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疏4-104)
2014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目录
引言 ......................................................................................................................................................... 3
起源及发展的差别 ................................................................................................................................. 3
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差别 ................................................................................................................. 3
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 4
结语 ......................................................................................................................................................... 5
参考文献 ................................................................................................................................................. 6
2
引言:在视频中,讲述最多就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点。中国山水画有着一千多年的文化底蕴,而西方风景画却只是三百多年的小孩子,可是在我们看来,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要具象很多。由此引发了我的想法,这两者的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于是在这两者的起源以及发展、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比较。
起源及发展的差别
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和中国的园林被誉为“姊妹艺术”。中国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以及追逐山水的欲望。就像马致远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一直是古代人所追逐的,于是便出现了山水诗;古人以诗描写山水,享受的是一个意境。意境带动的是人们的想象,山水画便从此应运而生,由山水画,古人又创造出了中国的古典园林,所以说,中国的山水画和中国的园林是一脉而成,相互作用的。
山水画是中国国画中的特有的画种之一,早在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使得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以表现;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原始岩画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本性,反映了原始人们的朴素理想、信仰和生活;而秦汉时期的全中国统一,宫殿壁画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那个时期虽然还没有出现山水画,但是却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就像东汉时期的山系平陆早园汉墓壁画《山水图》。综上所述,中国山水画脱于中国绘画的原始形态,发展于古代园林和自然山水有意识的结合。i
西方风景画: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了独立的绘画体系。在西方的美术史里,14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了很大比重的作品。而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的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的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开始,风景开始脱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系。但这时的风景画还不是很成熟。直到17世纪的荷兰,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了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就这样到了18世纪,英国出现了康斯太勃尔,以为伟大的画家,使得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了法国的印象派主义画家。到了19世纪,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派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了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西方风景发展成熟。ii
中国画从内容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
等。
西方画以绘画材料可分为:油画、水粉、水彩、钢笔画、铅笔画和素描、速写等等。
以内容可分为:宗教画、风景画、肖像画等等。iii
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差别
美学思想: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画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极深的儒道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熟悉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学说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不用试
3
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作画的立足点,因为我们所寻找的这些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在当时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而西方风景画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价值存在于人和世界之外,需要去看,去听。所以西方的画家就没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 “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iv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风景画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熟悉,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v
创作理念:中国山水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由这句诗可见中国山水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熟悉和感慨,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熟悉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对景写生中国画家也有,但不是创作,只是收集些素材罢了。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而西方风景画深受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影响,从最初的起源就埋下了它后来向着写实发展的种子。“希腊人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范式”,他们由对人体的比例与协调的美的研究去追求一种人体美所象征的宇宙秩序的和谐之美。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极尽可能地描绘那些似真似幻的基督教故事,以求达到真实的展现那些圣经上的瞬间,让灵魂得到安慰和救赎。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绘画就注定要与科学相结合,从而生长出更加茁壮的枝桠。画家痴迷于研究透视法、解剖学,研究怎样更加真实的表现自然的色彩和光影。在这样的道路上,西方绘画不断发展。西方的风景画也沿着这条路在不断前进。从在画室完成作品的普桑到对景写生的康斯太勃尔、柯罗再到直接在户外完成作品的印象派。尽管写实不是西方风景画一贯的传统,表现技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其背后却一直是画家对于眼前之景的真实描摹的追求,画家在尽力让观看者相信那就是真实的景色。 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留白vi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的表现手法,它不仅能产生空间距离,营造画面的动感和韵律,还能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起到使前后景色均衡协调、层次平稳过渡的作用,有人把留白称其为作品的气眼。没有留白的作品闷而不透气,不仅没有生活气息,也让观众觉得压抑、沉闷。因此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最难的是那似有似无的空白,空白的处理技巧性很强,要求较高。空白处理不好会使画面太空或失去平衡。只有经营好空白的位置,控制好空白的大小和形状,才能让画面恰到好处地产生空间感,引起观众的共鸣进而产生无尽的联想。山水画的空白处理是独特的空间意境的表现。笔不到而意到,画之妙在无笔处,是灵动所在,妙境所在。
西方风景画: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面”对于塑造形体要优于“线”,“线”表现的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这样也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的将会是不同的视觉效果。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
4
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所有这些就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所忽略。它的造型特点简言之就是写实性,充分表现色彩的细微变化,以及光感、质感的不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真实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语:言而总之,由于文化的底蕴的不同,所产生的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山水画更在意的是意境的交流,而西方风景画所在意的是对景色的生动还原,两者所侧重的重心完全没有共同点,中国山水要的是观赏者的对于作者的心灵的相通,所以,中国山水画对于理解更加晦涩,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风景画则是还原其本来的景色,对于光和影有着更加好的理解,更加让人有直观的感受,给人视觉的冲击。然而,我的论述并不完整,也不能说是不完整,应该说是很稚嫩,毕竟我的资料基本都是网上的,看的书太少了,特别是最后一点——表现形式和表现形式,我自己也是云里雾里的,所以,还要继续探究下去。
5
相关知识
论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和主要差异
白与红之间——中国的茉莉文化与西方玫瑰文化审美心理差异
东方的传统花卉与西方的向来差异甚大
西方电影对中国的“文化误读”研究
中国花鸟画是什么?
中国的古代艺术训练题.doc
中国花鸟画入门
东亚山水画交流的文化史考量——读石守谦的《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
油画欣赏:一组来自19世纪的花园风景画
学习插花丨各具特色的东方和西方花艺
网址: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871.html
上一篇: 齐白石“真有天然之趣” |
下一篇: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