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民俗的解构、建构与重建——《中国民俗》述评

民俗的解构、建构与重建——《中国民俗》述评

《民俗研究》 1990年0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民俗的解构、建构与重建——《中国民俗》述评

夏一鸣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民俗学近几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门显学。自从文化由热趋冷、慢慢沉寂以后,许多研究语言的、心理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都纷纷把目光转注于斯,试图合力揭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谜。而且,一些传播媒介形如影视、电台、报刊等皆把“民俗文化”作为热门话题,乐此不休,甚至还有以民俗为招贴进行经贸活动,一时间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是进亦忧,退亦忧,民俗学研究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一鸣;民俗的解构、建构与重建——《中国民俗》述评[J];民俗研究;1990年04期 2 梁木森;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新成果——张紫晨《中国民俗和民俗学》简介[J];民俗研究;1986年01期 3 叶涛;《中国民俗史论》述评[J];民俗研究;1993年02期 4 中国民俗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齐涛新著《中国民俗史论》[J];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5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J];民俗研究;2020年01期 6 鲁;山东大学成立民俗学研究所[J];民俗研究;1988年01期 7 董晓萍;国家·历史·民俗:女性学者的民俗学遗产[J];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03期 8 龙圣;反思“礼俗互动”概念的生成及其研究实践[J];民俗研究;2024年04期 9 王雪;为学术与为社会——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研究的思想历程[J];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02期 10 李向振;徐才丹;郑远思;中国民俗学研究2022年度报告[J];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鹏;肖唐金;新文科建设赋能民俗学发展的作用与路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23年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域文化翻译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3年 2 丁昶;张珈敏;基于民俗学视角下的荣成海草房研究[A];2017中国室内设计论文集[C];2017年 3 安俭;刘慧;2015—2016年上海民俗学学科发展评议[A];上海学术报告(2015-2016)[C];2017年 4 柳田国男;关敬吾;王汝澜;民俗学研究的出发点[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5 梁国健;中国民俗的汉字思维——论汉字方块与思维模块的应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20-2021论文集[C];2022年 6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教授的题词[A];2014年09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肖立;礼失求诸野:论钟敬文的民俗学研究[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田克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退位与升温[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9 “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A];上海学术报告(2014)[C];2015年 10 周志金;唐更华;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沃土[A];“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重庆地方民间故事中的崇土观念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 2 吴迪;电影民俗学视野下的“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温玉多;民俗学视角下国产动画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王雪;村落生活中的麻将娱乐[D];温州大学;2018年 5 胡南;民俗学视角下的汉俄谚语文化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张涛;巢湖民歌的民俗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7 涂嘉瑜;读图时代背景下中国民俗元素在国企品牌传播中的呈现与运用[D];广西大学;2019年 8 戈梅娜;壮族牛文化的民俗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9 吕萌明;叶大兵民俗学研究特色初探[D];温州大学;2013年 10 肖玉兰;中国民俗风情翻译中的冗余不可避免[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清俐;探究民俗学研究新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2 记者 张清俐;开拓民俗学研究新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3 记者 潘玥斐;民俗学研究助力乡村振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明海英;探索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5 山西日报主任记者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张隽波;“历书,够你研究一辈子了”[N];发展导报;2018年 6 记者 查建国 实习记者 仝薇;提炼城市精神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张杰;民俗学研究迎来现代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岳永逸:民俗学是土地和百姓的学问[N];文汇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杨敏;民俗学研究“盯上”网络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朱振华;民俗学研究关注整体性民俗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知识

文化产业中民族文化的建构与现代意义——花腰彝女子舞龙的人类学分析
符号学视域下短视频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中国民俗别称之花卉等
多彩景观的解构与重建 ——看德国当代艺术家弗兰兹·阿克曼的绘画
2. 馆校联动高校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建构
民俗风物
民俗研究杂志
周日云图讲坛预告:与您聊聊花卉与民俗
中国民俗别称之花卉等.docx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机制

网址: 民俗的解构、建构与重建——《中国民俗》述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16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班主題:冬天里的梅花
下一篇: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