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花
瑞香(Daphne odoraThumb.)为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是我国传统名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楚辞·九章·涉江》就记载有“露甲辛夷,死林薄兮,腥躁并御,芳不得薄兮”的诗句。不少学者认为,露申就是瑞香。
不过,瑞香真正受到人们的珍爱与栽培,是在宋代。据说,瑞香原产庐山锦绣谷深山草莽中,最初是野生状态。后来山上的僧侣发现了它,移植到寺庙精心培育,之后再从寺庙流入世间。瑞香花名的由来,也与此有关。据宋代《清异录》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原来瑞香的名字,还有吉祥之意。《灌园史》为此作了旁证:“花名露甲,至有庐山一事,始易今名耳。”
瑞香花
瑞香是常绿直立灌木,它的植株矮壮,通常二歧分枝,小枝近圆柱形,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毛;它的树形自然而潇洒,故又称蓬莱花、风流树。《群芳谱》对其有非常详尽的描述:“瑞香,高者三四尺许,枝干婆娑,柔条厚叶,四时长青,叶深绿色,有杨梅叶、枇杷叶、荷叶攀枝,冬春之交,开花成簇,长三四分,如丁香状,共数种,有黄花、紫花、白花、粉红花、三色花、梅子花、串子花,皆有香,惟挛枝花紫者香更烈,枇杷叶者结予。其始生于庐山,宋时人家种之始著。名挛枝者,其枝挛曲,如断折之状,其根绵软,而香叶光润。似橘叶边有黄色者,名金边瑞香,枝头甚繁,体干柔韧,性畏寒,冬月须收暖室或窖内,夏月置之阴处,勿见日,此花名麝囊,能损花,宜另种。”
从上述描述中不难看出,瑞香的叶子有杨梅叶、批把叶、荷叶等叶型截然不同的种类。按花色分,有黄花、紫花、白花、粉红花、二色花、梅子花、串子花等,这些花儿都香,而以挛枝、花紫者香气更为浓烈。批把叶者结子。文中还提到瑞香“能损花,宜另种”,指的是如果栽种的不同花卉同时开花,瑞香对嗅觉器官的刺激可能更为强烈,其他花卉的气息,可能就感觉不到了,所以最好将其单独栽培。
瑞香花
瑞香有一个别名叫千里香,称赞的就是它的香味浓烈,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有人也因此将瑞香称之为“花中香王”。如此芳香的花还有个很粗俗的别名叫“花贼”,人们调侃它是因为偷得百花之香集于一身,才这样花香袭人、香飘千里呢。“世谓之花贼,他花闻其香辄萎死。”就是当时对瑞香花花香的写照。
不同品种的瑞香花的色泽不同,但都是由数朵至12朵小花组成的顶生头状花序。每朵小花的花萼呈筒管状,长6-10毫米之间,有四个花瓣,心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脏形,与花萼筒等长或超过之。有雄蕊8枚,分2轮生长,下轮雄蕊着生于花萼筒中部以上,上轮雄蕊的花药1/2伸出花萼筒的喉部。
倘若你是第一次闻瑞香花,或许还会有点不适应,可能有点刺鼻。瑞香花的花香与其它花香迥然不同,它没有桂花的香味的纯正,也没有兰花、薰衣草香味那般温润、优雅,但它就像醇香的佳酿一般,一旦闻过之后,久久不能忘怀。它的花香虽然浓烈,但并没有毒性,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可以安心种植。
瑞香花
瑞香花是一味中草药。在中医药学中,瑞香花味辛、甘,性温。而关于瑞香花的药性,则在《药性考》有提及:清利头目,齿痛宜含。《纲目拾遗》还做了另外的补充“稀痘,治乳岩初起”。关于瑞香花的药用,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说当年李时珍前往庐山去采药,在东林寺住宿。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右腮红肿、牙痛难忍的小和尚正在喃喃念经,一旁的老和尚给了他一枝草药并让他含下,顿时肿消痛止。李时珍感到很神奇,经问询知这种草药生长于锦绣谷,但李时珍前往采摘却一直没有找到。疲惫交加的李时珍闭眼小憩,入梦后遇到仙姑,向她打听神奇草药,仙姑身影一晃,化作了一朵美丽的花朵。李时珍连忙上前取花,不料脚下一滑,一头栽向万丈深涧……从梦中惊醒的李时珍浑身冷汗,却见身旁山崖的岩隙间,正盛开着他要找寻的花朵,李时珍便将这种花朵取名为“睡香”。后来睡香的名气越传越广,人们都争相引种,并将其视作祥瑞的征兆,并将其改名为“瑞香”。
瑞香花
不仅有民间传说的故事流传至今,从宋代人们开始栽培瑞香以来,文人墨客也撰写了大量有关瑞香的诗词,对其加以赞美。
南宋诗人王十朋写有《瑞香花》一诗:“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与李清照齐名的南宋女诗人朱淑真,也留下一首动人的《咏瑞香》:“玲珑巧蹙紫罗囊,今得东君着意妆。带露欲开宜晓日,临风微困怯春霜。发挥名字来雕辇,弹厌芳菲入醉乡。最是午窗初睡省,重重赢得梦魂香。”这两首诗歌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据上述的民间传说写就,突出了瑞香的名称。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瑞香花新开》写出了瑞香花的鲜艳色彩和浓烈香气。“外著明霞绮,中裁淡玉纱。森森千万笥,旋旋两三花。小霁迎风喜,轻寒索幕遮。香中真上瑞,兰麝敢名家。”第一句描绘了瑞香花外红紫内淡白的色彩特点;第二句写瑞香花茂密有如千万笥(笥,方形竹箱),这里以此比喻其花蓓蕾,意思是蓓蕾繁盛,花朵相继开放;第三句写雨中瑞香、寒中瑞香的姿容;最后一句赞美瑞香之香是香中祥瑞,即使一向以香气闻名的兰花芳香以及麝香,在瑞香花香气面前大概也不敢自许吧。
