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兰花名品故事(看有人喜看,网上找之)

兰花名品故事(看有人喜看,网上找之)

这是民国16(1927)年,上海,初夏的一天。滴铃铃铃,电话铃声在泰兴路张家花园的花工住处急促响起,一位二十五岁的年轻花工诸涨富抓起听筒在听:“喂诸师傅,阿拉是俞正泰油漆店的伙计,老板要我打电话,请侬立刻到伊屋里来一趟,有要紧事情同侬商量。”   诸涨富记得,四年前自己还在江湾花园干活时,有一天,主人徐甫荪陪同一位六十多岁的花友来花园里赏兰,他穿着十分气派,笑眯眯的神态,热情地直向诸涨富点头,还亲热地称诸涨富为“小哥”。他就是上海有名的玩兰老板俞致祥。  

自此相认之后,这俞老板便常来江湾花园赏花,并与诸涨富切磋兰艺。几年之后,双方感情尤深。有一次俞致祥说起他曾亲眼看到过上海兰家孔郁昭以800银元买下的那盆称作“荷鼎”的兰花,述说所开之花三瓣结圆,且收根放角,绿底上红黄相映的暖调花色,是那么光彩照人,真称得上是兰族荷型花中鼎鼎第一了。可惜的是此兰被几次易手,终于断了种。诸涨富不声不响,细细听完后插上了句话:“此兰没断种,先生所说的兰人我知道,他跟我还是同村邻里哩。他家里还有种留着的。”“什么,还有?”“嗯。”为人老实的诸涨富点点头,但他没有想到这样随口而出的一句平常话,却会让这俞老板三日两头的跑来江湾花园,向诸涨富表示愿不惜金银请求采办那兰农留种在家的另一块“荷鼎”。  

征得主人徐甫荪同意后,在民国13(1924)年春天里,诸涨富终于陪同俞致祥专程赴绍兴去找邻居商量,看在是同村老乡的面子上,之用500银元的价格买去了兰主人剩余在家的“荷鼎兰草,计六七桩之多。当然这个交易过程是极其隐秘的,俞致祥做出保证,不论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不吐露其真情,以免生出是非,因为先前那位郁孔昭老板曾经是这个品种的买绝者。俞致祥满怀喜悦,亲自把“荷鼎”从绍兴贾山头村带到上海,不露风声地养在家中花园里,其中的底细连好友徐甫荪都不让知道。他的心里蕴藏着一种独自占有的满足感和骄傲感,沾沾自喜地认为天底下除了我,还有谁拥有此花?为了与先前的“荷鼎”相区别,他便在“荷鼎”前面再加上“环荷”二字,全名称作“环球荷鼎”,其意即为天下第一。  

时空在瞬间便飞渡过了三个年头。却说诸涨富在接到电话之后当天下午便相约来到俞府。已是江南五月天气,却见俞致祥躺在床上还盖着厚厚的红绸棉被,一张青中带黄色的脸,两个高高隆起的颧骨,让人一看就知道病势不轻,诸涨富不禁暗自思忖:伢绍兴人把这病相称作“黄沙盖脸”,人病到这步田地,十有八九是要“翘辫子”的。俞致祥请来客人,却无力像往昔那样热情地接待,他伸手作个按下的动作,意请诸涨富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家人接着端来的不是茶水,而是一盆兰花。俞致祥声音嘶哑吃力地说着:“这兰中--之宝,也--跟我--一样了……” 啊,这不是三年前花了500块银元由自己出面从家乡弄来的“环球荷鼎”吗?坐在床边椅子上的诸涨富一面暗自回忆着,一面把上身凑近兰盆细细瞧来:这叶形矮阔厚实的兰株,老草已经黄褪,新芽却没有露出;有四桩兰草色已枯竭,其余几桩叶尖也已焦黑,叶凹里还可见长着白色的兰虱。诸涨富表面上虽未露声色,心里头却惋惜万分,他情不自禁地轻叫一声“哎唷!”这叫声虽不大,却还是让俞致祥听到了,他用力将双手撑起自己仰卧着的身躯,想坐起来说话,可是现在就连这点也做不到了。他只好睁着凹陷的双眼恳求:“小哥--无论--如何--你要--给它--寻条--活路。”啊,天下真有这样爱兰人!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却还惦念着盆里兰花的命运。诸涨富的心被深深感动了,一个大男人竞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他点点头,语气沉重地说:“放心吧。”便站起身来向床上的俞致祥深深的一鞠躬,俞致祥听了这话,脸上刹时飘过一丝儿快慰的云彩,在家人的陪送下,诸涨富捧起这奄奄一息的兰花,辞别了俞致祥,也正是这一次相见,成了他们间的永诀。至于这“环球荷鼎”后来的命运如何?待稍后再作交待。先来述说它被发现前后一段经过。

