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典型案例和模式分析 量化评价 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战略 【简介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典型案例和模式分析 量化评价 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战略 【简介

第五章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典型案例和模式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由于承担主体、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生存状态。在对这些平台进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笔者选取了若干个典型案例进行模式分析,力图让后来者从中汲取经验。

一 典型案例

(一)病毒性传染病生物制品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1.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疫苗

国家预防生物制品1类新药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简称sIPV)于2015年1月14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7月1日正式上市销售。

sIPV属于国家1类新药,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自主研发的脊灰疫苗新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系采用VERO细胞基质、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减毒株,运用国际先进的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是WHO极力推荐发展中国家在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使用的新型脊灰疫苗。

该疫苗是全球第一支使用减毒株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是脊灰疫苗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了中国疫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的垄断,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5年7月1日,全球首剂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仪式在昆明市大观社区服务中心举行,3名适龄幼儿如期接种了该疫苗,这一历史时刻将载入史册。

疫苗一期生产线产能为每年1000万剂量左右,可满足全国新生儿一剂IPV接种需求,每年将创造不低于3亿~4亿元的经济效益。

由于该疫苗可靠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生产条件要求低,非常适于全球推广。为此,WHO鼓励在满足我国疫苗需求的基础上,出口销售到全世界。为实现疫苗出口,中心将进一步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二期生产基地进行建设,提高产能的同时,开展厂房PQ认证,以实现未来生产出的疫苗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能够进入WHO采购清单。

截至2017年6月30日,sIPV已累计销售762万剂,创造产值2.7亿元。该疫苗自2016年5月1日起被正式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实施1剂IPV+3剂bOPV的序贯免疫策略,将在配合全球实现最终消灭脊灰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2.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从概念到实践的创新疫苗

国家预防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简称EV71疫苗)于2015年12月3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2016年3月正式上市销售。

人类手足口病(HFMD)自2008年以来,每年以上百万病例居于我国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首位,严重威胁着我国和亚太地区亿万儿童的生命健康。肠道病毒71型作为引起HFMD的主要病原之一,可造成80%以上的重症和90%以上的死亡病例。因为治疗上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因此疫苗接种便成为目前预防和控制该疾病暴发流行的根本手段。

针对EV71这一病原体,中心在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等基金支持下,克服了缺乏有关EV71感染机理的相关资料、没有相关国际标准和参照体系、没有能够提供免疫保护性的动物模型和客观指标、没有针对该疫苗研发和生产的质量检测控制指标体系的困难下,按照新疫苗技术设计要求,围绕毒种筛选、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产业化制备工艺、EV71型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等关键技术,历经7年,自主创新,成功生产出国际首个、唯一以人源细胞制备的EV71灭活疫苗,造福于国民。

EV71灭活疫苗在研发过程中成功分离并培育获得了EV71灭活疫苗的疫苗毒株,首次创建了EV71型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及恒河猴婴猴EV71感染模型,创建了EV71灭活疫苗产业化制备核心技术体系及质量控制和标准技术体系,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保护率达到97.3%。该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科技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2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提高了我国创新疫苗研发的整体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缺乏儿童手足口病疫苗的落后现状,实质性地提升了我国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在“生物所疫苗产业基地”已建立了符合国家2010版GMP要求的EV71灭活疫苗生产线。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销售666万份疫苗,创造销售收入11亿元。

(二)花卉新品种开发与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1.突破了花卉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关键技术,选育了一批突破性优良花卉新品种

