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敏
摘 要:以当地花卉景观旅游为实例,拓展到对瑶族花神崇拜文化的深度解码,从而为瑶寨旅游花卉景观文化创意提供了文化宝库,并利用当前较为前卫的大小传统文化视野和“N级编码法”对文化创意作了深度解析,从而为花卉景观的文化创意提供了相当开阔的理论指导与思维路径。
关键词:花卉旅游;花神崇拜;大小传统;文化创意。
江华瑶族自治县近几年来乡村旅游的赏花景区不断增加,似乎花卉旅游呈现兴旺的发展势头。但是,漫长的花卉淡季以及单一同质的产品,令花卉景点“花开时节门庭若市,零落成泥后门可罗雀”,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华作为一个瑶族自治县,如何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来汲取“养分”?如何让花卉旅游的文化创意向纵深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的确是一个急需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花海迷离难留人——瑶寨花卉旅游现状分析
笔者试以江华涔天河镇水东村的荷花节和桥市乡野猪桥村的桃花节为实例,经田野调查与网上大数据搜索,发现在一时火爆的表象下,难以遮掩文化浅薄的内里,无法形成持续发酵的核心竞争力。 其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花期短、同质化
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盛行,赏花景点大量出现,花卉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普遍都是受花期短这一生长规律的限制,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永州市其他县区、乃至全国同类景点一样,大都集中在春夏两季,淡季时间过长,无法吸引游客。笔者在桥市乡野猪桥村走访中,工作人员说:“桃花一年只开一次,除去花的开放期,大约有11个月左右是处于培育期和翻种期,均不具有观赏价值。因此,平日里来的游客也不多。”以花带动景区人气,却因花卉的季节性矛盾突出,导致花卉旅游市场开发受限。
同时品种单一,差异性小,同质化及浅层开发的花卉旅游产品居多,仅以永州市来相比,主要就集中在荷花、桃花、梨花、杜鹃花、油菜花与紫荆花居多、缺乏独具一格的特色和自身优势。统计发现,永州市仅观赏荷花的景点就有9个,观赏油菜花的景点有5个,观赏桃花的景点就有4个,观赏紫荆花的景点就有3个。同时在文化创意方面也都文化浅薄,既没亮点,也没故事,大都喜欢用“花节”形式来大搞一场开幕式,火爆一两天,便偃旗息鼓,随着花飞花落而销声匿迹了,难以勾住游客的心,“回游率”无法得到提高。例如今年江华桥市乡的“桃花节”就与永州市农科园的“桃花节”同月进行,而且还遇到了阴雨天气,推迟了开幕时间。又如江华水东村的荷花节就分别与道县、祁阳、零陵、东安、宁远等地的5个荷花景点或节庆遭遇,最后不仅无法脱颖而出,就连其新闻报道也被淹没在千篇一律的文字表述和几近雷同的图片中。
(二)内涵少,欠创意
江华瑶族自治县乃至永州市大部分花卉旅游景点属于景观观光类,观光游览的多,附加值高的休闲度假模式开发不足,多元化旅游业态尚未完全形成。江华目前的花卉旅游产品,主要有荷花、桃花与油菜花等,都以观赏为主,对花卉旅游的认识,仅停留在花卉观赏层面,这在永州市其他县区也是如此,几乎还没出现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创意,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双牌的阳明山杜鹃花海,原本可以与其佛禅文化深度融合,借其“和”文化节的强势宣传,完全可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定位和创意,让其有故事,有内涵,但似乎也做得远远不够。
(三)氛围淡,消费低
目前江华、永州的花卉旅游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其他旅游要素发展相对滞后,游客综合消费较低。
走访发现,花卉旅游景区内的餐饮以农家乐或小吃为主,菜品单一,瑶家十八酿是瑶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花卉菜品上研发不够,“赏花、吃花”的氛围营造不够;景区内小商铺所售卖的产品,为随处可见的工艺品、生活用品,缺乏地方特色;重点景区的住宿、停车场、观光车辆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据调查显示,游客对花文化表示了解的极其稀少。旅游项目基本为花卉观赏、农家游乐等简单内容,地方特色不够突出,尤其是花文化、瑶文化的深刻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人花合一魂自生——瑶族花神崇拜文化解码