话说绍兴浬诸贾山头村兰农胡七十,自光绪辛丑(1901)年春天在余姚四明山上觅得春兰翠盖荷卖得一大叠白花花的洋钿以来,一直被村里传的沸沸杨杨,而且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翠盖荷”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村里人们不辞辛苦地去大山里寻觅这赖以发财的“活宝”,胡七十本人心里更如一句“呆子掘荸荠,吃了还想吃”的绍兴话。   可是打从自己后脑勺的辫子被剪去的那时起,他虽年年努力寻觅兰花,却始终再没遇上过像“翠盖荷”那样值钱的兰花,啊,要想再寻得好花?难哪!  

时光转瞬来到民国11(1922)年的农历春分,这该是山上兰花盛开的时节。胡七十辗转来到会稽山跟四明山交界的大山里--上虞县北端寻觅兰花。这一带虽然山峦重叠,然而海拔高度却大致只在六七百米之间,站在山巅向北遥望,依稀可见浩淼的钱塘江湾,水天一色,它好像张开的大嘴。前面起伏的山峦活像嘴边的一排牙齿,脚下的山头又恰似牙齿后边紧缩的舌头,因此原来称作大石埠山的这一带地方,慢慢被谐音代称为大舌埠山了。  

接连几天来,胡七十在大舌埠山里觅兰,饿了吃些带着的炒米粉,炒蕃薯干,再撮上几根萝卜条咸咸嘴。一天午后,胡七十坐在山间一块大青石上巴哒巴哒吸旱烟,忽然听见连续的狗吠声由远及近而来,刹那间只见一头野猪竖着脖颈上钢针似的鬃毛,没命地从他的面前不远处奔过,窜进了离前面约数百米远的山洞里。野猪受了伤,鲜血洒落在丛草间和石头上。眨眼之间一个手握火铳的青年山民汗涔涔地赶来就问:“阿叔可见到有野猪逃过?”“有,就在前边那山洞里,你只要顺着血路寻去,”胡七十用手点点地上。“能跟我一起去抓吗?要是捉住了,两人对半分。”青年山民干干脆脆一句话把胡七十的心给说动了,反正这几天里一直未能找到好兰花,心里沉闷,不如跟他玩一玩也好解解闷。两个人顺着血路寻找到野猪钻进去的那个山洞口。怎么抓呢?胡七十略作沉思后问青年:“你可听说过野兔有三个洞(狡兔三窟)?有个进洞必有个出洞,以备遇险时逃跑。”于是他们连捡带拔收集柴草一大堆垛在洞口,胡七十用干柴生起了火,再把湿柴草不断撒在火上,这时山间即刻升起来一条黑呼呼的烟龙,由于空气对流作用,滚滚浓烟就直往洞里灌,胡七十教青年守住洞口并不断向烟堆添加柴草,自己则去周围察看另一些冒烟的洞口,果真在十几步路远外有个萝口大的山洞在冒烟,他连忙搬写大石块,把这冒烟的洞口堵得严严实实,让烟只能从石缝中冒出,一会儿有急急会到老洞口 滚滚浓烟一团接着一团直往山洞里涌流,大约才过了两盅烟的工夫,那只受伤的野猪在洞里实在窒息难忍,突然窜出洞来,吃力地跑了八九丈路后便一头栽到在草丛中喘大气。啊,这么大的一个家伙,足有三四百斤喱,说时迟那时快,七十教青年赶快对着野猪前夹处再补了一枪,只见野猪踢了几下蹄腿终于不再动弹,青年砍来藤蔓绞成绳索,牢牢将野猪的前后脚缚住,胡七十砍来根毛竹作杠子,两人抬起野猪直往山下走去。  

