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与花期调控 高等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直至衰老死亡,称为植物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花芽分化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和关键。 花芽分化是指由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变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分为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形成期。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细胞内部发生的成花所必需的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过程称为花诱导。 ① 植物的花前成熟 ② 春化作用 ③ 光周期现象 ④ 营养条件 ⑤ 植物激素 第一节 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花熟状态 植物能响应环境条件的诱导而成花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叫花熟状态。 幼年期 花熟状态之前的时期 有些果树由成年树无性繁殖而成,但常常需要经历一段只有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果的营养期,称为营养性成年期。 缩短幼年期的途径 1 加速生长 2 育种 3 嫁接 4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春化现象:某些植物在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的现象。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并促使花器官形成的效应。 春化处理:人为创造低温条件来代替自然低温,以满足植物对低温要求的处理。 一、春化作用的条件 春化作用的类型 1 部位 植株感受低温的主要部位是茎尖生长锥。早期芹菜试验: 植株常温--茎顶端低温--开花。 植株低温--茎顶端常温--不开花 新的资料表明:凡是细胞分裂的组织都能通过春化。 2 时期 干燥的种子不能通过春化。 冬小麦、冬黑麦吸胀萌动的种子即可感受低温完成春化--种子春化。 而有些植物,萌动种子不能进行春化,只有当绿色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通过春化--绿体春化,如甘兰、月见草等。 一般,春化以后还要在较高温度和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由此可见,春化对花芽分化起了诱导作用 3 传递 春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刺激物质,称为春化素。 低温 低温 前体物质 中间产物 最终产物(完成春化) 高温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 去春化作用: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其放到高温下,低温处理的效果就被消除。 再春化现象:解除春化的植物再给予低温处理,仍可继续春化的现象。 1、人工春化处理 2、控制花期(中药当归、花卉) 3、引种 长 日 植 物 long day plant (LDP) 天仙子(11.5h)、白芥菜(14h)、菠菜(13h) 短 日 植 物 short day plant (SDP) 菊花(16h)、苍耳(15。5h)、大豆(13。5~14h) 日中性植物 day-neutral plant (DNP) 黄瓜、茄子、君子兰、蒲公英等 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低或最高的极限日照长度。 长日植物:是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等于或长于临界日长时,能诱导开花或促进开花的植物。如菠菜为13h,天仙子为11.5h。 短日植物:是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等于或短于临界日长时,能诱导开花或促进开花的植物。如苍耳为15.5h,烟草为14h,一品红为12.5h。 光周期效应:植物在非诱导光周期条件下,能保持诱导光周期刺激效果的现象。 光周期诱导:使植物能够发生光周期效应的处理。 光周期诱导周期数:诱导植物成花所需要的适宜的光周期数。 暗期的重要作用 临界夜长在光暗周期中,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暗期长度对植物成花诱导具有决定作用。 临界夜长比临界日长对开花更重要。 用不同波长的光来间断暗期的研究发现,抑制短日植物成花或促进长日植物成花最有效的是红光。且红光效应能被远红光消除,相互逆转,这与光敏素的可逆效应有关。 光敏素是一种可溶于水的蓝色或蓝绿色的色素,由色素基团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3、控制开花(花卉方面) 菊花SDP: 遮光 杜鹃LDP: 人工延长光照 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
相关知识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ppt课件
花卉的花期调控.ppt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PPT课件模板
花卉的花期调控教学课件PPT汇总.ppt
第6章花卉的花期调控.ppt
花期调控讲解.ppt
‘哈斯’油梨花期调控和成花机理研究
《花卉的花期调控》
06第六章花卉的花期调控解决方案.ppt
第六章花卉花期调控.ppt
网址: 植物的成花和花期调控.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2522.html
上一篇: 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
下一篇: “伊甸园”原来是人类科学城,精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