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佩(1660-1734),清代乾隆、雍正年间杰出书画家、鉴赏家、诗人。字韦之,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创匠等,今辽宁铁岭人,雍正皇帝亲授其谥号“恪勤”。高其佩为清汉军名宦后裔,自幼习画工诗,以荫叙未经科举而为官,康熙四十年(1701年)始任安徽宿州知州二年多,康熙《宿州志》载评:“英伟多才,廉名有守,弭盗安民,循声懋著。”后官至刑部右侍部。曾二次离职专事绘画,成就卓著,著有《且园诗钞》。
高其佩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指头画派”的创始人和宗师。指头画简称“指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不是用毛笔作画,而是用手指头、指甲和手掌蘸墨或颜色在生宣纸、绢上作画,这种独树一“指”的画法,相较于传统用毛笔绘画更有难度和神奇趣味。
指画相传唐代张璪有为之,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偶有以指作画的传说却无从考证。高其佩20多岁对指画开始探索,40岁前后已建立了自己的指画风格与技法,技巧日渐成熟,构图越来越简洁,指法越来越精到。他擅于根据纸、绢的特性,利用指甲、指背、掌心灵活运用,化不利为有利,化缺点为优点,化困难为容易,落墨有神气,渲染有元气,画作“以神韵力量胜,或简淡古拙,或淋漓痛快,或冷隽闲远,或沉着幽艳,千变万化,愈出愈奇”。晚年画作“以理法胜,深厚浑穆”。清末“扬州八怪”之郑板桥赞其曰“轩然特出,冠绝一时”。其艺术成就对“扬州八怪”之李鱓、黄慎、罗聘以及近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高其佩的指画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曾题画评价高其佩指头画虎:“铁岭老人闫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绕奇趣,晚年书法弥警猷。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寞伊始雅雀避,着色浴罢豺狼愁。”自高其佩指画闻名于世,指画追随者甚多,尤其日本、朝鲜等国家有大批追随者和收藏家。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交通部和地矿部的优秀领导者、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慈善家孙大光先生,安徽寿县人,工作之余节衣缩食酷爱书画文砚收藏。其收藏明清时期董其昌、沈周、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等价值连城的书画珍品共161幅全部捐给了国家,由安徽省博物馆接收。其中有一幅高其佩的指墨画《棠棣柳燕图》可谓是流传有序、大师鉴可、著录颇多的代表作。
《棠棣柳燕图》(89×50厘米,立轴),落款:高其佩;钤印:且园、指头生活、笔墨之外。左下角钤孙大光先生常用鉴藏印:正大光明、四味书屋珍藏图书。此画曾得到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谢稚柳、启功的鉴可,得到书画大师吴作人、李可染的观摩品鉴。1979年收录我国著名美术史家、书画鉴定家杨仁恺主编的《中国画家丛书--高其佩》(P59页,标明孙大光同志藏)并借调到沈阳故宫博物院展出;2004年著录《安徽省博物馆藏画》(P152页);2006年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编《中国名画家全集--高其佩》(P74页),后载入上海等地多家刊物。2018年,宿州博物馆开馆时从安徽省博物馆借展并出版在《宿州名人书画集》(P05页)。
《棠棣柳燕图》画面简洁古拙,整幅作品仅以旱柳、春燕、棠棣花三种物象为素材,以手为笔,以墨代彩,绘就了指与墨交错、情与景交融的寓意深刻的奇特美。这一奇特美所反映的是画家的真实情感乃至于创作心境的集成,也就是高其佩以手代笔赋予作品所蕴含的深邃的意境。美术史家杨仁恺曾说:“我们平时对一幅作品说耐看或不耐看,美或俗,主要是与作品的意境有关。画家高其佩的作品,对意境的探求是下过苦功的。”就此幅作品而言高其佩所要表现怎样的意境呢?从其所落穷款“其佩”和印章“且园、指头生活、笔墨之外”看,其意境真的是在笔墨之外也就是“象外求象”让观者去想象了。
