定距离或一定方式选样。(3)随机选择:任意的、不规则的选样。随机取样又分为简单随机取样(抽签法、随机
5、数法、经验数据法)和非简单随机取样(分层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多阶层取样法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分层取样法。分层取样:设所研究的总体由N个单元组成,把总体划分为L部分,各部分所包含的单元数分别为N1、N2、Ni,而且所划分的各部分之间不相重叠,即任何单元只属于其中的某一部分,不同时属于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并且没有任何单位(元)被遗漏,因此有: 按照上述原则所划分的各部分称为层(即依据一定特征或参数把调查区域内的植被分成不同的植被类型或群落类型称为层)。分层抽样法就是在每一层中进行随即抽样,根据所抽样的样本资料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的方法。分层时,每层内部均匀,层间差异越大,则可靠性越大;植物群落一般
6、以群丛或群丛组来分层。(三)样方的大小及数目的确定样方的大小应以调查植物起源的大小和密度而定。样地应该足够大,以包括有足够的个体数目;但又要足够小,以便于区分、计数和测定现有个体,避免由于重复或漏掉个体而引起混乱。一般在温带地区,要求同一个群丛个体选35个以上样方,样方面积如为森林群落,规定20m×20m=400m2,然后按中心和对角线分别作5个1m×1m=1m2小样方,以及算生物量和频率,其频度的计算按计数样方法求知。灌木样方:5m×5m=25m2,草本样方为:1m×1m=1m2,样地内样方的布局如图5-1-1所示。法瑞学派一般采用典型选择原则,在每一
7、个群落内选一个典型的,一致性的群落地段作为样地。一般对一个植被类型要选10个左右的样地,多几个更好,每一个群丛个体不管面积大小,通常指选一个样地。三、植被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及其填写方法样方记录表示外业前按调查精度及目的要求而设计印刷好的,包括下列表。1. 总表:即使用于法瑞学派的野外调查方法,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表5-1-1)。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 野外编号_第_页群落名称_记录者_室内编号_杨地面积_地点_日期_海拔_坡向_坡度_群落高_总高度_主要层优势种_外貌特点_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_母质、土壤及其它_分层及其各层特点_层:高度_层
8、盖度_%_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_层:高度_层盖度_%_层:高度_层盖度_%_层:高度_层盖度_%_层:高度_层盖度_%_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_突出的生态现象:_地被物_群落动态_总表填写说明:(1) 群落名称:根据组成群落各层的优势中来命名。野外调查时先初步确定,经市内研究后再做修订,最后定名,如杜鹃兴安落叶松林。(2) 样方编号:指野外样方的编号,按顺序编号,但各调查队必须有自己的代号,免致混乱,如8411,8422。(3) 样地面积:乔木为20m×20m=400m2,灌木为5m×5m=25m2,草本为1m×1m=1m2。(4) 日期:即在调查的年、月、日。(5)
9、地点:写明县、乡、村、屯或林业局、山名等,以注明样地的方位地点为宜。(6) 海拔:用海拔计实测。(7) 坡度:用低质罗盘实测或写平地(坡度不超过0.5°)(8) 坡向:用低质罗盘实测。(9) 群落高:指样地总的群落高。(10) 总盖度:记录调查样地内群落的投影总盖度。(11) 主要层优势种:指主层次的优势种常称建群种。(12) 外贸特点:指外貌整齐否、层次清楚否、层片清楚否、层片一致否与色调是否一致。(13)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小地形指地形微小变化,包括不大的洼池、土堆、小沙丘和其他不超过1m的地形起伏。周围环境指样地四周有否河流、侵蚀沟、居民点及群落等,以尽量反映环境对群落可能
10、发生的影响。(14) 母质、土壤及其他:母质指基质,土壤指土类,其他指地表岩石的裸露和风化情况。(15) 分层及各层特点:按群落分层现象分别填入,即由地面分别至各层的高度和每层的层盖度。其每层高用区间值(如1216m)或平均数(14m)表示。但各层数要连接起来。对乔木群落,其灌木层与草本层与草本层用生长型即可,隔层高度可用堆积法或透视法来估测。(16) 此群落还分布何处:指由线路踏查获访问得知的群落分布情况。(17) 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写明有否经过疏伐、整枝、打猎、樵采以及放牧、人畜来往等。并写明野生动物的活动状态,特别是鼠害、虫害等。(18) 地被物:指枯枝落叶的厚度、颜色及主要成分。(1
11、9) 突出的生态现象:树形或植物体的变化,动物影响极特殊现象:风灾、雪压、火灾等。(20) 群落动态:指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及其演替趋势。2. 分表: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因为这一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详见表5-1-3(灌木层或草本层)。以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野外样地记录表应该是3个表,这里将灌木与草本层调查表合并成一张,但调查是要分别使用,即灌木层用一张,草本层用一张,千万不能混合调查。上述两个表格的填写方法如下(1) 表头各项基本上照总表转抄,只有页数顺序号不同。(2) 植物名称:写拉丁名,不知道可写中名或