在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生长着成千上万种花卉植物。这些美丽的花朵,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宝贵的馈赠,也渐渐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古往今来,与花相关的点点滴滴早已渗透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花文化。据笔者在江华多年工作与生活发现,瑶族对花朵的崇拜尤为显著与深沉,也颇有几许神秘色彩。为打造瑶寨旅游花卉景观的文化创意提供文化之源,现试尝对瑶族花神崇拜文化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梳理与探微:
(一)瑶族中处处存在花神崇拜文化现象
瑶族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源头,是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南蛮文化的一个原核。这是一个具有着独特的“游耕”生产方式与寻根情结的民族,正因它被中国正统文化所边缘和异质化,便更加保持了一种野性的原初特质,也更加符合人性法则,因此,瑶文化绝不是常识所认为是一种封闭蒙昧的文化,相反,而是极具开放与包容性,保存着中华文化最原初的精神原型与现代人文基因。其中瑶族对花朵的崇拜与信仰,就深刻体现在其生活习俗、民间巫术、服饰歌舞、以及神话传说、始祖崇拜与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瑶族同胞不仅在他们的服饰上都普遍以花朵符号来作为他们最常见的纹饰符号,刺绣、点缀在他们的头饰、服饰与银器首饰中,就连他们最重要的盘王印,细看仍是一朵神秘的花形符号。据笔者的田野考察与民间走访调查,瑶族同胞不仅一直自认为伟大神明的英雄盘王才是瑶家人的始祖,还认为盘王的妻子,正是赐予瑶家人生命的圣母,被他们尊称为“花英娘娘”。因此,在江华、江永等一些瑶族地区,还都建了不少的花神庙,在整个南岭地区,还出现了一种花山文化。盘王之妻“花英娘娘”受到了民间普遍的顶礼膜拜。在一些民间巫师神秘咒词中,甚至把火也看成是一朵金色的花朵,名曰“火莲花”,在瑶族同胞最初的创世神话中认为,一个美丽的世界是由天上的星、地上的花和人间的爱共同组成的。因此,瑶族同胞在跳长鼓舞时,里面就有很多花朵的程式和动作,认为长鼓一响,地上便会盛开朵朵圣洁的莲花。在瑶族同胞的生命意识里,在瑶话里的称谓,小男孩一词之意是指“白花”,小女孩一词之意则是指“红花”,在瑶族同胞看来,人的灵魂正是一朵花,人的生命正是由花英娘娘用一朵神秘之花托送而来的,人死后,还要把灵魂之花送还给那住在花园里的花英娘娘。这一神秘习俗在叶蔚林的小说《一根绳子和五个女人》中有过翔实的描述,作品就是借一老仙娘之口,说没有婚配的少女死后,灵魂会回到一个叫“花园”的美好地方,过上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生活。因此,他们也遗存了许多至今都还传续着的关于花与生命的诸多巫术习俗:譬如孩子生病或是受惊吓了,为消灾辟邪,必请一位巫师来家里念咒作法,或是到路上某个坎洼小沟处,去搭一座小小的木桥,桥板系上一朵红绸花,这叫“收花”与“搭花桥”。孩子长到五六岁了,还会请巫师来家中实施一种叫“还花”的仪式。甚至小孩子睡入梦中或哭或笑,都被看成是因为孩子在梦里摘拾他的灵魂之花,摘住了便会笑,没摘住则会哭。瑶族同胞活着时唱着快乐的《盘花歌》喝酒助兴;老了死去了,活着的人们则会在巫师那阵阵神秘的铜铃、牛角声里,一边围着灵柩跳起神秘之舞,一边唱着这唤为《散花词》的幽幽古歌:“轻轻接过花枝来,花在园中四季开;今夜将花绕棺散,从此亡灵上天台。你散花,我收花,收到花神娘娘家;再等来年春三月, 春风吹动又发芽。”人生如花开,人死如花散;花开花散,冬去春来,来年花魂又变人……
(二) 瑶族花神崇拜文化的特征分析
首先,这是一种生命本体论的表现。瑶族是一个山地游耕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大地上繁衍盛开的花朵是他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事物,从开花结果的自然生命周期中,很容易让他们联想到自身生命的类似同构规律,从而便形成了以花喻人喻神的观念,并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唤醒了他们内在的一种生命本体观,并根深蒂固地内化在他们的集体无意识深处。
其次,这是一种灵魂的美好载体。灵魂观念是人类最原初的观念。将花朵认为是自身灵魂的载体,这是瑶族人特有的一种观念。这比起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花朵喻人格的观念更加深刻,也更加具有生命哲学本体论的原初性。
第三,这是人花合一的最高精神向度。花朵喻人格和瑶族人花合一的精神向度是有差别的,也远不如其纯粹和深刻。人格仅是一种性格和品性的聚合,还远没达到生命本质的终极层面。人花合一的精神向度才更具有超越性。瑶族同胞将这一精神向度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与种种神秘习俗中,是那么得自然而然,没有一丝中国封建文化里存在的道德与生命原欲的悖论与矛盾冲突。正因瑶族花神崇拜中与自身生命的深度融合与和谐,才让其整个民族文化圈在自给自洽中又不失高度的开放性。
