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薰衣草栽培历史悠久,在罗马时代就已相当普遍。现在,薰衣草在欧美地区、日本等国栽培较为广泛,其中法国普罗旺斯和日本北海道花乡富良野是薰衣草的著名产地。薰衣草传至我国的历史亦甚久远,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又从国外引进了部分薰衣草品种,如新疆伊犁薰衣草栽培面积达670公顷。
薰衣草的花叶等是很好的烹饪用香料,可用于炖汤、制作果酱、甜食、食醋等的调味品。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等地食谱中,薰衣草是一种常用香料,多为鲜用,主要用于鱼汤中,也用作肉和西红柿等食品的调料。
薰衣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等,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薰衣草具有抗菌防虫作用,自古即用于沐浴、消毒等场合。薰衣草油制成的防腐水能用于清洗伤口或粉刺,并能减轻疼痛,对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有较好疗效。此外,薰衣草对高血压、伤风感冒、喉咙发炎、气喘、肺结核、消化不良、月经不顺亦有治疗作用。对于消除疲劳、减轻忧郁、舒缓身心等作用亦较明显。在芳香疗法界,法国南部所产的薰衣草是公认的上等薰衣草。
工业上,薰衣草油主要用于香皂、香水、香料、化妆品等日化产品的制作。在园林上,薰衣草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可作为切花或花坛植物。在欧洲庭园中薰衣草是常见花卉植物之一。
(一)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薰衣草为多年常绿半灌木或草本,株高一般45~90厘米,簇生或丛生,分枝多。叶对生,叶片呈长披针形或线形,一般可分为狭叶和阔叶两种叶型。花序穗状顶生,轮伞状排列,每轮6~10朵,花冠唇形圆筒状,花萼长约0. 8~1厘米,花冠长约1. 5厘米,花冠颜色深紫色,或粉红色,或白色。全株具芳香,花、叶和茎均具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小坚果椭圆形,光滑,革质,褐色。种子千粒重1. 0克左右,发芽年限3~4年。
2.生物学特性:薰衣草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略耐阴,耐干旱而不耐涝渍。耐瘠薄,但栽培土壤以透气性好的肥沃沙壤土为佳,土壤pH值以中性略偏碱性为宜。发芽适温18~24℃( 10~15天发芽),生长适温15~25℃,低于5℃停止生长,0℃以下即开始休眠,其中狭叶薰衣草和杂种薰衣草可耐-15~-20℃低温。气温38℃以上时,叶片卷缩或蔫萎,长期在38~40℃高温下易使植株枯萎。南方在高温季节宜采取遮阳措施或在山地阴坡及高秆作物下栽培。一般春夏季开花结籽。
(二)栽培技术
1.主要栽培季节:薰衣草一般春季定植,连续栽培多年,通常为4~6年,采收季节为春夏秋三季。在设施内栽培时,可实行周年供应。
2.大田准备:宜选择地势高燥、排灌良好、土壤略偏碱性的肥沃沙壤土。耕深3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3 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及石灰80千克作底肥。畦面宽11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同时要求开挖好腰沟和围沟,保障排水便利。
3.种苗准备:薰衣草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及分株繁殖。薰衣草不同品种间不宜混杂种植,否则会降低薰衣草精油的质量。
( 1)种子繁殖:薰衣草种子细小,宜育苗移栽。温暖地区全年随时可播种育苗,寒冷地区宜春季播种。播种前应耕耙整平苗床,使床土细碎,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再播种。种子宜先置于2~5℃低温下处理30天,或用20~25℃的温水泡6小时后用细布包裹搓揉,打破种子休眠。之后,在20~30℃温度下用25毫克/千克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2小时。播种时宜用种子重量50倍的细沙拌种,以使播种均匀。播种后先覆盖厚0. 3厘米左右的细土一层,再覆草或塑料薄膜保墒。开始出苗后揭除覆盖。苗期应注意浇水,同时应防止暴雨冲刷幼苗。秧苗过密时宜适当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时移栽。
( 2)扦插繁殖:一般于春季扦插繁殖。采用防寒设施育苗时,可于夏末和秋季扦插,冬季育苗。插条宜为一年生枝条,以长8~10厘米的枝条顶端为宜,但不能采取已经出现花序的枝条作插条。保持苗床湿润,20~24℃条件下约40天左右即可生根。
( 3)分株法繁殖:春、秋季均可分株,通常在3~4月进行。从3~4年生植株上分株,要求分株枝芽和根系完好,用单株定植。
4.大田定植:宜带土移栽定植。行距50~60厘米,株距40~50厘米。定植后及时浇灌定根水。
5.大田管理:薰衣草大田管理过程中,水分管理和植株修剪为重要内容。雨天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浇水时,宜一次浇足,待土壤干燥时再行浇水。不可持续浇水,否则过于潮湿的土壤容易导致植株发病或死亡。
定植后第一年的植株宜及时剪除花枝,以促进植株生长。为便于采收,植株顶端宜剪成平面。其后,宜每年春季进行修剪,修剪量宜为植株地上部的1/5左右,但不要伤及枝条木质化的部位。有些品种株高可达90厘米,亦需通过修剪降低株高,促进多分枝、多开花,增加产量。对于枯死枝条亦应及时剪除。株型紧凑、长势旺、分枝多、株间通透性好是修剪的主要目的。
追肥以含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复合肥或腐熟粪肥为宜,少量多次,穴施。每667平方米每次复合肥施用量可为5千克。此外,还应做好中耕除草工作。薰衣草病虫害较少,一般不用药防治。对于感病植株宜及时拔除烧毁。
6.采收与加工:以食用为目的时,在植株成型后可随时采取枝条顶端5~8厘米处的幼嫩部分茎叶和花,可鲜用或干燥后密封贮藏备用。薰衣草食用量每天不宜超过3~5克,精油不宜超过1~4滴。
以提取薰衣草精油为目的时,应在盛花期采收,一般在夏秋季。以干燥无风的晴天早上或傍晚采收为宜,剪取花序及花序下15~20厘米的枝条。采收后应及时蒸馏提油。
相关知识
薰衣草研究所:深入探讨薰衣草的生长特性、生态价值及其在香料和药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潜力
在您的花园中种植的食用薰衣草类型
食用花卉——木槿栽培技术
杜鹃花价值特性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石仙桃的栽培技术、繁殖方式以及主要价值
鲜花养护:薰衣草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防治
薰衣草的药理特性探究论文
鲜花养护:西洋蓍草的栽培技术以及主要价值
法国薰衣草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北方地区设施食用百合栽培技术
网址: 薰衣草的食用价值,生长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0149.html
上一篇: 床上用品品牌流行款式 |
下一篇: 床品套件流行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