12、地方名,否则只编号,但均要采集标本,并登记野帐,拴好标签,编号方法如图5-1-2。并与野帐同时记录,要求每种采集6份标本。样地号生长型号乔-284采集人年、月、日背面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I(乔木层)群落名称: 野外编号 第 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编号植物名称树高胸径亚层株数物候生活型 年龄干高基径冠幅盖度生活力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II(灌木层、草本层)群落名称: 野外编号 第 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编号植物名称花絮高冠径亚层株(丛)数物候生活型 叶层高丛径德氏多度盖度生活力(3) 数高和干高的测量: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通常在做样方的时
13、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例如,波普莱士侧稿仪)实测群落中的一株标准木,其他各树则估测,估测时与此标准木比较。目测估计树高有两种简易的方法,可任选一种。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2m,然后2、4、6、8、10往上积累到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1/2、1/4、1/8、1/16处为1.5m,则1.5m×16,即为此树的高度。干高即为枝下高,是指此树干上最大分枝的高度,这一高度大致与树冠的下缘接近。干高的估测与树高同。(4) 胸径与基径的测量: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dbh),大约指距地面1.3m处的树干直径。严格的测量要用特制的轮齿(即大卡尺),在树干上交叉
14、测两个数,取其平均值。因为树干有圆有扁,对于扁形的树干尤其要测两个数。但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用测量树钢卷尺测量就可以了。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即可。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反对在远处望一眼,任意估计。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3个萌干,则必须测量3个胸径,在记录时又用括弧划在一个植株上。胸径2.5cm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留在灌木层中调查。基径是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采用的数据。测量时,也要用轮齿测两个数字后取平均值。同样用测树钢卷尺量即可,一般要求测量树干距地面30cm处的直径,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5) 冠幅、冠径和从径的测
15、量: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层的调查中对各株树木的测量,严格测量时要用皮尺,先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的投影长度,然后再通过树干与长度垂直量投影树冠的宽度。例如长度为4m,冠宽为2m,则记录下此株的冠幅为4m×2m,如图: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特别是那些树冠重叠的树,更要小心估测。冠径和从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调查。因为调查的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测量树冠和从径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同化面积。冠径指树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的单株散生的植物种,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侧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
16、)的植冠直径,记一个数字,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的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从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这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以丛为单位,测量其同种个丛和最大丛径。(6) 花序高与叶层高的测量:该项只在草本层中测量。花序高系指由地面至花序顶部的高度,叶层高指叶的最高点至地面的高度,如图(7) 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群落盖度是指一定面积内所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相当于林业调查的郁闭度),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的植物。所以各层之重叠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只要投影覆盖地面者都同等有效。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如