中心从全世界收集保存了优势切花和特色花卉的商业品种327个,野生种质资源56个,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种质。建立了园艺性状和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可规模化应用的综合性状优良品种60个,丰富和调整了目前的品种结构,改变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针对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不清等问题,通过染色核型分析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对部分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为杂交亲本组配和育种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心还开展了生殖生物学特性及可授性研究,为远缘杂交的亲本选配和育种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所构建的胚挽救技术解决了杂交后胚败育和发育不良等核心问题。建立了以杂交育种为主、倍性育种为辅的育种技术体系,制定了《月季育种技术规程》,开展了与国际育种公司相当规模的杂交育种工作,选配杂交组合1100余个,获杂交后代64455个,复选单株1271个,决选不同特性优良株系188个,选育新品种82个,获新品种授权27个,专利授权2项。创建了有利基因发掘和利用技术体系,从云南野生或特色资源种中发掘花香、蓝色、2n配子发育等基因3个,获得功能验证,为开展定向育种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该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构建起优势及特色花卉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实现了优质种苗工程化生产

中心以月季、香石竹、非洲菊、铁线莲、高山杜鹃等自主知识新品种、市场流行品种及新引进筛选的品种为研发对象,针对良种繁育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根据不同的产业需求及新品种基因型的生物特性开展了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在原种脱毒繁育方面,针对中心引进或自育品种因多代繁育导致退化的问题,通过研究茎尖组培脱毒、电击脱毒、热疗法与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脱毒的手段,去除了原种植物体内自身所携带的病毒,提高了原花卉繁殖速度,减缓了原品种退化,为市场提供了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原。在商品苗高效繁殖方面,突破了月季规模化生产的嫁接繁殖技术、香石竹组培种苗快繁培养、非洲菊组培增殖苗的瓶外无土扦插生根、云南杜鹃高效再生体系、高干型树状月季砧木的培育、铁线莲扦插育苗等一系列繁育关键技术体系,尤其是在云南杜鹃和树状月季砧木高效繁殖繁育方面取得了国内首次突破,为特色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形成了20项良种繁育技术发明专利,制定了《香石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非洲菊的繁殖及管理技术规程》和《月季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及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尤其是突破了高山杜鹃、树状月季等高档木本花卉产业化关键技术,繁育铁线莲种苗10万株,高山杜鹃示范栽培20万盆,相关技术成果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研发了国内领先的优质高效环保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获得国际MPS认证

中心以锦苑、锦科和花卉所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引进筛选品种及市场流行品种为主要生产对象,重点对鲜切花环保高效栽培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研究和集成种植槽及配套基质、水肥配比与循环利用、专用肥料、基质与回收水肥的消毒杀菌、病虫害检测与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了系统性与配套性强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研究月季、香石竹、非洲菊等在不同生长阶段吸收养分的规律,开发了系列专用肥,集成国际引进的肥水消毒系统和自主研发的肥水回收系统,研发出切花无土栽培肥水循环利用技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所形成的温室高效花卉栽培肥水循环利用方法还申请了专利保护。项目研究制定了行业、地方或企业等相关标准14项,制定了《切花月季生产技术规程》和《香石竹切花生产技术规程》等,实现了月季、非洲菊、香石竹、杜鹃等花卉优质高效生产和质量控制规范。在病虫害防控研究方面,针对病虫害控制的前沿及关键技术问题,应用植物保护学理论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预测预报等农业新技术,探求花卉病虫害危害机理及机制,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和农业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致病机制、遗传特性等。采用科学的植保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将环境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很好地结合并运用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植保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关键是环境调控技术通过了花卉环保认证标准MPS-ECAS认证,并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GB/T 19001-2008的复审。其中肥水循环利用技术的规模应用使无机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60%,肥料利用率从传统方法的30%提高到80%,有效地解决了设施农业生产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

相关知识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典型案例和模式分析 量化评价 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战略 【简介
重磅出炉:中国设施花卉产业形势分析与创新发展
隆平高科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
2024至2030年中国园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技术创新团队
环保产业绽放科技之花
云南花卉及绿化园艺产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升竞争力对策研究
产业规划定位策划:国内外开展花卉旅游产业的各类模式及其经典案例
企业采购管理创新研究精品(七篇)

网址: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典型案例和模式分析 量化评价 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战略 【简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3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多国大暴发,泰国、柬埔寨病例翻3
下一篇: 花病防治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