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插花,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可见,在宋代家家户户不论穷富,都有插花的习俗。
明 陆治《榴花小景图》 (图中有石榴花、菖蒲、百合花)
插花的历史沿革
插花艺术最早萌芽于先秦,《楚辞·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反映了民间采摘香草的习俗。
到了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插花艺术不断发展时期,汉代国力强盛,且与西方国家有着频繁往来,花草植物的输入成为便事,如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远,得安石榴、胡桃、蒲桃。”
唐 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
隋唐是插花艺术进一步兴盛发展的阶段,隋炀帝广建园林,显仁宫、西苑种满各种名花异卉,对于秋冬凋落的花卉以人造绢花代替,“连出行都要有'女花司’手持迎撵花随侍。”插花这一艺术发展到宋代达到全盛。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卖花细节局部)
宋代推出了“尚文抑武”的治国思想策略,表现为重用文臣并保护文臣,尊崇儒家道德伦理,重视科举制,一系列的举措为文人的发迹提供便利条件,文人士大夫的增多自然导致朝廷内部的文化氛围浓厚,对于艺术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在宋代,无论是书法、绘画、诗词、花艺、茶艺、香艺在此时已得到飞速发展,令人称道的宋代“文人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便自然形成了。
北宋 赵佶《听琴图》
北宋 赵佶 《听琴图》 (局部:插花盆景)
北宋 赵佶 《听琴图》 (局部:焚香抚琴)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源自南宋陆游的《梅花绝句六首》,可见宋代文人喜欢赏花游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说不是齐东野语的。
清 余省 《种秋花图》(局部)
文人除了像陆游一般爱赏花,也爱插花,赏花基础上的插花活动在宋代得到空前发展,这与文人的青睐休戚相关。在宋代的诗词中已有大量关于插花的描述。
陈与义《梅花二首》:“画取维摩室中物,小瓶春色一枝斜。梦回映月窗间见,不是桃花与李花。”陈与义将一枝梅花插于瓶中,横枝欹斜掩瓶口,春色满溢,月光相照,影印窗间,不是桃花,也不是李花,是瓶中之梅,尽显姿态。
宋 吴儆 《岁朝清供》
杨万里《道旁店》云:“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时间尚早,茶摊未开,农人已来乡间,摘得拂晓下的紫薇花插于青瓷瓶中,为乡间清晨增添了一份雅致情趣,可见民间插花的习俗也十分普遍。
明 佚名 《卖花图册》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描写鲜花插瓶的宋代诗词俯拾皆是,在关于“插花”义的表达上十分充分。文人在诗词中的表述,传达着对插花艺术的喜爱,以此作为一种追求雅致生活的途径。
插花的特殊含义
宋代插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与现代插花含义一致的有容器插花,但还有一种是现代不常出现的含义,即无容器插花。
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欧阳修记述的“插花”与宋代诗词中的描写及现代插花含义是一致的。
清 郎世宁 《聚瑞图》
宋 定窑系白釉玉壶春瓶
扬之水先生曾在《宋代花瓶》一书中论述到宋代是鲜花插瓶真正兴盛起来的时代,从审美角度出发,宋人的欣赏观念有所转变,其主要原因是居室陈设的转变,便促成了无容器插花的发展。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宫女折花簪戴)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七“驾回仪卫”中说:“仍有贵家士女,小轿插花,不垂帘幕。”这里的“插花”就是无容器插花,花插于小轿之上,自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用于装饰。其实无容器插花是一种风尚,折花插戴头上,抑或随意插到审美需要的某个地方,都是“插花”艺术的体现。
插花的种类
宋代插花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宫廷和官府的插花气韵富丽;文人插花雅逸别致;闺阁女子插花典雅秀洁;民间插花抱朴守拙;佛门插花简约清肃;道教插花清丽仙逸。
元 张中 《太平春色》(图中花种类为牡丹)
最具有代表性的宋代院体花承唐代宫廷插花的隆盛豪华风格,多表祥瑞、繁荣之意,满足宫廷审美,以装饰为主,多鲜艳、热烈的暖色。花材的选取多以牡丹为主,海棠、山茶、栀子等名贵艳丽品种居多。
清 郎世宁《瓶花图》(图中花种类为牡丹)
这些花的花器精美,如郎世宁《瓶花图》中精美的青花瓷瓶,色彩艳丽,瓶型精致,瓶中富贵的牡丹花具有华美、丰盈、隆盛、色彩艳丽却不凡俗的特征,可概括为“华、丰、盛、艳”,这种风格的插花被称之为“院体花”。院体花从整体上看花与器的分量约二比一,向四面呈辐射半圆状,具有十足的韵味与生命意义。
插花的艺术境界
文人花以插“理念花”为主,所谓“理念花”,即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托,以“净”为心灵之向往,以“雅”为原则之追求。
明 陈洪绶 《玩菊图》
“清”代表文人花数量上的精简与色彩上的淡雅,“疏”代表线条造型上的疏朗俊逸,“净”代表意蕴上的淡然若水,“雅”代表审美上的质朴脱俗。正如陈洪绶的《玩菊图》一样,菊花淡然的意象,赏菊的清雅,全在意境之中。
南宋 李嵩 《花篮图》
宋代无论插花还是绘画,都深受理学影响,使其在对自然之“物”的表现上有着直观的反映。宋代理念花喜欢把哲思与大自然相联系,穷通物理、意境含蓄,在一花一叶中得逍遥之乐。比如李嵩的《花篮图》画了自然低垂的莲花,古朴、静谧、淡然,同时也有品行高洁的象征含义。
元代 钱选《岁朝清供图》
文人插花与宫廷插花分列两行,舍富丽繁密为清疏秀雅,所插多以松、柏、梅、兰、竹、水仙等寓意高雅、品质高洁、表现理念的花材为主,借花的品格比喻人的精神和内在气质,比如钱选《岁朝清供图》,瓶中的花有松枝、梅花等文人偏爱的高雅之物 。
宋 佚名 《胆瓶秋卉图》
文人插制出的作品多求清雅,内容重于形式,故有“理念花”之称。宋代理念花的样式多为“枝花”,数量一般较少且多为奇数,犹以瓶花最具特色,树立了宋代插花之风范。如宋代佚名《胆瓶秋卉图》中的插花等,都是宋代理念花的样式代表。
参考文献:
郭海慧 宋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插花艺术
黄永川 中国插花史研究
严林林 宋代插花画艺术研究
王桂林 论宋代插花的清雅之美
相关知识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 宫廷插花&文人插花
文人的“花与画”
被鄙视的玫瑰:明清文人插花偏好之《瓶花谱》
文人插花,现代居室也可随“心”玩
《瓶花之美》:从文人案头,到寻常百姓家的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插花,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
现代生活美学——插花之道
生活花艺 插花课程 初阶 第二期 茶有约
【美学插花】Isunflower花艺学院:传统插花,身为中国花艺师的你了解多少?
花艺师培训学校,花艺培训班,上海学花艺,插花班培训
网址: 文人四艺 · 插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3242.html
上一篇: 插花花背景图片 |
下一篇: 把花成功插到瓶子里也是有技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