17、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裸地,太阳光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10%,其它地面或为树木覆盖,或为草本覆盖,则此样地的总盖度为90%。总盖度的估测对于一些较稀疏的植被来说,是具有较大意义的。草地植被的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算出确实的盖度百分数。层盖度指各分层的盖度。乔木层有乔木层的盖度,草本层有草本层有草本层的盖度。实测实可采用方格纸在林地内勾绘,比之估测要准确得多。然而有经验的地植物学工作者都善于目测估计各种盖度。种盖度指各层中每个植物种所有个体(即中群)的盖度,一般也可目测估计。盖度很小的种,可忽略不计,或记忆<1%。由于植冠的重叠现象,故个体盖度之和必大于种
18、盖度,种盖度之和比大于层盖度,各层盖度之和必大于总盖度。(8) 物候期的记录: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察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季节的外貌)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中记录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显得更为重要。物候期的划分记录方法有各种各样,有分出5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1;花蕾期q;开花期;结石期;休眠期我们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认为分六个物候期记录为好:(i) 营养期:一一或者不计。(ii) 花蕾期或抽开花期或孢子期:,可再分:初花,盛花,末花C。(iii) 结果期或结实期:,可再分:初果,盛果,末果T。(iv) 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 (常绿落果)(v) 休眠期或枯死期:
19、 (一年生枯死者可记×)。如果某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时,则选取一定面积,计数各物候期。个体数目,择期多者计之,其他物候期记在括号中,例如,开花期达50%,则计(V,+)。(9) 生活力的记录(或称生活强度):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一次性调查中,只记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也竞争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而使生活力发生变化者。生活力一般分为三级(法瑞学派分四级,但不好用),其代表符号可记为:强(或盛):(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很好)。中:不计(中等或正常的生活力,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弱(
20、或衰):(营养生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10) Raunkiacr生活型类别及其识别准则:(i) 高位芽植物(ph.)i) 大高位芽植物(Meg.ph.):高30m以上(按调查区内的最高数,不要以样方的树高为标准)常绿大高位芽植物(E.Meg.ph.)落叶大高位芽植物(D.Meg.ph.)ii) 中高位芽植物(Med.ph.):高7.5(或8)30m常绿高中位芽植物(E.Mes.ph.)落叶中高位芽植物(D.Mes.ph.)iii) 小高位芽植物(Mic.ph.):高27.5或8 m常绿小高位芽植物(E.Mic.ph.)落叶小高位芽植物(D.Mic.ph)iv) 矮高位
21、芽植物(N.ph.):高0.252m常绿矮高位芽植物(E.N.ph.)落叶矮高位芽植物(D.N.ph)(ii) 地上芽植物(ch):过冬芽位于地上025cm处例如高山的矮小垫状植物,干旱地区的矮小灌木及半灌木。(iii) 地面芽植物(H):过冬芽处于地面、地上部分一直枯死到土壤表面,地下部分都活着,芽常由枯叶所保护。例如,大部分多年生草本、多数蕨类植物、冬枯的草质藤本、地表附生植物等。(iv) 地下芽植物(G):过冬芽处于地下或水中。如多年生的根茎、块茎、块根、鳞茎等地下芽植物,部分根茎的蕨类植物,绝大部分的水生植物,个别草质藤本植物。(v) 一年生植物(T):种子过冬植物,例如一年生植物,包
22、括个别的二年生植物。 还有一些附加的编写代号:阔叶的(B)、针叶的(N)、藤本的(K)、木质藤本(W、L)、草质藤本(H、L)、附生的(Ep)、寄生的(P)等等。法瑞学派在Raumkiacr基础上修改的生活型系统比较复杂而且不好用,我们没有采用。(11) 聚生多度又称德氏多度,为Drude首先应用而得名。这一多度来源于欧洲,以后为原苏联学派采用。我国自原苏联引入,曾风行一时,现在用的人也不太多了。这一多度语法瑞学派的多度等机制基本相同,是一种用代号表示的相对等级。聚生多度共有6个多度级和3个聚生度级,均以植物种为单位,乔、灌、草各层分别估测。多度级:cop3很多cop2多cop1尚多sp不多而
