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科—罗勒亚科(下):凉粉草
14.凉粉草属
凉粉草属(学名:Mesona)是唇形科下的一个属,约8-10 种,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东南亚及我国东南各省,我国有凉粉草M. chinensis Benth.和小花凉粉草M.parviflora(Benth.)Briq. 2种,产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及云南西部
(1)形态特征
草本,直立或匍匐。叶具柄,边缘具齿。轮伞花序多数,组成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圆形,卵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尾状突尖,无柄,有时具色泽;花梗细长,被毛。花萼开花时钟形,果时筒状或坛状筒形,具10脉及多数横脉,果时其间形成小凹穴,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下唇全缘,偶有微缺。花冠白或淡红色,冠筒极短,喉部极扩大,内面无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宽大,截形或具4齿,下唇较长,全缘,舟状。雄蕊4,斜伸出花冠,花丝分离,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花药汇合成1室。花柱丝状,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长圆形或卵圆形,黑色,光滑或不明显具小疣。
(2)凉粉草
凉粉草(学名:Mesona chinensis Benth.)为唇形科植物,产中国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生于水沟边及干沙地草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沿海岛屿。
①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当日气温达到20℃以上时,生长旺盛,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生长缓慢,10℃以下时就难以生长,0℃以下时,地上部分坏死,以宿根越冬。忌干旱和积水,生长发育期间雨水充足常能达到高产,但若积水浸泡超过2天就会造成烂根。较耐荫,在日照时间≤8小时的光照环境下生长较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好,在干旱贫瘠土壤上生长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②药用价值
全草:甘、淡,凉。清热利湿,凉血。 用于中暑,消渴,高血压症,肌肉关节疼痛。
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用于中暑、糖尿病、黄疸、泄泻、痢疾、高血压病、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火牙痛、烧烫伤、 丹毒、 梅毒和漆过敏等症。
③食用价值
植株晒干后可煎汁与米浆混和煮熟,冷却后即成黑色胶状物,质韧而软,以糖拌之可作暑天的解渴品,广东、广西常有出售,广州一带称为凉粉,梅县一带称作仙人拌、仙牛拌。
《本草纲目拾遗》云:“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出广中,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种之连亩,当暑售之。”可见,人工栽培凉粉草古已有之。
15.罗勒属
罗勒属(学名:Ocimum),为唇形科下面的一个属。它带有芳香气味,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其中大多数都生长在东半球的热带和温带。约100-150种,分布于全球温暖地带,在非洲及美洲的巴西较亚洲为多,非洲南部尤为广布。我国连栽培的在内有5种,3变种。
属名Ocimum源于希腊语okimon,一种芳香植物。
(1)形态特征
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极芳香。叶具柄,具齿。
轮伞花序通常6花,极稀近10花,多数排列成具梗的穗状或总状花序,此花序单一顶生或多数复合组成圆锥花序;苞片细小,早落,常具柄,极全缘,极少比花长。花通常白色,小或中等大,花梗直伸,先端下弯。花萼卵珠状或钟状,果时下倾,外面常被腺点,内面喉部无毛或偶有柔毛,萼齿5,呈二唇形,上唇3齿,中齿圆形或倒卵圆形,宽大,边缘呈翅状下延至萼筒,花后反折,侧齿常较短,下唇2齿,较狭,先端渐尖或刺尖,有时十分靠合。花冠筒稍短于花萼或极稀伸出花萼,内面无毛环,喉部常膨大呈斜钟形,冠檐二唇形,上唇近相等4裂,稀有3裂,下唇几不或稍伸长,下倾,极全缘,扁平或稍内凹。雄蕊4,伸出,前对较长,均下倾于花冠下唇,花丝丝状,离生或前对基部靠合,均无毛或后对基部具齿或柔毛簇附属器,花药卵圆状肾形,汇合成1室,或其后平铺。花盘具齿,齿不超过子房,或前方1齿呈指状膨大,其长超过子房。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浅裂,裂片近等大,钻形或扁平。
