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在科技创新中绽放“巾帼之花” 西安新闻网

在科技创新中绽放“巾帼之花” 西安新闻网

科技进步需要女性力量,科技事业离不开女性视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不断涌现,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力量”,为科技创新贡献“她智慧”,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让“巾帼之花”绽放。

肖春

航天女将 坚守三十余年和“炭/炭”打交道

作为一位航天女将,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308室主任肖春的工作是每天和“炭/炭”打交道,而这个交道一打就是三十多年。外行人不懂炭/炭复合材料研发,肖春却能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盖高楼,第一个“炭”是炭纤维,是用来搭建框架的钢筋;第二个“炭”指不同种类的炭基体,相当于钢筋内部填充的水泥,两种材料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炭/炭复合材料。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发射升空、神舟飞船与天宫在太空中对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无数次重大航天项目取得成功,炭材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状态越来越复杂、时间越来越紧迫、任务越来越繁重的严峻形势,每一项新技术、每一种新产品的开发过程都是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遇到棘手的情况,肖春总是带领团队积极想办法应对,解决问题。有一次,肖春的团队遇到了某项技术问题,如何破局成了她的心头之重。一个多月的时间,团队就围着这个问题转,每天早上8点半一起梳理问题,耗时7天的试验做了五六次,把所有环节都过了一遍,最终找到了解决路径。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的同时,基于高效率、高性能炭材料研制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产品性能指标稳步提升。

当该项技术荣获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消息传来时,载满了所有攻关人员的汗水和心血的项目,终于结出了硕果。

和航天打交道,让肖春成为了一个做事极度专注、要求几近严苛的人。肖春说,这份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年轻的团队成员,肖春常常就像是看到当年的自己,她对她们说:“成为航天人的那一刻,我们都是追光者,披星戴月,都只为追逐‘炭/炭’之光,力争将‘炭纤维’、‘炭基体’两种材料科学、完美叠加,构成坚如磐石的炭/炭复合材料”。

为了加快年轻职工成长,肖春聚焦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蓝图”,建立了“炭之星”“炭知堂”培养平台,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支撑,鼓励青年骨干勤思考、善总结、敢创新,建设专业研讨“交流圈”,稳固人才培养“坐标系”,一批事业心强、素质好的人才在技术发展实践中得到锻炼与培养。今年“三八”妇女节,肖春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

舍弃繁华多元的现代生活甘于寂寞,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甘于淡泊,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这是航天人的生活写照,也是肖春对航天事业的执着。她早已将个人的奋斗熔铸在航天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将平凡的工作变成匠心筑梦的无悔征程。

项水英

勇挑重担 她致力攻关光电类脑计算芯片“卡脖子”难题

组建“光类脑计算”巾帼研究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闯无人区;在郝跃院士的领导下, 她率先开展半导体激光器与类脑计算交叉研究,开辟光类脑计算研究方向,形成了从理论模型、算法开发,芯片设计与制备、系统研发和实验演示验证平台集成的完整技术链条,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作为项目负责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项水英带领团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勇于担当,攻关光电类脑计算芯片卡脖子难题。

“做科研贵在坚持,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不断超越自己,做到极致,还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所在,并保持终身学习。”项水英说。在科研工作中,她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她承担的国家任务里,包括了光计算芯片与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这需要实现光信号、电信号、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软件设计、硬件开发等多种信息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处理,整个系统包括上百个元件,并包含处于研发阶段尚未经过可靠性测试的自主研发光电芯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这对于项水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她面临困难丝毫不惧,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出现问题就一个器件一个器件地从头排查,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经过多方协同与团队的共同奋战,终于完成了实验平台的搭建与测试系统的演示,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目前,她带领团队在光计算领域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作中,项水英始终传递着“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的理念,目前,她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位信息领域的高质量人才,11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包括7名女博士。她在女博士时,鼓励她们要有自立自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发挥女性在科技工作中半边天的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团队也将勇攀光计算科技高峰,为掌握光计算核心光电芯片的自主权、增强我国在光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杨菊香

她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她是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学科技术带头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她将教书育人与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及人格力量融合起来,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她就是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常务副处长杨菊香教授。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核心任务,作为教师,不仅是通过细致的教导去塑造学生,还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成为学生真正的‘引路人’。”杨菊香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她还围绕环境污染中的热点问题(例如,油品中含硫化合物、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脱除等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化的复合材料,并探讨复合材料对以上环境污染物的脱除效果。她指导学生的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获2019年陕西省挑战杯二等奖和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指导二十余名同学考入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211、985高校的研究生。

担任科研处常务副处长以来,为了使学校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结合学校定位,着力形成特色科研体系,杨菊香一方面围绕应用型高校特点,完善评价体制、优化科研导向、强化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应用型科研建设,打造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全面提升学校科研内涵。另一方面针对地方性特色,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势和西安市梧桐树科转行动契机,组建了贴合地方需求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平台,培育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能力,将学校科研进步融入地方发展大潮,用行动践行了学校“儒雅大气,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 图/受访者提供

相关知识

激励农民投身农村创新创业 西安新闻网
科技之“花”,在城乡绽放!
“巾帼之花,美丽绽放”三八妇女节主题插花活动
迎国庆 献花艺:我所举办“巾帼之花 美丽绽放”插花美艺活动
金堂县妇联开展“巾帼之花、美丽绽放”花艺手工活动
第二届西安市青少年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举行 西安新闻网
西安举办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机器人大赛 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劳模风采》之李金红:田间地头绽放的“巾帼之花”
致敬教育“她”力量丨做一名幸福的“养花”人 西安新闻网
培训赋能 科技兴花 西安市基层农技员培训花卉班举办 西安新闻网

网址: 在科技创新中绽放“巾帼之花” 西安新闻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41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高中语文
下一篇: 从茹志鹃的《百合花》解读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