23、分散so!少而个别un单株聚生度级:soc个体靠拢成大片或背景化cum小片云集gr丛生成小团块,或小块集生(生态上的集生),多度和聚生度可以连用,如:sp. cum不多而成小片云集cop. Soc很多而集成一大片sp. gr不多而小块集生 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III (天然更新)群落名称 样地调查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乔木层盖度%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样地编号植物名称地表种子幼苗幼树大幼树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枯落层分布均匀性发生类型粒数质量高度株数生活力高度(cm)株数生活力高度(cm)株数生活力盖度(%)厚度(%)质量样地记录表III填写方法:i 标头转抄总标。ii 样地号总表
24、。iii 地表种子可用1/4m2面积。质量以饱满或否表示。iv 幼树:乔木高33cm以上的,则干粗为2.5cm以下为幼树。v 大幼树:乔木胸径为2.57cm者。vi 分布均匀性:分布均匀型(regular disposal)用reg代表,示各个个体近似相等距分布。群聚型(aggregated disposal)用aggr代表,示个体成群或称团分布。随机型(radom disposal)用rand代表,表示个体分布是偶然的、随机的、不成均匀状态。vii 发生类型:指是实生或萌发。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IV 群落名称 样地调查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群落总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编号植物名称多度在何
25、种植物上物候期生活强度备注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V 群落名称 野外编号调查日期 记录人编号植物名称多度在何种植物上物候期生活强度备注四、植物群落结构草图的绘制 认真填好上述六张植物资源调查记录表之后,还要绘制一张植物群落草图(垂直或水平的)。1. 水平结构:在调查的样地内,选择一条长20cm,宽5m的样带,测量每株乔木的位置及其冠幅,然后标在坐标上。2. 垂直结构:在样地的20m长的边上,将位于这条边上的乔木、灌木草本的每株植物,分别测量高度和位置,然后按比例绘在坐标纸上。五、外业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 汇总外业各种数量指标利用外业各种数量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样
26、地综合表I (乔木层)群落类型 制表者 制表日期 室内编号 第 页海拔类型 样地总面积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植物名称树高(m)干高(m)胸径(cm)基径(cm)冠幅(m×m)亚层株数多度(%)频度(%)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高乔木层综合标的统计方法:1.树高、干高、胸径、基径、冠幅均按乔木层野外调查求算。2.亚层、株数、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均转乔木层调查表。3.多度、英美学派的多度百分数,又称相对多度,是植被或植物系统研究中经常用的一个数量指标。多度要以株数为基础,即为某种植物在单位面积株数的百分数。 计算公式如下: 必须在同一个层次内或者相同的生长
27、型内进行多度计算,否则就没有多大意义了。4.频度和相对频度: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对频度这一指标的概念和应用稍有不同。法瑞学派把频度和存在度的概念严格的分开,它的频度限于群丛个体范围内某种植物在各样地中的出现率。而英美学派的频度概念是广义的它包括了法瑞学派的频度和存在度,是指某种植物出现样方数的百分率,不管样方设在群丛个体之内或之间。这里指的是英美学派的频率,其公式如下: 相对频度是指一个群落中在已算好的各个种的频度的基础上,再求算一个各个种的频度相对值,其公式如下:植物资源调查样地综合表II (灌木层)群落类型名称 制表者 制表日期 室内编号 第 页海拔范围 样地总面积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植物名
28、称高度(m)冠径(m)丛径(cm)亚层株数多度(%)盖度(%)频度(%)物候期生活力生长型生活型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高1.生态类型:指适应于某一生态环境的植物类型,实为大的生活型。如水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此外,以对土壤的适应可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盐土植物、沙生植物、岩生植物等。对光的适应有阳性植物、阴性植物等。2.生长型:既为大的生活型,按群落种的习性可分成乔木、灌木、草本、藤本、蔓生五类。 乔木又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小乔木和落叶小乔木。 灌木可分为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或半灌木。 藤本分为木质和草质藤本两类。 草
29、本分为直立茎草本、匍匐茎草本和莲座状草本(如蒲公英、车前)或半莲座状草本(如藜芦)。草本植物按密度又可分为密丛型与疏丛型的草本。3.根型 轴根型:主根明显,如蒲公英。 刷根型:无主根,比须根粗,如冰里花。 须根型:无主根,在茎基部节上生长多数长短、粗细相似的根,如羊胡苔草等。 根茎型:地下茎有明显的节,有腋芽和顶芽,可以继续生长,如芦苇、鸢尾等。 块茎型:地下茎末端膨大呈肉直茎,如细叶十字花。 鳞茎型:为缩短的、扁平式的圆盘状地下茎,如百合、山葱等。 球茎型:球茎是短而肥大的地下茎,外部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干馍质的叶及腋芽,如磁鼓。植物资源调查样地综合表III (草木层)群落类型名称 制表者 制