小坚果卵珠形或近球形,光滑或有具腺穴陷,湿时具粘液,基部有1白色果脐。
(2)主要价值
本属为主要芳香油植物之一,又可药用及观赏。
(3)罗勒
罗勒(学名:Ocimum basilicum),是一类可用于烹调的香草,大多数是一年生植物,一些是多年生植物,包括许多栽培品种。
5000年前,印度人就开始培育罗勒。罗勒现在是意大利料理和南亚料理的重要原料。叶子有种强烈的类似茴香的气味,可以给菜增香,如在三杯鸡或越南粉做好后撒上罗勒叶,或烤、炸时也可加入罗勒叶。
①产地分布
原产于非洲、美洲及亚洲热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吉林,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及四川,多为栽培,南部各省区有逸为野生的。非洲至亚洲温暖地带也有。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耐干旱,不耐涝,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佳。
②品种
罗勒一般有甜罗勒、柠檬罗勒、紫叶罗勒、肉桂罗勒及非洲蓝罗勒。
在亚洲很多地区种植另外几个罗勒品种。这包括一些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大多数亚洲罗勒(Basil,在中国亦称斜刃面)有一种像丁香一样的气味,普遍比地中海一带的罗勒强。在中国(陆港澳)等地栽培的品种被称为九层塔,而在台湾被称为九层塔的有两个普遍使用品种,一般俗称为红骨与白骨九层塔,七层塔则指丁香罗勒,台湾罗勒则是指小冠薰。外来的品种在中国大陆被称为罗勒(luólè)。在意大利与欧美一般使用的种类多指甜罗勒(Sweet Basil)。
罗勒在泰国烹饪也受欢迎,使用两个不同的泰国当地物种:一种是在西方称为泰国罗勒(Ocimum basilicum var. thyrsiflora),台湾称之“红骨九层塔”,另一种是圣罗勒("Ocimum tenuiflorum")。
“柠檬罗勒”因为含有化学成分枸橼酸而有着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强烈柠檬气味和味道,广泛用于印尼地区。"Kemangi"是用新鲜柠檬罗勒和生的洋白菜、青菜豆和黄瓜作成的凉伴菜,经常和炸鱼或鸭子一同食用。压碎的柠檬罗勒花是一种辛香沙拉调味品。
最通常使用的地中海九层塔品种是吉诺维斯、Purple Ruffles、Mammoth、肉桂、柠檬、Globe和非洲蓝。
③主要价值
罗勒叶子呈椭圆尖状,花朵为紫白色,蒸馏其叶子及花朵可得透明无色的精油,香味很像丁香、松针之综合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不同种的罗勒因特色或独特香气而命名。罗勒的很多研究着重于香料的提取和成分分析方面。其主要用于意式、法式希腊料理,在东方的印度及泰国烹调也经常使用。罗勒在中国国内一般作为蔬菜而栽培,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特种蔬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罗勒具有特殊香味特征(一般而言会散发出如丁香般的芳香,也有略带薄荷味,稍甜或带点辣味的,香味随品种而不同)。
④烹饪
罗勒常见于西式食谱及泰国菜,中国菜中的三杯料理也用得上。
部分的中国菜把新鲜或者干燥的九层塔用在汤和其他食品里。广东潮汕地区,罗勒和辣椒是石螺及海鲜薄壳的必需伴炒作料。潮汕地区的“金不换”叶片枝桠稍小于台湾的“九层塔”,味道更浓。潮汕当地人多每家每户有栽种。一到石螺和薄壳应节上市,卖家必有配送金不换,而家中种有“金不换”者,则更喜新鲜摘取,好其新鲜清香。
在安徽北部地区香花子不作为烹饪原料,而只是作为驱虫止痒的香草来使用。
在台湾,人们把新鲜九层塔叶加到羹汤里,或是用油炸九层塔叶作副料为盐酥鸡增香,也经常用来煮三杯菜肴。
在越南烹饪中使用的平叶的九层塔,有一种不太相同的味道,更适于搭配水果食用。
九层塔的黑色种子泡水后表面会产生胶质,也就是兰香子或明列子,和山粉圆极为相像,但两者不同。包括falooda或冰冻果子露等亚洲甜点或饮料使用"sabja","subja","takmaria","tukmaria",或者"falooda"种子等多种九层塔种子为材料。
罗勒可制成香草油或香草醋,把罗勒晒干或新鲜都可,放入橄榄油或意大利黑醋中,数天可用,最宜作沙拉、意粉、薄饼。而由于罗勒香味最能配合番茄及鱼肉,所以这些材料在西餐中常与罗勒搭配使用。
地中海和中南半岛菜广也泛使用。在地中海食谱中经常把它与蕃茄一起使用。以罗勒作为主要成分之一的青酱(pesto)-来自热那亚的绿色意大利油混合香草酱主要是用橄榄油、松子、蒜头和罗勒混合而成。罗勒有时用于以草莓、覆盆子或者黑李子等为主的新鲜的水果制品和果酱里。
干燥罗勒叶的做法是把新鲜的叶子在沸水里迅速变白之后,放在一个干燥的罐子内,并且用橄榄油覆盖。这样做成的干叶只能保留一小部分香味,带有一点香豆素的味道,和干草类似。因此一般使用大都建议使用新鲜的罗勒叶。
新鲜的香草植物装在塑料袋里并放进冰箱可以保存一段时间。在冷藏库里可以放更久。因为罗勒的香味易在烹调时丧失,所以一般会在煮食的最后阶段才加入。
⑤食用价值