(三) 瑶族花神崇拜保存了华夏文化最原初的精神原型
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中华民族的“华”字,正是“花”的同形同义字,泛指地上所有的花朵,也包含了一切发光明亮的事物,如太阳与月亮。中国著名的巫傩学者林河先生,与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经分别对长江巫傩文化与红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他们竟然都得出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都认为花朵,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个精神图腾,我们中华民族正是一个崇拜花的民族。逝者如斯,这个神奇的玄秘早已被时光的暗影所遮蔽,不为人所知。或许,正是得益于永州之野,乃至那五岭逶迤的岭南大地上的遍野鲜花,得益于那些被称之为“莫徭”、“瑶人”的蚩尤蛮裔们世世代代保留、传承至今的对花崇拜的巫术习俗,才有幸将吾中华民族这最原初的文化基因遗存、延续了下来。而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学的原型观认为,全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心理原型,这便是一个曼陀罗之花的图案。从这个角度看,瑶文化的花崇拜情结无疑还触及到了人类本性与生命的本质,正蕴含、遗存着一个人类共同的精神与文化基因。因此,瑶族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模式,对当代人类的文明走向将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和范式性的启发价值。
三、奇葩朵朵最勾人——瑶寨花卉景观文化创意
(一) 瑶寨花卉景观文化创意的文化视野和策略理论
根据上述对瑶族花神崇拜文化的解码,无疑为瑶寨花卉景观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但要最终形成真正的文化创意,还需要强大的发现与开掘技术,因此首先需要文创者具有相当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还需要具备较为前卫而又正确的策略理论作为指导。
根据笔者的管窥之见,目前国际上较为前卫的文化符号学所倡导的大小文明传统论,值得在此作一推荐。什么是大小传统?这其实是人类学家对人类文明作的一种新的划分法,即倡导用历时性的动态视野去看文化文本的生成,以人类文字的出现为界,先于和外于文字书写的文化传统为“大传统”,文字书写的传统为“小传统”。根据“文化即表述、表述即编码”的定义,随之而来的便产生了一种21世纪著名的“N级编码”法。即将文物和图像构成的大传统文化文本编码算作一级编码;将文字小传统的萌生算作二级编码的出现;用文字书写成文本的早期经典则被称为三级编码;经典时代以后的所有写作和文创文本,无非都是再再编码,多不胜数,统称为N级编码。
从文化文本的历史生成看,物的符号在先,文字符号在后。文字产生之前肯定存在大量的口传文本,但是口说的东西没有物质化的符号,不能保存下来。于是,要探寻原表述或原编码,就只有诉诸物的叙事与图像叙事。瑶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其传统文化大都以口传形式代代相传,譬如瑶族最著名的《盘王大歌》史诗性的古歌大篇,便是以口传形式流传下来的。正因此,瑶族的传统文化体系便成了我们用大传统视野进行审视与挖掘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宝库。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创意,即“N级编码”提供了最鲜活、最直接、最有价值的母土。
(二) 瑶寨花卉景观文化创意模式的借鉴
目前花卉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为三种模式:花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文化―花卉―旅游产业模式、旅游―文化―花卉产业发展路径模式。从中不难看出,这三种模式中文化融合始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支点。现试对这三种模式逐一简介,以加深对文化融合的理解和领会。