30、表日期 室内编号 第 页海拔范围 样地总面积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植物名称花序高(cm)叶层高(cm)冠径(cm)丛径(cm)亚层株数多度(%)盖度(%)频度(%)物候期生活力生态类型生长型根型生活型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大平均最大植物资源调查样地综合表IV(植被分析)编号 样方数目 日期 第 页群丛名称 样方面积 填表人编号植物名称密度(%)相对密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频度(%)相对频度重要值1.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计算方法如下: 如在400样地内有100株兴安落叶松,说明每平方米内有1/4株,换算成每公顷株数,既为400株。 相对密度:指一个种的株数占样地内所有株数的百
31、分比,求算方法如下为: 如样地内有50株林木,其中兴安落叶松30株,那么兴安落叶松的相对密度为30/50=0.6或60%。2.林木显著度的计算:显著度是用来表示优势度的指标,仅为英美学派用于混交林的乔木层林木上,故可称为林木显著度。由于林木显著度所求的是相对值,也可称相对显著度或相对优势度。求算公式如下: 3.重要值(DFD指数和IVI)的求算:重要值用以表示混交林内上层乔木种类的各自重要程度,实50年代以后风行起来的一种植被研究的指标。 DFD指数和IVI(重要值指数)都表示重要的值,但二者在求算技术上稍有不同。 DFD指数,或叫“密度、频度、优势指数”。求算公式是: DFD指数=相对密度+
32、频度+相对显著度 在这个公式中由于直接采用“频度”,而不是”相对频度”,故其理论的最大值可以大于300。 IVI,即重要值指数(Importance Value Index),其求算公式如下: 两个式中的相对密度,均可用相对多度代替,因相对多度是由一定样方面积中的株数所求得,其重要性是相近的。 当然,相对显著度也就是相对优势度。六、植被资源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按第四章第四节所述的植被分类方法,依据外业调查的资料及内业整理的结果,进行植被分类。据此,修改预测的植被分类系统。并对新系统的各等级进行结构、外貌、生境、动态规律及分布等特征的分析与论述。2.运用第四章第五节的方法并参照新形成的植被分类
33、系统绘制植被类型图,量测各类型(群丛)的面积形成“植被资源现存量统计表”。3.分居第四章第六节方法,进行植被区划工作(土壤、地貌、气候、水文及生物等),组成植被的区系特征(方法参见第四章第一节)以及植被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予以论述。 第二节 植物种资源蓄积量的调查方法一、概念 植物种资源即狭义的植物资源,植物种资源蓄积量是十分重要的数量指数,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基础。在介绍具体的调查方法之前,有必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 植物种资源蓄积量,又可以成为植物种资源贮量,它包括植物种资源经济蓄积量(经济量)、总蓄积和经营蓄积量。 植物种资源总蓄积量是指在一定面积上所获得的,植物可利用部位(茎、叶
34、、花、种子、果实、根、根茎、块茎等)的总量。这里的一定面积,可以是一定的自然区域,也可以是一定的行政区划单位。数量一般是以重量单位表示的,如千克、吨等。 由于总蓄积量实际上常常不是全部都能被利用,因此,上述总蓄积量并不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上某种植物资源确实的生产量。首先,总蓄积量中的一部分可能由于幼龄或老化而不能利用;第二我们往往不能到达该植物资源分布的某些地区。后者可由于天然的屏障(峭壁、某些沼泽地等);缺乏交通运输条件;人口稀少,因而缺乏采集游泳植物原料的必需的劳动力。这些原因可能导致把任何的甚至最珍贵的植物资源引到国民经济领域中都会得不偿失。经济问题乃是植物资源利用上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有鉴
35、于此,有必要引入两个新的概念:经济蓄积量和经营蓄积量。植物种资源的经济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上所获得的,符合有关质量要的职务可以利用部位(茎、叶、花、种子、果实、根、地下茎等)的数量,也就是总蓄积量中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部分。而经营蓄积量则只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到达地区,一定面积上符合有关质量要求的职务可以利用部位的数量,也就是在可达到地区存在的经济蓄积量。所以经济蓄积量小于总蓄积量,而经营蓄积量又小于经济蓄积量。 在解释植物资源蓄积量概念时,我们只是探讨了他的静态,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植物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总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其数量和质量不仅在空间上是变化的,在时间上也如此。然而,这种变化是有规