瑞香花
据《群芳谱》载:瑞香花有黄、紫、白、粉红等色及二色花、梅子花、串子花之分,其中“惟挛枝花紫者,香更烈”,故瑞香别名又称“蓬莱紫”。历代咏瑞香花的诗篇,几乎都爱紫瑞香。比如陈造诗:“紫囊拆兰麝”;范成大诗:“紫紫青青云锦被”;周必大诗:“粉面固宜垂紫袖”,杨万里诗:“紫蓓蕾中香满襟”;以及前面提到的朱淑真诗:“玲珑巧蹙紫罗裳”。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紫瑞香的色香体态。而它在《花经》中得到的品评是:“紫风流一品九命”。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有《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一诗,这里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如下:“ 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移栽青莲宇,遂冠薝蔔林。 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其中的第一句就指明幽香郁结于浅紫色的瑞香花之中,写出了瑞香花欲开未开之状。
生活于元末明初的诗人杨维桢也写有《瑞香花》一诗:“一团华盖翠亭亭,万个丁香露欲零。日炙锦薰眠不得,玉人扶起酒初醒。”诗的首句写瑞香花枝叶全貌,将瑞香花叶簇生所呈现出的伞形比作华盖亭亭而立,将瑞香花的头状花序比喻为无数个丁香花集生于顶端,通过华盖、丁香这两种熟悉的事物来增强读者的联想,使之留下鲜明印象。后一句说日光照耀之下,瑞香花盛如锦,香气馥郁,就好象美人醉后初醒,被人扶起,婀娜多姿一样。俨然是一幅醉美人、睡美人的图画。
瑞香花
将瑞香的形态比喻为华盖,并非杨维桢的原创,在此之前就有人这样比喻过。元代诗人郝经的《孟少保后园瑞香》一诗写道:“羽葆层层佣细花,甲梅斜映隔山茶。 两三丛里氤氲气,数百年来富贵家。雕玉香浓团瑞雪,翠翘春暖插轻霞。主人一去无消息,庭户萧疏落晚鸦。”其中第一句话说瑞香花的形状有如羽葆,即鸟羽装饰的车盖,开花的时节较早,几乎与迎春、山茶同时,其名又有露甲之称。第二句说孟少保家后园的瑞香花虽只有两三丛,但却香气四溢,与这个家庭数百年的富贵气象倒也相匹配。第三句赞美瑞香花不仅有富贵气象,香气盛如云烟,而且其色白如玉,祥瑞如雪,使人感觉到春天的暖意,就好象美女头上插的翠翘,轻盈似云霞光洁照人。最后一句呼应题目,说此后园之主孟少保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在此,且不知下落,只见门户冷落,只有乌鸦晚归栖于此处。
明人陈淳的这首《题瑞香花》五言绝句,虽只有寥寥几笔,但非常传神地勾勒出瑞香花的姿容秀逸与芳香袭人。“秾香拆麝脐,细蕊秀鹤顶。东风故飘荡,薰人醉不醒。”第一句诗人用了两个比喻,把瑞香的芬芳比作麝香,把瑞香的花蕊比作仙鹤的顶冠,以此来衬托瑞香花的风姿飘逸。后一句写春风荡漾之际,瑞香花香气袭人,令人闻而陶醉。
瑞香花
瑞香花品种众多。其中哪个品种最具观赏价值呢?古人评说:“牡丹国色天香,瑞香金边最良”。瑞香花中要属金边最为极品,以“姿、色、香、韵”俱佳而蜚声世界,在近代园艺史上,它与长春和尚君子兰、日本五针松一同被推崇为世界园艺三宝。
杨王听《三才图会》提到,瑞香有四种,有粉红者。有白者。有绿叶黄边者,名金边。有紫花者,名紫丁香,其香最甚。当今著名的金边瑞香品种就是在那时开始出现得,不过,当时的品种名称只叫“金边”二字。
金边瑞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开时,花团锦簇,清香四溢,且花期正值春节期间,契合了人们“瑞气盈门”“花开富贵”的美好愿望,因此历来被视为吉祥之花,富贵之花,倍受人们推崇。
在《牡丹亭》一书中,就有提及南安府署东偏园内有种植四季葱茏、芬芳浓郁的金边瑞香花。由于金边瑞香出众,它成为了江西省大余县的一大特色产业,单一品种规模在全国独占鳌头。大余县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瑞香之乡”的名号。
金边瑞香
瑞香花花香闻了令人难以忘怀,它的花色鲜艳动人,整体看起来给人一种吉利的感觉。瑞香花又可作药用,它具有清热解车,消炎去肿,活血去瘀之功能,被人看作是祥瑞的象征。因此,瑞香花就被冠以“祥瑞”、“吉利”的花语。
相关知识
花中尤物辨瑞香
瑞香
【节日大全】二十四番花信风:大寒节气瑞香、兰花、山矾
金边瑞香
小卷微读丨瑞香
狼毒(瑞香科 狼毒属)
【植物界全系列】锦葵目—瑞香科:沉香
庭院十大香花树,你喜欢哪一种?
野生乱长的植物日记·瑞香
一年瑞香花开几次
网址: 花中香王属瑞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1249.html
上一篇: 花与花香 |
下一篇: 共青漫游,冬日暖“阳”——迎春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