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是真正的登山家/缪尔
世界的全部意义含蕴于百合花中/《奔马》
六月的百合花让我活着/谷川俊太郎
这朵盛放在五月的百合花,可以是自然游记:由北京入春起笔,辗转浙江、安徽、日本;也可以是博物志:以植物与鸟类为先,着笔约390种植物与58种鸟儿。当然,不得不提,它还是一本自然摄影小集。
踏上阅读旅程,就像打开林间小屋内透澈的窗,播放着The O'Neill Brothers版Sally Garden(推荐你也试试看!),我在四天里读了两遍。第一遍,用心通读,细细品味;第二遍打开植物智网站(中科院植物所研制,比后来开发的花伴侣App更好用)和懂鸟App,定格书本之外的生命瞬息。
舒行的行文偶有自然的诗意。
“他大概想不到去年秋天闻见的桂花香味,是他此生的最后一次。时间很短的。这话像是在说人生。”
“一群人在水道边等待仙踪不定的翠鸟,一点左右春雪缓缓而降,他们依然耐心等待。”
平心而论,这些闪烁和流淌着冲淡意境的句子,有日常主义先锋诗歌的气质,稍作修改就能使用。具体说来,是在语义逻辑和句法结构上都有着入诗成诗的潜力。只要用心探索和深入事物,了解植被、鸟类、水文,大地,聚焦一两个维度,搞不准就能拉出一部长篇小说的脉络。
她谈论“春天的变奏”——节气与花开时分。进而展开密集的植物书写:樱笋笔记,春天情书部分,早春的讯息、春芽两篇,仅6页就已长出36种植物。文章行进的节奏让人倍感惊奇,我像蝴蝶一样,抓住我能抓住的部分,也像里尔克说的,我们将如蜂般,在万事万物中找到独属于我们个人的造神之蜜。对我来说,是要在自然的丰饶中提取诗歌的甜蜜。
舒行说,对自然,自己必须拓展得更加深远,光有平素的知识和自然表面的美是不够的。现象学的老朋友胡塞尔讲悬置,太多人在有选择地忽略事物,他们以鸟代名,以花代名,以草代名,堆塑起一个个原型范畴,长此以往,形成了相对贫瘠的物种知识系统。
夹在弗洛伊德与拉康之间,精神分析的荣格递来关于原型的“苹果”,推进了横向关系的研究。罗杰·布朗(Roger Brown)在《how shall a thing be called》(1958)探讨的基本层次范畴,则深入了纵向关系研究,在范畴森林里发现了一颗“红富士”,苹果的本来面目之一。知りたい!(si-ri-tai)因为「想要知道」,我们进一步细化着对外界的认知,在鸟鸣中感受春天的第一封来信,在鸣啭中幸福,在幸福中望向植物——甘美的存在。
准备好深入植物和鸟儿了吗?舒行写,“忽然有一天,你开始关注自然内部的一切,看见了万物和天地,并进入与之连接的通道,一个大的宇宙在你面前敞开。”林棹在今年南方人物周刊的访谈里,提到因工作而接触到的观鸟活动。“一只鸟飞过去,叫了一声。如果知道是什么鸟,会觉得很赞呐。有的鸟会学别的鸟叫。更厉害的人,会知道那个小骗子鸟其实是什么鸟。”
最近几年的假期,我都住在厦门,一个依山傍水,鸟类颇多的好地方。2023年4月21-22日,库页岛柳莺的音频影像首记录分别完成,作为第442号成员加入了厦门市鸟种大家庭。这是一种联结自然的喜悦,空间,正是由于无数的联结才慢慢转为地方。
△ 库页岛柳莺 厦门市影像首记录 *图片来自厦门市观鸟协会
“Pluviophile是喜雨生物,指喜爱下雨的人、在下雨天感受到欢乐和宁静的人,还指多雨水的环境才能存活的植物。Petrichor是指快要下雨时的气味、下雨时的尘土味,也可以说是潮土油,是土壤中的植物油脂融化在雨水中的气味。”舒行参与了北京之春的第一场雨,写春雨时引出的单词Pluviophile 「恋雨者」,瞬息间将我投射到《言叶之庭》秋月和雪野雨中相见的场景,这是我印象中勾连静谧和荫翳的美术画面,秋月身上轻盈的绿,让人遥想且重逢年少时青涩的爱恋。
日本是这部自然游记中唯一的异域地点,如果以茶为喻,日式艺术文化则似入水之茶,为百合之汤持续灌注着精神底色。种田山头火、梶井基次郎、松尾芭蕉俳句;泉镜花、谷崎润一郎小说;清少纳言、吉田兼好随笔;吉村公三郎《越前竹偶》、小泉尧史《阿弥陀堂讯息》。
除开文学,在我的私人日本印象里,优先浮现的是设计。初中时期曾反复翻看,善本出品,封面镂空工艺的《黑白灰设计》图册中,「茑屋书店」设计系列是绝对的Top3。后来我在厦门独立设计杂志magazine into编辑部实习,主要负责期间采访录音的听打整理,偶尔参与采访,也因此接触到许多设计知识,比如第一次听说「侘寂Wabi-Sabi」这个来自日本传统文化的审美概念……在茫茫设计之海中,进一步汲取着日本设计所蕴含的养分。