36、律的,一半是一年为周期的。因此,我们提出年蓄积量这一概念,用以描述植物资源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二、植物种资源蓄积量调查的外业工作 植物种资源蓄积量调查的外业工作一般与植被资源调查的外业工作同时进行。在行进群落样地调查时,根据群落种资源植物的分布情况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在草地或草本层比较发育的样地中可同时进行个项目的调查。在以木本层片占优势的群落中,只进行表格项目调查即可。 值得指出的是,在外业工作之前,应根据已了解的调查区域内植物资源的大致情况确定资源植物调查名录,以便外业工作中有所遵循。尤其几个调查队同时工作时,这项工作显得更为必要。三、植物种资源蓄积量的计算 至五种资源的外业调查结束后,应
37、一群从未单位统计各群丛的资源植物单位蓄积量、频度及风干率等指标。并按该式求出样本平均值,作为总体评剧书的估计值。 式中:样本平均值; 第i个样方的实测值; 样本单元数(即调查的样方数)。 然后,根据以下式求得群落类型(一般为群丛或群丛组)中某资源植物的蓄积量,将各群落类型中的某资源植物的蓄积量累加,即可得到一定面积的植物种资源总蓄积量。 式中:某群落类型中某种植物种资源的总蓄积量(鲜重); 某群落类型中某种植物种资源的蓄积量(干重); 某群落类型中某种植物种资源单位平均量平均值(鲜重); 某群落类型中某种植物种资源; F某群落类型某资源植物的频度; S某群落类型的面积。源于本章第一届的“植物资
38、源现存量统计表” 根据以上多次计算所的结果,形成某调查区域格植被类型植物种资源蓄积量统计表和各种植物种资源总蓄积量或经济量统计表。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VI(经济类群生产力)植物群丛 野外编号调查时间 样方面积 × m经济植物类群鲜重各种植物鲜重对总鲜重的百分比(%)风干重量各类植物干中对总干中的百分比(%)附注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第 页群落名称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样品号植物名称用途利用部位株数利用部位重量单位面积蕴藏量附记小样地总株数单位面积株数(株/hm2)总重量湿重/干重单株平均重量湿重/干重12345678记录人 日期四、植物种资源蓄积量调查精度计算方法 根据样本单元观察值所
39、确定的估计值与被估计参数之间肯定存在误差。因此,在多数估计中,如果只得到一个估计值,而不对估计值的误差做出任何说明,则这样的估计只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植物种资源蓄积量调查是一种小样本不重复抽样调查,由于抽样调查强度很小,亦即n/N很小,则不重复抽样也可以按重复抽样处理。同时,总体(不同的植被类型)所研究标志(植物种资源经济量)上的频度分布图是近似的正态分布。因此,在样本单元数(样方数)不小于3时,都可以用小样本估计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精度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 平均数 式中:样本平均数 第i个样本单元单位面积蓄积量实测值样本单元数(样方数)2. 样本方差() 3. 估计误差限 式中:分布
40、、双侧分为书,有“学生氏期分布的双侧分位数()表”中查得; 样本标准差; 样本数。4. 估计精度 式中:估计误差限; 总体平均数; 样本平均数。五、植物资源年允许量的计算 年允收量是保证资源利用每年允许的采收量,否则根据经济量操守,必须逐件造成资源的减少和枯竭,达不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但任何正确估算年允收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很好的研究。本书年允收量的计算是参照俄罗斯学者.A.波斯特尼索夫管局新西伯利亚南部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一文(1977)所提出的公式和年允收量比率来讨论蕴藏量、经济量(生产量)和年允收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如前述蕴藏量、经济量与年允收量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在数量关系上三者是蕴藏量大于经济量,而经济量有大于年允收量。因为在植物资源储量调查表中,往往是借助样方来推算资源蕴藏量,只能将能够采挖的那部分称重,不可避免的损失一部分,这样蕴藏量又不能完全等于生物量,而经济量又仅仅包括那些有经济效益的量,不包括那些幼龄尚未达到收购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
相关知识
崂山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山西省侯马市湿地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及湿地恢复对策
金塔县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研究
青海藏药雪灵芝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贵州省野生岩生草本花卉资源调查研究
旌德县野生兰花资源调查研究
秦岭汉中地区野生杜鹃花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调查研究
海南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秦岭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网址: 植物资源蓄积量调查研究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317.html
上一篇: 畅游兰州新区 趣味冬游等你来! |
下一篇: 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