当天傍晚,小山村里顿时热闹起来,老老少少纷纷赶来卡大野猪,有的还踢上一脚,咬着牙说:“这回叫你再来吃玉米,再去掏蕃薯。”胡七十在青年山民家里喝酒、吃野猪肉,而且还被留下住宿。酒饭之后,大家正喝着自采的苦丁茶,青年山民突然问起:“阿叔卡打过猎?”胡七十说出真话,自己在年轻时玩,但现在是来采兰花的,以补充家小的生活开销。几个年轻人一听是采兰花的,一个个表示愿带他上山。管保挖到好的,因为他们早听人说过,山上叫作“老鹰岩”的地方有好兰花生长着,但由于是悬崖,人难上去,所以多年以来外地虽有不少采兰人来过,却一个个都没敢爬上去,可眼前在座的青年人中间确有上去过的。第二天有个叫阿牛的青年带着胡七十上山,这阿牛正是那位青年猎人的兄弟。他们涉过流水潺潺的小溪,穿过荆棘丛生的山蛄,沿着渐渐陡峭的山势走向纵深。约莫走了两个时辰才来到“老鹰岩”下。“老鹰岩”上,林木黛绿,云雾蔽日,几块无比巨大的山岩高耸云头,岩壁里伸出苍松,悬崖上杂树露根,瀑布从涯顶挂落,哗哗作响,几只山鹰展开双翅凌空盘旋,时而还听到它们“嘘嘘嘘嘘”带有几分凄厉的鸣叫声,这里的环境既有光照有觉清凉,给人一种清幽、神秘的感受。  胡七十环视四周,根据自己多年的觅兰经验,确感到这一带是兰花生长的好地方,阿牛路熟,在山里上下自如,七十虽人到中年,但攀登起山来却仍身手不凡。可是惊心动魄的事终于发生了。正当胡七十两手抓住一棵松树时,突然两只山鹰轮番着朝他袭来,它们用利爪抓他的手,用带钩的喙啄他的头,要不是用手捂住脸,定然被啄瞎一只眼睛了。原来胡七十抓着的那棵松树上有个鹰巢,松树一抖动巢里的小山鹰受到惊吓便呜呜哇哇没命地叫,作为小山鹰父母的必然要来拼命保护。待胡七十放开那松树,一切便立刻平静下来。  两人终于来到岩顶,胡七十看了看被鹰爪抓出血口子的双手,咋看虽有写吓人却到并不觉得疼。他远眺脚下那壮观的山河,想起了年轻时在庙会上看到过的那出叫《白蛇传》的家乡戏,笑对阿牛说:“今天我们真成了取仙草的小青青和白娘娘了。”   