美,应当成为我们的行事逻辑。这难道不是活着的理由?随着生命铺张,我们会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可能拓展美的边界,借助波德莱尔《恶之花》,或是其他时空的富矿。舒行有百合花,我有鸢尾花。鸢尾花真美啊,确切地说,是其模式种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最美。知道鸢尾这个花种,是因为梵高的画,后来发现它们在河北随处可见,路边,学校里,植物园。
书里京都大原三千院边,怀石料理餐厅「芹生」的点心也很美,舒行说,像羊羹,也像蕨饼。查了大众点评我几乎确定了它的蕨饼身份,虽然只是增加了一层证据,但羊羹似乎不淋黄豆粉,总之是美的,像翡翠,也像绿琉璃。“只要美丽,只要感到美丽,便十分满足了。”(《旅宿》夏目漱石)
舒行对植物的领悟是可爱的,她尝过略略发苦的山桃花落瓣、有点甜的金黄色花粉、真想咬一口的带有类甜点香气的芍药花,和小朋友玩“什么花香是什么颜色”的游戏;舒行对植物的领悟是共通的,书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发,就像她说的,这虽然只是春天的一小部分,但却意味着自由、健康与和平。
疫情放开,我们终于开始接近和熟悉脚下久违的土地了。踏入土地的同时,踏入生态、植被、田野、此间万物,这种踏入是可贵的,意味着我们正自由地拓展生命版图。
舒行对植物的领悟是珍贵的,古代文论讲虚静,渊源在道家,无论刘勰、庄子等人,他们都关注着自然,进而观照万物。所有好风景,首要在于静,静中见神性,这是自然精神中超越宗教艺术的核心所在,一种不可言说的神圣感,或在山林间遇见的神性时刻。
我想无疑是植物率先介入了这种神圣,《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讲,中国园林自成一体,景观设计更多偏向利用,其次偏向改造。苏州园林是与世隔绝的代表,和陶渊明的桃花源,川端康成的雪国,获具了类同的协和。
人、物、天、地之间的共生意识,正是在接近自然的过程当中建立起来的。自然可以视作一种无神的信仰物,薇依(Simone Weil)《重负与神恩》有:“上帝无处不在,是田野里的珍珠,面团里的面起子,食物中的盐……神圣进入我们的世俗世界。”
阅读和旅行是永远的好伙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例子。在脱出客观意义上的学生身份之前,阅读实在是一项经济活动,单从石家庄到北京的往返住宿费用,都需要再三思量。
折中方案是,接近几乎未曾谋面的石家庄,意外地,我探到几处光照之地,比如一间日式家庭餐厅(komori小森)。激动,就像从古老的文本里,发掘出一个堂奥的新词。不远处的未来,我们有太多机会接近世界,太多余日实现自由。而这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此处,墙内的风景,真的被仔细看过吗?
对缪尔,百合花是攀登未知的路标;对谷川俊太郎,百合花是生命实存的慰藉;对舒行,百合花是特别的,是能够触动心灵,抵达内心世界的那一种。
只要迈出脚步就很好,“你看到什么便得到什么,没有看到就是一种失去。”摇曳百合花——崖壁上摇曳的黄山野百合,那是联结我们珍视瞬间的化身,让人依然期待喜悦,笃定着,迈出下一步,踏上那逸散金丝的,生命之路。
附录Ⅰ 赞美生命与自然之美的书影短名单
附录Ⅱ《百合花摇曳》中提及的58个鸟种
附录Ⅲ《百合花摇曳》中提及的390种植物
* 附录见评论区。
相关知识
五月,花开半夏,与生活温柔以待,情深地活着
母亲节丨温情五月,以花传情,“爱你”是永恒不变的花语
五月
五月的康乃馨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
兰花,活着的超级艺术品
哲理图文===活着与死去的思考
五月,鲜花烂漫
母亲节送多少支百合花好?
我怎么还活着?
母亲节主持稿 “五月的康乃馨”感恩主题班会
网址: 五月的百合花让我们活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8757.html
上一篇: 【步骤图】茉莉花饼的做法 |
下一篇: 正宗鲜花饼是用什么花做的 还有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