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这似乎是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的一件事,但经常有人仍然不当回事。
因为肺部感染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一段时间,86岁的赵先生(化名)出院回家第二天,又被救护车送回了市立医院西院区,经过紧急抗过敏、抗休克等抢救,老人才终于转危为安。而让老人处于生命危险中的只是半杯啤酒。
“老人住院时用了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回家后饮酒,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幸好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月8日,市立医院西院区呼吸内科病区主任兰淑娟提醒,过年期间,大家应做到“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据介绍,赵先生患冠心病和房颤40多年,近两个月因为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并伴有胸闷、憋喘,在市立医院西院区呼吸内科住院治疗,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而且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12月20日才好转出院。
2019年12月22日正值冬至,也是赵先生出院的第二天,他在家喝了半杯啤酒,没想到出现恶心、呕吐,而且颜面潮红、心悸、胸闷不适。家人紧急拨打120将老人送到医院。医生为老人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老人心肌酶明显增高,心电图提示“异位心律、房颤”,考虑心肌损伤。
医生了解到,因老人住院时曾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考虑“双硫仑样反应”可能性大。因此立即让他吸氧,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抗过敏、抗休克、补液等抢救,老人最终转危为安,脱离生命危险。
兰淑娟介绍,使用抗菌素后饮酒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主要是因为在体内代谢的头孢类药物接触酒精后,会影响酒精代谢,产生中毒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往往发生在用药与饮酒后约15到20分钟,持续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到1小时,严重者可持续更长时间。
双硫仑样反应危害较大,临床表现有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严重时可出现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吸吸抑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乙醇敏感者更容易出现。
双硫仑样反应常见药物:
1、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哌酮钠、头孢美唑钠、拉氧头孢二钠、头孢甲肟等十几常用药物,其中头孢头孢哌酮钠最容易发生;
2、硝基米唑类,比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3、其它抗菌素,比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包括饮料、食物、药物),如白酒、黄酒、啤酒、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尤其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包括脂肪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
那么,饮酒和吃药,到底间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兰淑娟说,一般认为饮酒后5天之内的人,吃头孢类抗生素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喝酒一周以后再服药是安全的。
此外,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解热镇痛剂类、利血平、抗癌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药物、降糖药、抗抑郁药、治疗关节炎类药物后,也是同样严禁饮酒的。
吃药别喝酒!别拿生命当儿戏!
有些食物比较特别,可能会跟你在吃的药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算轻的,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吃药的禁忌可比你想象的多,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哪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药效?
茶水
其中的鞣酸会与一些酶类药物和抗生素结合,失去药物活性,比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四环素、阿奇霉素等。
茶水中的咖啡因、茶碱还会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拮抗,兴奋中枢,加速心率。
咖啡
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中枢,降低催眠药疗效,还会与钙剂结合,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影响钙剂疗效,导致骨质疏松。
服用胃溃疡治疗药物的患者喝咖啡会刺激胃液和胃酸分泌,加重病情。
高脂食物
脂肪会抑制胃酸的分泌,需要补铁的患者,如果食用高脂肪食物,可降低铁剂的吸收,影响疗效。
但高脂饮食会延缓胃排空,促进胆汁分泌,增加一些药物的吸收,比如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和灰黄霉素。
高蛋白食物
在肠内消化时会产生大量氨基酸,阻碍左旋多巴的吸收,影响疗效。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
因此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甘蓝、菠菜、西兰花、卷心菜、芦笋、西芹、豌豆等,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
吸烟
不算食物,也要着重说一下。吸烟会使胃幽门收缩压下降,影响胃排空,使吸烟者食欲减退,并减缓口服药物吸收。
胃肠溃疡患者吸烟会影响溃疡愈合,加重病情,间接影响药物吸收。糖尿病患者吸烟可减少胰岛素吸收,需要增加20%左右的药量才能产生达到的药物浓度。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能加快药物代谢和灭活,使血药浓度降低,作用减弱。吸烟还会促进人体释放儿茶酚胺,减少药物吸收,影响疗效。
哪些食物可能加重药物毒性?
西柚汁
学名是葡萄柚汁,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成分,能明显影响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减少药物代谢和排泄,提高药物浓度升高,作用增强。
应避免与降压药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合用,以免过度降低血压。西柚汁也会使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浓度升高,增加肌肉毒性和肝毒性的风险,还会影响胺碘酮、布地奈德、环孢素等药物的疗效,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
醋
醋酸是酸性物质,与碱性药物合用会发生中和反应,使药物失效,比如碳酸钙、氢氧化铝、红霉素等。超过正常量的醋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会导致尿液偏酸性,容易形成结晶。
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合用,能使药物排泄减慢,活性降低,加重毒性。
吃药+喝酒可能有致命风险?
饮酒最常见的危害是与头孢类药物发生双硫仑反应。引起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另外,甲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异烟肼、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等降糖药、华法林、氯丙嗪等也能引起该反应。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药酒剂等含乙醇药物食物也不能与头孢等上述药物合用。
此外,乙醇可使维生素A、D、B1、B2以及地高辛吸收明显减少,疗效降低。使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氯氮䓬、奥沙西泮和三唑仑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的吸收增加,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乙醇通过影响药物代谢还能降低华法林、普萘洛尔、安乃近等药物的疗效。增加抗抑郁药的代谢产物而增加不良反应。
总之,请牢记“酒后不用药,用药不喝酒”。
吃药还有哪些必须要注意的?
很多人习惯用饮料、果汁送服药物,这是非常不恰当的用药习惯,除非药品说明书有写,因味道等原因可以用果汁送服,否则大部分口服药物都是用水送服。
服药后需要多饮水的药:茶碱类平喘药、利胆药、阿仑膦酸钠、抗痛风药、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服药后需要短时间内限制饮水的药:胃药硫糖铝、果胶铋、止咳药、舌下片、去氨加压素等。
不宜用热水服用的药:助消化药、维生素类、活疫苗、活菌制剂等。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重庆晨报、科普中国等
相关知识
86岁,猝倒在“慈善驿站”
啤酒+消费升级=精酿啤酒,酒花儿想做精酿啤酒的“大众点评”
这些盆栽少养,花是好花,就是不健康,家里有小孩老人,别忽视
啤酒花园+品质包间 青岛奥古特花园带来啤酒节别样体验
白酒+啤酒=易醉,怎么破解?
秋雨绵绵,这些花草千万不能淋雨,一不小心就空盆!
孕妇可以养花吗 这些花草孕妇千万不能碰
藿香正气水+头孢=死?专家怎么说
啤酒+白酒=自杀式喝法
啤酒不能浇哪些植物
网址: 头孢+酒=毒药!半杯啤酒放倒青岛86岁老人……吃药时千万不能碰这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8761.html
上一篇: 买东西. (1)小明要买其中两样 |
下一篇: 扩散!这样喝酸奶=喝糖水!致娃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