之一:花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基于已有花卉资源,结合花卉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的衍生物。像荷兰库肯霍夫公园郁金香花展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库肯霍夫公园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近郊Lisse小镇,自1949年第一次作为开放空间式的花卉展示公园以来,已有60多年的历史。每年3~5月,700余万朵的郁金香及风信子、洋水仙等球根花卉在这里竞相开放,公园占地32平方公里,园内步行道总计15 km,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花展。它一是每年布置不同的主题,进行景观打造;二是对包括花卉及特色旅游纪念商品进行产品打造,甚至园中的花艺与插画等作坊,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以花为主题的创作作品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产品。三是每年还举办艺术展览,进行节庆活动打造,以其大量的艺术收藏而闻名,在园中布置了数百座雕塑及艺术品,是荷兰最大的雕塑公园。这三种不同的打造,都是深深根植于当地和本民族的深厚传统文化,都是一种在符号形式的外在编码表象下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表述。
之二:文化―花卉―旅游产业模式为基于源远流长的花卉文化,催生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产业。日本东京都恩赐上野动物园尤其典型。上野公园位于日本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公园,面积达52.5万平方米。上野公园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它在景观、产品与节庆打造上,充分抓住日本国花“樱花”的文化特质大作文章,该园内樱花数目多达1200棵,代表性的樱花品种(染井吉野)。每年樱花花季时,上野公园樱花大道的绯红云朵,早已在鲁迅笔下化为国人对日本樱花的第一印象。花开时节在夜间灯光下观赏“夜樱”,是日本人赏樱的独特方式。另外还开发了以樱花为主题的各种商品,包括樱花为原料制作的美酒和饮料、食用品、香水和护肤品、小饰品等。其次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为“樱花节”,也称作“樱花祭”,己有1000余年历史。在此期间,来赏樱的游客络绎不绝。
之三:旅游―文化―花卉产业发展路径模式的前提是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当地花卉文化,推广花卉种植栽培,助推花卉产业。同样是在日本的北海道富田农场又是一典型代表。富田农场位于富良野地区,农场规划12平方公里,是一个私家农场。富田农场是北海道最早的花田之一,原来仅仅种植薰衣草的农场,在这几年主人的打理下,增加种植了金盏花、罂粟花等,逐渐形成了今日所见的彩虹花海。目前已成为富良野地区,甚至整个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农场,每年花季从4月开始,直至10月中旬结束。它在景观、产品打造方面,主要是进行了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农场划分了6个观花区域,花人之田,主要观赏加州罂粟、姬金鱼草、金盏花等;幸之花田,主要观赏不同品种的薰衣草;春之彩色花田,主要观赏冰岛罂粟、细香葱、东方罂粟等;秋之彩色花田,主要观赏鼠尾草、波斯菊以及醉蝶花等;彩色花田,主要以紫色薰衣草为主,搭配其他六色品种,宛如七色彩虹;传统薰衣草田,富田农场最初保留下来的熏衣草田。同时在以花卉观光为主,不断延伸花卉产业链,加工制作花卉相关产品,如干花、精油、香水、香皂、香草冰激凌等这一系列产业链,在丰富园区旅游产品内涵的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园区花卉产业的效益。
(三) 瑶寨花卉景观文化创意模式的思维路径
结合上述三种模式的借鉴分析, 瑶寨花卉景观文化创意模式的基本载体不外乎是景观、产品与节庆三大基本类别。但创意的核心还是在思维上的一种运作,即点子与创造。结合“大小传统划分法”和“N级编码法”,笔者最后尝试提出如下几条思维路径,为文创人提供一点抛砖引玉之用。
一是要深入学习瑶族文化,坚守本土,因地制宜。多向当地文化专家取经和讨教,因为只有他们才是瑶族大传统文化的口传继承者。对和瑶寨花卉旅游景观文化创意者来说,自然要深刻理解瑶族花神崇拜这一重要的文化观念,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不管怎么发散,都会有一个文化之核做圆心,做支撑点。这在提高创意的文化掘进深度上至关重要,越是深层次地触及到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之核,就越是能最大限度地打通这个民族的心灵通道。只有在让游客通过种种花卉景观的观赏中,能无形中唤起大家内在的花神崇拜情结,引发深刻的心理共鸣,才能最大限度地深深吸引住大家。譬如今年江华盘王节的主题是“神州瑶都 歌里江华”,其实我们也可打造一个“歌里江华,花海瑶都”的花卉瑶寨体验主题园。官方也可大力宣传瑶族花文化,通过公选县花等系列活动来加深人们对花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又譬如在江华水东村的荷花节,就可完全利用瑶族花神崇拜的观念,打造出系列化的民俗体验景点,以游戏互动、婚庆仪式、歌舞表演、故事重现以及DIY直接体验等多种方式来让人们感受到瑶族花神崇拜的传统文化,最终达到净化心灵,寻回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终极目的。
