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大麦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大麦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黄剑华 陆瑞菊 何南扬 龚来庭 王亦菲 孙月芳 周润梅 开通知网号
【摘要】:以大田种植的大麦为供体材料,研究了影响游离小孢子活力和胚状体形成的因素。发现:分期播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更多的高活力型小孢子;在提取液和培养液内添加10mg/L秋水仙碱可以明显提高逆境下生长的供体植株花药中游离小孢子存活率,特别可以提高迟钝型材料游离小孢子存活力;离体麦穗3℃预处理20天后游离小孢子进行培养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多细胞结构(MCS)和胚状体(ELS),诱导培养基中添加完整小花,特别是四倍体材料的小花可以显著提高MCS和ELS的产量。尽早转移胚状体(2mm)可以提高绿苗分化力。利用建成的大麦小孢子加倍单倍体育种技术程序,育成了一批新品系、株系。利用游离小孢子诱变及筛选技术程序获得一批耐盐、耐酸铝的变异体材料。用CST(粘度)高的大麦新品系“花96-18”作基本原料,研制成保健食品“粗谷纤维冲剂”,已投放市场。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陈志伟;徐红卫;李颖波;王亦菲;陆瑞菊;黄剑华;大麦单株小孢子植株再生及胁迫培养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12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瑞菊,黄剑华,孙月芳,王亦菲,周润梅秋水仙碱对大麦离体培养小孢子存活与成苗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01年02期 2 黄剑华,陆瑞菊,孙月芳,周润梅,王亦菲早熟高产优质大麦花-30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0年01期 3 许智宏;黄斌;大麦花粉愈伤组织形成中的花药因子[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瑞菊,黄剑华,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何南扬,龚来庭应用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2年04期 2 杨富春;杨海益;不同品系大麦在剑川县中高海拔坝区的适应性评价[J];中国农技推广;2023年07期 3 陈雪芳;孙明;沈国卫;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品系89—31[J];上海农业科技;1992年06期 4 吴子佩;一个有希望的大麦新品系[J];大麦科学;1990年04期 5 S.M.Dofing;杨健;独秆与普通分蘖型大麦品系生长发育的比较[J];麦类作物学报;1993年04期 6 张鼎华;泾大一号大麦新品系试种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1981年05期 7 胡祖华,李洁,潘常智,李作安,王伟平大麦红8947-1新品系[J];作物杂志;1995年06期 8 黄如鑫大麦新品系单9516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大麦科学;2003年02期 9 张本能,王淑芬7个大麦变种和品系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10 赵新喜;黑色大麦新品系96717[J];专业户;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剑华;陆瑞菊;何南扬;龚来庭;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大麦遗传改良上的应用[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剑华;陆瑞菊;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大麦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技术与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高旭春;郭成亮;从进口大麦中黑尖大麦分离的部分真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周立秀;杜明炎;酶制剂应用于大麦型猪饲料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郭培国;李荣华;Michael Baum;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大麦抗旱相关的功能基因[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郭培国;李荣华;Michael Baum;干旱胁迫下大麦基因表达的研究[A];2006中国植物细胞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彦舫;朱进;李喜文;张亚兰;杨松涛;程肖蕊;野大麦耐盐变异体的筛选与鉴定[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8 施立安;浅谈玉溪市发展大麦生产的必要性及措施[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吴德志;张国平;海大麦基因组及其耐盐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10 吴德志;张国平;海大麦基因组及其耐盐机制研究[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谨;我国大麦进口增长的原因、冲击及贸易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2 谭琳元;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3 戴华鑫;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耐铝毒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婧怡;中国大麦进口贸易风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年 5 全晓艳;西藏野生大麦低氮耐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沈景林;野大麦抗性品种选育及转基因育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佐拉(ZAHRA JABEEN);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耐盐性的生理及遗传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张小愚;生物炭水提液对大麦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22年 9 蔡圣冠;西藏野生大麦铝毒耐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邝刘辉;海大麦基因组及其应用潜力研究[D];浙江大学;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昊华;美国引进大麦品系综合性状鉴定与育种利用研究[D];扬州大学;2022年 2 冯彩军;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影响的机理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2年 3 张纪;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籽粒性状间关系研究与评价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4 刘福䶮;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秀利;大麦麸皮中大麦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平;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夏雪;大麦磷高效利用基因的挖掘[D];浙江农林大学;2024年 8 王佳岚;三种栽培措施与内生真菌对“河西”野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22年 9 霍福临;野生大麦穗部发育的转录动态及其与栽培大麦的比较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10 初雷;酿酒大麦种质资源AFLP分子指纹图谱构建[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勇娣;大麦新品系可减三成氮肥用量[N];解放日报;2015年 2 本报记者 胡立刚;攀登细胞育种的高峰[N];农民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法伊莎;给大麦健康生长上保险[N];中国科学报;2021年 4 本报记者 谢楚楚;大麦升级内容战略:成立戏剧厂牌“当然有戏”[N];经济观察报;2021年 5 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张金伟;野大麦扩繁技术助力盐碱草地修复[N];科技日报;2023年 6 本报特约分析师 齐驰名;今年上半年我国大麦进口创历史新高[N];粮油市场报;2024年 7 记者 马爱平;中德大麦研究国际协作迈上新台阶[N];科技日报;2024年 8 记者 徐丹;我市一大麦选育及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N];驻马店日报;2023年 9 记者 孙蔚;大麦网被罚[N];中国消费者报;2023年 10 通讯员 肖杰文 记者 陈可;我市前3季度进口大麦增长迅猛[N];南通日报;2014年
相关知识
花粉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
基因转化技术在经济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花卉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杨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pptx
列举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阐述原生质体融合在园艺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进展与挑战
玢姬花的遗传改良技术有哪些?
网址: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大麦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