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卉专家王继华:种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花卉专家王继华:种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原标题:花卉专家王继华:种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王继华

  王继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云南省花卉苗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长期从事花卉与观赏园艺的研发工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先进工作者”。

  任“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花卉新品种开发与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负责人、“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花卉标准化委员会”主任、云南省花卉苗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云南省园艺学会理事长等。

  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观赏花卉品种来自云南。全国每10枝鲜花,就有大约7枝来自云南!目前,云南年产鲜花超过177亿枝。

  谁能想到,在产业发展初期,摆在云南面前的是花卉品种上没有话语权的“尴尬”:大量花卉品种的种球、种苗依靠进口,花卉品种单一、品质不稳定、病害多发……

9月15日-17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昆明国际花卉展

  如何让“云花”产业发展跑出速度和质量?“云花”的答案是:科技赋能、自主创新。作为当之无愧的“亚洲花都”“世界花园”,云南省正大力激活花卉资源活力,加速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了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何让花卉种得更好,如何获得最独特的品种?如何让花卉规模种植后卖出好价钱?这些问题,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者们每一天的工作实践中。

  曾多年担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的花卉专家王继华,不仅是近年来“云花”产业“蝶变”的见证者,更是这场“云花”变革的参与者。20多年来,他见证着“云花”产业从过去的“跟跑”,发展为如今的“并跑”。 

  进了省农科院却当上了卖花郎?

  1995年,王继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原本他以为,工作主要就是搞研究、写论文。没想到,他在花卉课题组天天挖地栽花、架棚拉网,还要当“卖花郎”,每隔两三天要到尚义街把生产的鲜花卖出去,进行市场测试。

  年轻的王继华心里面一百个不愿意,以为自己入错了行。随着团队研发、引进的花卉新品种在市场上获得认可,王继华安心在花卉课题组熊丽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种花和卖花,学会了经营与管理,逐渐喜欢上了花卉科研。

  整个课题组从5万元起步,用简陋的设备为农民研发和生产组培苗,每天晚上经常要加班到十一二点,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在花卉所第一代创业科技人员身上,王继华领悟到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上世纪90年代王继华(右一)所在的花卉团队,前排左二为熊丽老师

  “现在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创业初期我们加班到深夜,大家煮一盆土豆吃得满足的表情;想起我们开着微型车不分白天黑夜送苗到田间地头,给花农带去我们的技术和种苗,让他们开上了车、盖起了新房时的喜悦;想起我们进城卖花,把美丽带给市民,收获效益的成就感。”王继华说。

上世纪90年代王继华(左一)与以色列专家(左二)在农科院科研基地

  全省、全国、全球,花卉团队大步向前走

  “熊丽老师曾经说过,吃得了亏才打得了堆,花卉团队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把单位和团队利益放在前面,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后面。到2004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成立,我们从一个小的课题组发展成为一个省级研究所,实现了第一步的跨越。”

  2006年,王继华担任花卉研究所所长,团队有了一个新梦想:从地方研究所发展成为国家级研发中心。得益于国家和云南省的支持,接下来10年团队没有辜负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机遇,“2017年我们建设的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科技部现场验收,实现了第二步跨越”。

王继华(左三)与花卉所各团队负责人合影(2009年)

  2017年,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国际一流的千亿云花产业,王继华和团队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团队。“实现第三步跨越,我知道这个梦想很大很远,但在当今中国,已经有很多奇迹变成了现实,我们的这个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王继华(右二)与法国专家讨论共建国际月季联合育种基地(2023年)

  如今,王继华带领的花卉团队经过20多年发展,正在迈向第三步跨越——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团队。实现三步走的历史跨越,很重要的原因是团队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链创新体系。这种创新不但满足了花卉市场的需求,还能保持花卉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研发的持续开展。

  王继华与团队成员在创新中心花卉培育基地

  科技赋能,助力云南建成“世界花园”

   “在云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我们在斗南建立了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包括四个技术平台,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绿色高效种植基地,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云南省花卉技术创新中心培训基地。斗南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交易中心,以前说技术服务要近距离,那么在斗南我们实现了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创新中心将助力斗南在花卉上产、学、研一体发展,打造花卉产业发展新高地。”

 

  王继华和团队成员在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世界一流花卉产业是花卉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或努力提升的方向。我们通过建立“库”“圃”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让云南省的种质资源保得住、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有成效;通过建立世界一流的花卉创新中心,抓住前沿生物技术迭代重构全球花卉种业格局的历史机遇,高水平地开展资源评价、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让“云花”走向世界;通过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世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窗口,让世界人民共享生态福祉。”王继华说。

  王继华和团队成员在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云南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花卉新品种选育取得较大进展,如在野生特色花卉方面,成功研发并推广高山杜鹃、特色兰花、云南山茶、滇丁香等商业品种,实现从“0到1”的技术创新。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均居全国第一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2022年云南省自主培育新品种累计达598个、引进推广新品种800余个,云南省花卉品种创新能力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以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为重点的花卉科研机构在全国实力领先,花卉科技创新“云南模式”领跑全国。

  王继华(右一)指导花农种花

  目前,昆明花卉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科技支撑。

  王继华与高山杜鹃

  王继华带领团队以建设世界一流千亿花卉产业为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和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服务云南绿色“三张牌”。他和团队在花卉新品种培育、标准研制、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团队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为多个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孵化了一批批省内乃至全国有名的花卉企业,为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能力。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培养的月季品种“翡翠”

  王继华:

  我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从事着最喜欢的职业,与优秀的人一起前行。花卉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

  回顾我个人和花卉团队的经历,大家可以看出来,科技人员的成长与团队发展、行业发展和国家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相信,我们团队的年轻人有更强的国际视野,更扎实的科研知识,必将能够把我们的产业和团队带到一个新高度。

  国家强,花卉兴!花卉人一直会有梦想,我们都是追梦人,永远在路上。

相关知识

“螺蛳粉”樱花火上热搜,花卉育种专家在春天里寻找希望
【讲堂预告】乡村振兴科技兴花——“云南花卉产业集群项目助农培训大讲堂”第三期|晋宁站
大马一华小70岁校友义务打理园艺 用花朵拼出校名
南京市江宁区华清花卉研究所
形色:遇见全世界的植物
呈贡斗南: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老广嗜花 溯源秦汉:爱花文化是广州人务实低调的最好写照
国内外花卉研究领域知名专家汇聚蓉城 第五届芙蓉国际研讨会举行
助力惠州花卉产业振兴,省农科院专家传授兰花种植技术
种业 “芯片”做强“云花”

网址: 花卉专家王继华:种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女子因爱花成了园艺师 你的工作是
下一篇: 还在为养花犯难?这群社区园艺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