树底下生长这的兰花真不少,望去一簇簇、油亮亮的叶子中夹着兰花,它们放花正旺,任让胡七十尽情选择。不一会,眼前有丛叶子厚阔而带点弯扭的兰草映入他的眼帘,自然他会蹲下身子细细看上一会。这厚实细糯的叶质和深绿色有光的叶色,让人一看就觉得美,收根放角的外三瓣端稍有紧边;河蚌壳似的左右圆捧上自基部散射出条条红线,是那么的匀细柔和;白净的小刘海舌端缀个蹄形红弧,艳丽非常。确实与众兰不同。它们生长在潮润的黑土里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限于文化水准,胡七十面对兰花说不出像上海老板那样一套套文皱皱的话,但肚子里却非常清楚,这是个至今没人有过的兰中新荷,细糯的花瓣,红朴朴的色光,活像十七八岁的村姑丰润细细腻的脸蛋。甭再多挖,这已足够可卖个大价钱了。他强抑着内心的兴奋和激动,跟阿牛说一声“回家吧。”阿牛不解其意地问:“才挖了这么一点就走啊?”胡七十只说:“留下一些种,以后还可以再来挖的。”阿牛听了信以为真,便随胡七十慢慢从“老鹰岩”下来)……待到两人走在大舌埠山脚之时,已见大地沐浴在夕阳中。胡七十没有停歇,一鼓作气背这兰篓直往浬诸进发。回到贾山头村,胡七十照惯例将新,觅兰花分扯成两块,并将其中一块留植在家里莳养,径自带上五桩新采兰草到上海找老友冯长生,这是他们间曾订下的口头合同。到了上海,他肩挎兰篓正在亚尔培路口等电车的当儿,忽然看见一辆黑色闪光的英国产“奥斯汀”轿车直朝自己站立的方向开来,瞬歇便嘎然停在他的身旁,车中钻出个戴礼帽、穿隐缎子长衫的大老板,开口说要买胡七十的兰花。双方没讲多少话,胡七十就改变主意不去冯家,他坐上这“奥斯汀”随老板而去。这位老板正是当时上海大名赫赫的兰家郁孔昭。郁孔昭对着兰花细细看了一番:这琥珀色带淡红色晕的花朵和这宽阔壮实的兰草,相映成趣,透出一种非凡脱俗的气质,确觉新奇,便依800银元的出价留下整丛,买绝品种。并将这花起名为“荷鼎”,意即为兰中荷花之魁,一时轰动了整个大上海的许多兰家。  

可是由于爱之太甚,养不得法,到了第二(1923)年春天便褪了草,只剩兰草三桩,友人见了劝其赶快易手,后经兰家余致祥和唐驼介绍,以650块银元转让给上海另一位兰家秦采南手里。结果因病情不明,措施无效,这兰花如重疾病人越拖越重,不上一年工夫竞完全萎蔫。致使多少见过此花的人听了这消息感到百般惋惜。  回过头来再说说余致祥那盆“环球荷鼎”的命运究竟如何?却说那天诸涨富辞别了生命危在旦夕的余致祥,遵照所托带走了奄奄一息的“环球荷鼎”欲置放到自己工作的张家花园里好好莳养。半路上,他想到了要是以后老板徐甫荪见了说是他的,造成误会该咋办?他左思右想之后,转身去找唐驼,请唐先生暂管为好,唐驼欣然同意代养,只是要求诸涨富能多来看看。  半个月过去了,正凑上个好机会,诸涨富受到老板徐甫荪委托去常熟找兰家采集兰花和交换品种,自然他首先必去挚友席裕全先生家。席先生不仅艺兰水平高而且养兰的环境特优,他的屋前有个大荷池,屋旁又有假山,周围古木蔽天,环境幽雅,庭园南侧是两座花台。诸涨富想:我何不将那盆“环球荷鼎”送来此处将息。经商量,诸涨富再次来到常熟,专程把寄养在唐家的“环球荷鼎”送到席家莳养。席先生爱兰如子,为保住这个品种,不论浇水、施肥还是除虫、防病,各个环节总是格外管理的至善至精,还把细竹条插在兰盆边,以避免大风时兰花折叶受损,有特地为它建立档案,随时记下兰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在席先生的精心管护下,这盆“环球荷鼎”当年就发了两桩新草,几年里小草有发成大草,四年之后,它终于在席家放花。看着翩翩怡人的叶姿和幽芳清丽的花朵,两位兰友的心里该有多甜蜜啊!  

不少的人都知道这“环球荷鼎”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是诸涨富和席裕全两位艺兰先辈救活了这奄奄一息的兰中珍品,才使它得以传宗接代。

相关知识

春兰名品:宋梅的故事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
构建名品方阵 讲好品牌故事
春兰新花名品“金华梅”的故事
兰花各大名品介绍
兰花造假揭秘:看普通兰花,如何一步步造假成为名品兰花!
舟山兰花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之路
【中国兰花】 蕙兰名品图鉴 ② 新八种
春兰产地何处?有多少名品?咋判断优劣并挑选呢
古今兰花名品(修订版)

网址: 兰花名品故事(看有人喜看,网上找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001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昆华荷
下一篇: 云南保山春兰荷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