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是自1999年开始,云南第5次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至今,总共有77种586.728克云南种子遨游过太空。但多年来,张继成希望云南利
用太空种子建立太空植物栽培示范园的愿望却未实现,云南太空育种产业化仍然步履维艰,未显现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惊喜:太空种子带来神奇效益
一根黄瓜长1.2米,重1公斤;一个西瓜重41公斤;一个番茄有600克重;一颗麦穗有13厘米长、绿色的鸡冠花、带黑色旋转条纹的杜鹃花……你看到过如此奇特的植物吗?这是一些普通的种子在遨游太空变异后给人们带来的惊喜。
张继成告诉记者:“太空具有高真空、强辐射、超洁净、微重力、大温差变化和交变磁场的特点,在其作用下植物就会产生变异,通过培育这些变异种子,人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可能获得新的品种。”据悉,一般新品培育最少需要3年时间,而培育新品的平均年限在6年左右。利用云南丰富的物种资源,再通过太空育种,云南在蔬菜、花卉等新品繁育方面潜力巨大,经济前景可观。
此外,太空粮食和蔬菜在产量和质量上还优于一般品种:一粒太空小麦种可以分蘖17枝,每枝上都有一个长达13厘米的麦穗,一个麦穗可结85个麦粒,而且蛋白质明显提高,淀粉含量增多;玉米通过太空育种可增加产量3倍;太空番茄不但香甜可口,VC含量高达14.2,是普通品种的2.5倍,最大果重可达600克;太空辣椒每个可重350克,亩产能到5—6吨。据统计,利用太空种子播种能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小麦、水稻等粮食类亩产可增产18%左右,蔬菜类平均增产25%。
难题:产业化发展面临两难
据张继成介绍:“作为国家航天部设在全国的7个航天局之一,云南航天局在每年飞船和返回式卫星上天时,都会得到种子搭载指标。而很多专家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也会路过云南,对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也颇有了解,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云南的种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但是,云南太空种子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也未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大距离,而我多年来想建个示范园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心里很着急。”
张继成告诉记者,主要障碍有两点:一是种子数量很少,每次每个品种只能带几克,拿回来进行培育后,种子数量也不能马上满足大规模种植需要;二是有关部门及企业对航天农业知之甚少,对太空育种带来的效益认识不够,对此不太重视。
希望:太空育种渐入人心
张继成说:“此次参与搭载种子的单位有昆明市农科所,他们送上太空的是马铃薯种子,还有元江臧健花卉公司的老虎须和沙漠玫瑰两个花卉品种;一位叫李骏的市民还以个人的名义送上了山茶花、西瓜和葡萄3种种子,另外还有树种(思茅松、西南桦)、普洱茶,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通过农科所这样的专业科研机构,太空种子回来后在选育和推广方面就有了优越条件;而臧健花卉这样的公司参与其中,表明企业意识已在加强;加上个人参与,说明太空育种已逐渐深入人心。”
李骏是一家IT公司的员工,他选择的3种种子也很有意思:山茶花是从昆明的长虫山上采来的本地野生种子、葡萄是自家种在院内的、而西瓜种子来自女朋友的故乡西双版纳。李骏告诉记者,这些种子不但有纪念意义,而且已有一家公司与他协商,希望李骏将葡萄和西瓜两个太空种子转让给他们进行选育。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太空育种商机多多。张敏/文曾滨/摄(春城晚报)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相关知识
神舟十三号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解密太空育种
“经过太空诱变后,它们香气更浓!”云南咖啡、核桃、松茸……登上太空,载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种
“太空种子”助力云南省新品花卉培育
想不到!你吃的蔬果主粮,很多来自太空育种
50公斤“太空种子”交付海南
“太空花卉种子”返滇 将培育
太空食物
“太空种子”助力我省新品花卉培育
天宫种出“太空水稻” 有望实现从“种子到种子”
太空育种鲜花入驻淘宝!国内太空育种鲜花大规模上市
网址: 云南农作物种子5上太空 云南省太空育种期待产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9379.html
上一篇: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理特性和繁育技术 |
下一篇: 一种冷等离子体处理花粉的棉花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