二是要有整合观念,特别是要记住“创造就是编码,载体就是符号”的实质意义。不要被繁缛复杂的生活事物表象遮蔽了自己清醒的思路。21世纪的新时代,既是一个全球化、各种文明形态多元共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图像霸权的网络体验时代,人们越来越不再满足于只依赖于文字的文本阅读,更加渴求集视觉、听觉、触觉直至梦幻般的心理体验等多种方式来感受世界的无限绽放。单一的文化创意已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文化创意者需要调动起多种模式,用高度整合的手段,运用跨行跨界的多维思维来进行链接、嫁接、杂交与融合。譬如江华桥市乡野猪桥的桃花节,完全可以集餐饮、瑶寨入住体验、瑶山狩猎体验、瑶寨刀耕火种体验等多种模式来打造出一个集团式的大型瑶寨花卉景观农庄。
三是要有开放包容的观念,牢记“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深刻所指。但同时也要记住“越是世界的,又越是民族的”的反向所指。按“N级编码法”的内在分析,要明白我们不管怎么多级编码,所有的创意便是一种编码方式,包括神话传说的故事文本,目的永远是为了如何让人们更深切地体验到那个文化内核,那个人类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共有原型,只有触及到了这一深层次的文化本质所在,才能创意出最具心灵震撼力的出彩文本符号。譬如江华水东村,因该村也是一个瑶族与客家人共聚区,还保存着不少的客家古民居。我们也就不必拘泥于只表达瑶族一种文化模式,完全可以将客家人那忠义仁孝的传统文化观念链接、融合到一起,形成更加独特的文化创意,从而达到深深吸引住游客的行足,让人们的心灵沉醉在花海世界的梦幻体验中。
参考文献
[1]《湖南瑶族风情》,郑德宏、任涛、郑艳琼主编,岳麓书社2009年出版。
[2]《古傩寻踪》,林河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3]《花文化》,过常宝主编,黄偲奇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出版。
[4]《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叶舒宪 章米力 柳倩月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出版。
[5]《花与花神》,王孝廉著,学苑出版社1996年再版。
[6]《花巫术之谜》,彭荣德著,学苑出版社1996年再版。
[7]《叶蔚林作品全集下卷》,叶蔚林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
[8]蔡妤,张思琦.基于产业转型乡村旅游花卉景观营造原则探析[J].绿色科技,2017(3):25~28.
[9]杨利平.浅谈花卉产业概况[J].农民科技培训,2012(3):23~24.
[10]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08(6):79~84.
[11]向宏桥.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旅游论坛,2014(1):27~31.
相关知识
2017金秀圣堂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
花神庙及花神文化
准备好了吗?金秀杜鹃花节惊艳来袭!
2021年金秀圣堂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时间+内容
阿尔山杜鹃文化旅游节:场景造节更新传统花卉节庆——第五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 兴安盟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中南大学助力瑶族文化传承
阿尔山杜鹃文化旅游节:场景造节更新传统花卉节庆——第五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 盟市要闻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昆明花卉旅游规划/昆明文化旅游设计/昆明湖泊旅游
打造花卉旅游景观设计专业团队
用文化创意点燃花朝节的别样烟火
网址: 瑶族花神崇拜是打造瑶寨旅游花卉景观的文化创意之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4759.html
上一篇: 花神崇拜2历来的花神崇拜 |
下一篇: 漫话花神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