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我们曾经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个文学家写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我们国家人民对于牡丹花的喜爱,已经有了非常深远的历史。
也确实如此,牡丹花雍容华贵,代表着古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代表着他们内心对于美好未来的盼望。而且那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古代经历多灾多难的人们来说,牡丹花的华贵,就是他们所渴望生活的样子。
但是,文化史上向来不缺乏不一样的声音,此所谓百家争鸣。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一个诗人就对于牡丹花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虽然很多人由衷赞赏牡丹花的雍容华贵,但是这个诗人却对牡丹花给予了无情的批判。
有诗为证: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咏牡丹》,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溥。这个诗人在宋朝开国的时候是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是帮助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得力干将之一,曾经担任北周以及宋朝的宰相,可谓位高权重。
他的这一首古诗,却打破了古人对于牡丹花的那种看法。“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在这首古诗的前两句当中,诗人分别以“枣花”和“桑叶”作为举例,认为“枣花”虽小但是却能够“成实”,结出果实;桑树叶“虽柔”,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却能够拿来养蚕,让蚕吐蚕丝,可以做成丝绸。
在继续了前面这两句古诗、这两种作物的铺垫之后,诗人在最后提出了古诗的论点。“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可笑的是牡丹花长的那么大,就如同升斗那么大,最终却什么果实都没办法解出来,最后只能是“不成一事”,只能收获一个光秃秃的“空枝”。
所以这个诗人的基本论点也就非常清楚了,在他看来,枣花虽然很小,但是却能够结出果实;桑树叶虽然很柔,但是却能够用来养蚕;牡丹花长这么大有什么用呢?等到花败了以后,最后也只能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枝丫,谈何美观?
显然这个诗人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的,他之所以看重枣花和桑叶,是因为他们更加富有现实的价值;牡丹花除了花期开得好看之外,最后什么都剩不下,实在没有任何可夸耀之处。
而且从诗人的这个观点加以引申,我们还可以发掘出更深层的道理。就如同现在很多的人,在一生当中最好的年纪却不好好珍惜,最后只能收获“不成一事又空枝”的结局。虽然诗人在原诗当中并没有体现出这样的观点,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可以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相关知识
牡丹花为什么不能够成为中国的国花?它只是9个城市的市花
一朵牡丹花,一部大唐史
牡丹花的寓意、象征以及诗词画作。
牡丹花这样画才能显出它的雍容华贵!
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一一牡丹!
牡丹花作文800字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关于牡丹花的寓意和象征
牡丹花——雍容华贵的花卉之王(探寻牡丹花的花语与传说)
送花艺术:牡丹花象征什么意义?
网址: 牡丹花雍容华贵历来受人赞赏,但是一个宋代诗人却无情批判了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6118.html
上一篇: 绵花解释 |
下一篇: 雍容华贵冠群芳,国色天香唯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