嫩叶可食,亦可泡茶饮,有驱风、芳香、健胃及发汗作用。可用做比萨饼、意粉酱、香肠、汤、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调料。许多意大利厨师常用罗勒来代替比萨草。也是泰式烹旺中常用的调料。干燥罗勒可以和薰衣草、薄荷、马郁兰、柠檬马鞭草共3大匙制成解压花草茶。
罗勒非常适合与番茄搭配,不论是做菜,熬汤还是做酱,风味都非常独特。可用做比萨饼、意粉酱、香肠、汤、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调料。罗勒还可以和牛至、百里香、鼠尾草混合使用加在热狗、香肠、调味汁或比萨酱里味道十分醇厚。
⑥提神功效
罗勒精油萃取自叶片及花头,为无色的精油。气味清凉,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疲劳时使用立即振奋精神,对于精神不集中、长期精神涣散、无精打采、疑惑都有疗效;帮助增加记忆力。非常清甜,略带辛味。
恢复耗弱的心灵,使用罗勒20:1的基底油,进行全身按摩,可快速恢复耗弱的心灵与精神。
纯精油熏香: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例如专心用功的学生。滴在手帕上,敷面呼吸,可以快速消除头痛,特别是因沮丧引起的头痛。
与香蜂草搭配,是著名的“快乐组合”。
与天竺葵搭配,以同属温暖系列的香味与疗效,有相当强效的呵护作用,对于受创的身心有奇效。
与橙花搭配,属于最上乘的身心协助与照料配方。
⑦美容疗效
对干性缺水及老化粗糙、皱纹的皮肤有滋润作用,也可用于经常加班和长期面对电脑出现的黑眼圈、眼袋。紧实肌肤,平衡油脂分泌。但过量时会使皮肤过分紧绷或刺激皮肤。
⑧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有治疗头痛,偏头痛,耳痛,鼻窦炎,支气管炎,袪痰,伤风感冒,气喘,打嗝,胀气,胃痛,胃痉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尿酸过多,肌肉酸痛,皮肤松软,胸痛、跌打损伤、瘀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发热、肾脏炎、蛇咬伤,煎水洗湿疹及皮炎面疱,粉刺,羊癫疯,月经不顺,乳汁分泌少,乳房充血发炎,激励情绪,减轻压力,减轻忧郁不安,催情,补身,抗菌,虫咬伤。有消暑、解毒、去痛健胃、益力添精、通力血脉等功效。茎叶为产科用药,可使分娩前血行良好;种子名光明子,主治目翳,并试用于避孕。
16.鸡脚参属
鸡脚参属(学名:Orthosiphon)是唇形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45种,其中30种产自热带非洲,15种产自东南亚至澳大利亚。我国有3种,产南部和西南部。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根常粗厚而木质;叶近无柄或具柄,具齿;轮伞花序4-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苞片小;花萼管形或宽管形,常带艳色,二唇形,上唇宽大,卵形或扁圆形,边缘下延至萼筒,果时反折,下唇具4齿,前2齿较长,果时花萼增大,10脉,明显,其间网脉清晰可见;花冠白、浅红或紫色,冠筒伸出,常细弱,直或内弯,向上渐扩展,冠檐二唇形,上唇3-4圆裂,下唇全缘,内凹;雄蕊4,前对较长,下倾,内藏或微伸出,花丝分离,无齿,花药汇合成1室;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卵珠形或近球形,具极小突起,无毛。
(2)鸡脚参
鸡脚参(学名:Orthosiphon wulfenioides)为唇形科鸡脚参属下的一个种。产西南。
祛风利尿,镇痛化积,接骨生肌。用于食积,脉管炎,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薰衣草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爵床科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香茜科
罗勒等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抗炎作用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木樨科:连翘
【植物界全系列】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水晶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石蒜科—石蒜亚科:君子兰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树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越桔亚科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罗勒亚科:凉粉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1231.html
上一篇: Jo Malone 祖马龙全线香 |
下一篇: 草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