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杓兰亚科(上):杓兰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天门冬目
兰科
杓兰亚科
杓兰亚科(学名:Cypripedioideae),又称喜普鞋兰亚科,是兰科的亚科,包括杓兰属(Cypripedium)、镊萼兜兰属(Mexipedium)、兜兰属(Paphiopedilum)、美洲兜兰属(Phragmipedium)和南美杓兰属(Selenipedium)。此亚科的特点是花朵都具有深囊状(兜形、拖鞋形)唇瓣,因此昆虫很容易陷入兜形唇瓣中。昆虫在逃逸时会被迫爬过退化雄蕊,退化雄蕊上的花粉块会黏附在昆虫身上,从而完成传粉。此亚科约有165个种。
杓兰亚科与其他亚科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主要差异是此亚科的兰花都具有两枚能育雄蕊、一枚盾形退化雄蕊、一枚特化成深囊状的唇瓣和由两枚侧萼片合生而成的合萼片。因此,之前有观点认为此演化支可以单独成为一科即杓兰科。2000年左右,分子系统发生学和DNA采样表明,独立的杓兰科是不妥当的,应保持杓兰亚科的地位。
1.杓兰属
杓兰属(学名:Cypripedium)是兰科的一属,是一类地生草本植物。全属约50种,主要产东亚、北美、欧洲等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向南可达喜马拉雅地区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中国有32种,广布于自东北地区至西南山地和台湾高山,绝大多数种类均可供观赏。
(1)形态特征
杓兰属植物全部是地生草本,具短或长的横走根状茎和许多较粗厚的纤维根。茎直立,长或短,成簇生长或疏离,无毛或具毛,基部常有数枚鞘。叶2至数枚,互生、近对生或对生,有时近铺地;叶片通常椭圆形至卵形,较少心形或扇形,具折扇状脉、放射状脉或3-5条主脉,有时有黑紫色斑点。
花序顶生,通常具单花或少数具2-3花,极罕具5-7花;花苞片通常叶状,明显小于叶,少有非叶状或不存在;花大,通常较美丽;中萼片直立或俯倾于唇瓣之上;2枚侧萼片通常合生而成合萼片,仅先端分离,位于唇瓣下方,极罕完全离生;花瓣平展、下垂或围抱唇瓣,有时扭转;唇瓣为深囊状,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一般有宽阔的囊口,囊口有内弯的侧裂片和前部边缘,囊内常有毛;蕊柱短,圆柱形,常下弯,具2枚侧生的能育雄蕊、1枚位于上方的退化雄蕊和1个位于下方的柱头;花药2室,具很短的花丝;花粉粉质或带粘性,但不粘合成花粉团块;退化雄蕊通常扁平,椭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有柄或无柄,极罕舌状或线形;柱头肥厚,略有不明显的3裂,表面有乳突。
果实为蒴果。
(2)生长习性
杓兰属植物喜欢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低于15℃,将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杓兰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杓兰主要喜欢夏季夜间凉爽的环境——夏季夜温不超过18度的地区最好,有些杓兰耐寒,冬季的低温对其根部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西伯利亚地区、北冰洋沿岸也有一些种类杓兰分布,这说明有些种类可以忍受- 40℃甚至更低的低温。
(3)杓兰
杓兰(学名:Cypripedium calceolus)为兰科杓兰属下的一个种。本来在英国广泛存在,但十九世纪时人们疯狂采集兰花,杓兰急剧减少,最后在1917年宣布其灭绝。
①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林缘、灌木丛中或林间草地上。产中国黑龙江(伊春带岭)、吉林东部、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日本、朝鲜半岛、西伯利亚至欧洲也有分布。
②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2.美洲兜兰属
美洲兜兰属(学名:Phragmipedium),又名南美兜兰属,是兰科植物,现时约有15-20种美洲兜兰,分布在墨西哥西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热带。
美洲兜兰的物种之间有很多混种,但与兜兰属的混种却很稀有。
美洲兜兰现正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
(1)形态特征
大部分美洲兜兰是陆生、着生或岩生的。它们有一个屏状的退化雄蕊、长而像胡子的花瓣及3室的子房。囊状的唇瓣向内弯曲。尖叶长约80厘米。茎上没有假球茎,约长80厘米,会长出2-3朵花朵。
(2)美洲兜兰
美洲兜兰(学名:Phragmipedium caudatum)是兰科美洲兜兰属陆生草本植物。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热带美洲地区,自墨西哥向南经巴拿马等至南美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巴西、秘鲁等地。在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有少量栽培。多生长在山区潮湿的岩质斜坡上、溪流河岸石壁上以及森林下的腐殖土中,也见于树丛的树杈上。
②生长习性
美洲兜兰对温度的条件较为宽松,日间温度约为20-25℃,若上升至30-38℃时亦能忍受,只是生长较差而已,温度过高时,可配合喷水和通风的办法来调节;夜间温度最好维持在15-20℃之间,极端低温可能会使兰株受冻,产生寒害,虽然一些高海拔的山区原种可耐0℃左右的低温,但对大多数品种而言,以不低于5℃为佳,尤其是一些热带低地生长的种类,冬季的安全越冬温度应在10℃以上。
③主要价值
美洲兜兰花型独特,具袋状的唇瓣和艳丽巨大的花瓣,颇受兰花爱好者的喜爱,是欧美市场上的热销盆花之一。
④保护现状
该种仅在秘鲁有野生分布,数量极为稀少,为濒危灭绝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禁止在国际间交易。因其生境为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冷山地,种植难度大,应人工种子繁殖。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杓兰亚科:兜兰
大花杓兰(兰科杓兰属植物)
中国特有兰科植物褐花杓兰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西藏杓兰的生殖隔离研究
兰科:绿花杓兰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树兰亚科
灵石发现珍稀濒危兰科植物褐花杓兰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兰亚科:红门兰
大花杓兰
女神的拖鞋——杓兰
珍稀濒危兰科植物褐花杓兰惊现灵石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杓兰亚科:杓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6848.html
上一篇: 你知道刚买回的多肉怎么栽? |
下一篇: 乱点鸳鸯谱——话华南国家植物园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