从《棠棣柳燕图》中的主要物象看,柳树的主干粗而苍劲,枝干中有枯枝以及极细的新枝,柳条短粗,是典型的北方旱柳特征。旱柳具有耐旱、御寒、顽强秀美的风姿,抗逆性强,在我国文学与书画作品中,柳树寄托的是远在他乡的异客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物。如《诗经》中咏柳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旱柳的下方画了一簇盛开的花卉,杨仁恺先生在《中国画家丛书——高其佩》中标注是芙蓉柳燕图,其实芙蓉花是每年8--10月才开放,与柳、燕春暖花开的时节不合。观其花的形状及自然属性更像是棠棣花,棠棣花具有耐寒、抗旱、抗湿的特性,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4--6月份之间,正是东北地区春暖花开的清和月(农历四月)时节。棠棣花贴枝而生,有亲如兄弟之寓意。《诗经》中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中“常棣”指的就是“棠棣”,这里歌颂的就是兄弟的亲情。燕子的故乡在北方,燕子是典型的迁徙鸟,是最接近人类的益鸟,一般在4--6月春暖花开时回归家乡。燕子喜欢成双成对,有传达思念亲人的美好寓意。这三种物象时节相吻、意义相融,正切合了高其佩对家乡铁岭的别恋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高其佩是名门望族,兄弟族群中居第七,故有印章“铁岭高七郎”之称谓。高其佩47岁在杭州任职时曾思念家乡亲人画了一幅《柳燕图》,现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
《棠棣柳燕图》的构图奇险,黑白相间,高古简拙,既耐人寻味又极其严谨。首先在“经营位置”上理清脉络,分析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才能理解画家“缘物寄情”“物我交融”的写意主旨。从画面上看,主体无疑是四只燕子,客体则是柳树与棠棣花,且柳树又是客体中的主要物象。柳树从右侧边缘下方七分处左向倾斜而出,主干用食指蘸墨双钩法为之,虚实相生,曲中见挺,苍劲古拙,险象顿生,在粗放中见藴籍,至为难能。柳树的分枝有枯、有实、有虚,枯枝用食指蘸墨而为,实枝用小指指甲蓄墨分三次快速而成,其“急如风、细如发、健如刚、锐如鍼”的技法运用是高其佩指画的典型风格。虚枝以食指、中指等多指并用蘸墨而为,从上而下由重到轻、由实到虚,积点成线、积点成面,密而不赌,疏而不散,独辟蹊径描绘出的树冠及下垂的柳条苍茫生辣,重“意”而忘“形”。这种画法大胆地超越物象的自然属性,不苛求自然形象的视觉真实,只是作为表达画家的意念思想,体现的是中国画写意性的自由之境。
《棠棣柳燕图》的主体是四只燕子,其中三只燕子头部聚焦同一中心点旋转飞翔,夸张有度,顾盼生姿,亲密无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这三只燕子若连线则具有潘天寿先生在构图上倡导的不规则三角形之美,这是主体物象的配角。一只峭立于柳树折枝最高处的燕子,静若处子,呈居高临下之势。若与下方三只燕子连线则表现为锥形,若以三只燕子飞翔轨迹与之连线似圆锥形,这只燕子处在锥形或圆锥形的最高处,若“高瞻远瞩、居高声自远、坐看云起时”的静观大局、把握全局的指挥官,特别贴合高其佩:“春国啼鸟日纷纷,入画枝头偶不群”以及唐代王维《终南别业》的诗情画意。美术史家杨仁恺评论说:“以有限暗示无限,以局部暗示主体,诗意十足。可以不题诗而能呈现完整的诗境,故高其佩之立轴很少题诗,而诗意却丰富无比。”再说这只燕子无疑是主体物象的“主角”或说画的“主点”。潘天寿先生曾云:“主点与主体不同,画中主点可能很小,却很引人注目,故有人称之为画眼。”
《棠棣柳燕图》的棠棣花紧紧依偎柳树下方而生,其起势与柳树相同,分枝左向下垂与柳树形成大开之势,左侧飞翔的燕子转头右下方与之形成大合之态,起承转合非常完美,加之在右上方的落款钤印,使之整幅作品在构图上由柳树造险的不平衡趋于了平衡。这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宋元以后,往往惟求其不平衡,而以题款补其不平衡,自多别致不落桓溪矣。”
纵观高其佩创作的这幅《棠棣柳燕图》,以黑白二色为主彩,以运指创作常中求变,主客、开合、动静、藏露、虚实、呼应、顾盼、欹正、参差、起伏等艺术特色鲜明,简淡古拙,凝重生辣,缘物寄情,意境深邃,这是高其佩建立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对自然物象深刻体察之上书画创作的至高境界,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
冯 亚
2023.12月写于宿州
责编/荆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心起墨晕 春色散毫端——历代花鸟画的意趣浅析
“花心起墨晕 春色散毫端” 历代花鸟画的意趣浅析
从工细绚丽到率意简淡——钱选花鸟画风格的嬗变
式微时期的艺术赞叹——清代的花鸟画
历代写意花鸟画名家与源流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及特点
棠棣花是什么花 棠棣花是指什么花
沈周花鸟画的笔墨形态
唐代 边鸾花鸟画作品鉴赏
花鸟画简介
网址: 冯亚丨简淡古拙 独树一“指”-高其佩指墨花鸟画《棠棣柳燕图》鉴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323.html
上一篇: 【砚边谈艺】郭怡孮:花香深处 |
下一篇: 书画家李景香-兰花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