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罗塞蒂(1828-188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他的诗歌内省自观,远绝尘嚣,执着于探索人类激情的奥秘,沉浸于对爱、美与永恒的追求。他是十四行情诗高手,在戏剧独白和叙事歌谣方面,亦可比肩其文学前辈。他的作品以中世纪文学为滋养,上承浪漫主义,下应唯美、象征、颓废等潮流,观览他的诗作,就像观览一幅十九世纪英诗截面图。他的诗歌富有画意之美,很多作品或是为题画而作,或是配有他自绘的插图。
一首十四行诗,就是对某个瞬间的纪念
叶丽贤
但丁·罗塞蒂的十四行组诗《生命之殿》共有102首(含开篇),创作于1847年到1881年之间,几经修改和发表,在诗人临死前六月才最终定稿,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十四行诗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这个时期英国诗坛上的一部扛鼎之作。
《生命之殿》呈现的是诗人生命中一个个放飞情思的瞬间,它要在飞逝的流光中为诗人定立永恒的碑石,寻找他作为人、作为爱人、作为诗人的存在意义;它歌颂作者在无常命运中的狂热激情,在肉欲和灵爱之间的挣扎;它用迷离的意象、奇异的象征来描绘爱情的多重面向和复杂内涵。
《生命之殿》充满了诗人关于时间、爱情和人生的感官印象,有时因过于追求片刻间的印象而不免风格晦涩,但半明半昧、富有诗意的暗示仍然是这一组作品最主要的艺术优点。这一系列诗歌直接滋养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的唯美主义和颓废派创作;从沃尔特·佩特所撰写的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系列散文,奥斯卡·王尔德所创作的戏剧《莎乐美》中,都可以见到《生命之殿》的回响。
但丁·罗塞蒂为《序诗:十 四行诗》所作的插画,1880年
序诗:十四行诗
一首十四行诗,就是对某个瞬间的纪念,
它是来自永生之魂的怀念,献给一个已逝
而永不灭的刹那。不管作为涤罪的仪式,
还是可怖的预言,都只需留心这一点:
尊崇十四行诗自身难得的丰实圆满;
无论象牙或乌木,都可以刻下它的印记,
听由白昼或黑夜来决定;让时间来见识
它那绽放的花冠缀上明珠,华光璀璨。
一首十四行诗,就是一枚钱币:正面显露
它的灵魂,背面显示它需偿还的各种“力量”:
它可以回应“生命”的庄严诉求,献上贡物,
也可以作为“爱”的高贵扈从,呈上嫁妆;
或在冥暗的渡口,迎着来自地府的阴风,
它亲手付给卡戎一笔通向“死亡”的费用。
王座上的“爱”
我留意为心灵所喜、所有同根的“神能”:
“真知”的唇满含敬畏;“希望”的眼仰望上苍;
“身后名”振翅如雷,扇起已成灰的过往,
烽火腾起,惊吓走那飞来的“沉寂无名”。
“青春”曾被那对温柔的玉臂紧紧抱定,
相别已久,仍然有一丝金发,纤细柔长,
依恋难舍地留在“青春”的肩膀上;
“生命”总在编扎花环,置于“死亡”之顶。
“爱”的王座不在他们身旁;远远地飞离
如风起风落的聚散无定,离合悲欢,
他端坐在他们梦不见的无风的荫处,即使
“真知”是对爱的预知,“希望”是对爱的预言,
“身后名”因爱的缘故而更值得向往,
“青春”是爱的珍宝,“生命”是爱的香甜。
吻
在临死的病床上,是怎样窒塞的感官,
在无常的末路里,是怎样凶险的突袭,
才能夺走这具肉身的尊严,或剥下今日
这颗灵魂所披的一身婚典的衣冠?
听啊!我佳人的双唇正在我的唇间
弹奏和谐的乐曲,而这不正是俄耳甫斯
梦寐所求,当他头戴桂冠,用尽曲子,
只为吸引那张欲迎还拒、若即若离的脸?
在她的触摸下,我是个稚子;当她与我
贴胸相偎、恋恋难舍时,我长成男人;
她的灵魂望穿我时,我亦是灵魂;
我是神,当我们全部的生命气息相聚合,
扇起周身热血,直到爱的激情急奔如波;
那是火里包裹着火,神性包裹着情性。
但丁在贝亚特丽齐去世时做的梦(Dante's Dream at the Time of the Death of Beatrice),1871年
婚眠
终于,他们含着馨甜,从长吻里分开;
正如风雨过后,从闪着亮光的檐末,
几滴残留的雨珠突然悠缓地滴落,
两人急剧的心跳也同时渐趋缓怠。
他们松开贴合的前胸,如同双花盛开:
从相连的蒂向两侧舒展,缔结良姻的花朵
各自绽放;可他们的唇瓣,红艳如炽火,
虽然身体早已分离,却依然殷勤示爱。
他们沉沉地睡去,比梦的潮流潜得更深,
他们的梦看着他们沉落,悄然溜远。
慢慢地,他们的灵魂又游了上来,穿过润浸
在水里的日光和淹浸其中的浮物,向上游攀,
直至他醒来,惊奇地看着陌生的溪流树林,
更令他惊奇的是:她正躺在身畔。
情人的漫步
这六月天里,树篱上的娇花攀缠交绕,
四周悄无风息;两只手交扣相缠;
林间沉寂,枝叶静掩着两张相对的脸;
溪水飘溢着柳香,将天空深深地拉到
它的心怀;如镜的清眸正彼此映照;
在夏日的胜境里,光和云时刻都在变幻,
幻出新奇的景象;头顶同一片欢笑愁叹的天
为两颗灵魂,轻柔地搭起一座拱桥。
就这样漫步在小道上,两人优美的身形
带着缱绻难分的爱意倚靠着对方,
他们激情的心以“爱”为遵从的对象,
一同倚靠着他那永不变易的真情,
就如同云沫漫飞、蓝得深湛的天空
枕靠在浪沫平息的蓝色海平线上。
爱的一日
那些令人艳羡的场所熟知她的来去,
它们都十分不屑我这孤独的所在,
可如今,它们也一度被夺去她的风采:
此时,她正在此地。“爱”施展他的咒语,
以凌人的盛气迫使所有曾在此栖聚、
在疏离中虚度的时光从他身旁离开;
“爱”的韶光填满了此地留下的空白,
以他那和鸣谐奏、美妙悦耳的音曲。
她想起诸多前尘旧事,爱的精致唇线
荡漾着诉说的渴望,直到被激颤的火
所点亮,内心的话语展翅飞离她的唇舌;
我们就这样坐在这里,在爱吻之间
谈起忆起的往事,有时我们无言端坐,
等着那些被遗忘的前事向我们召唤。
但丁·罗塞蒂画作赏析
贝亚特丽奇的致意(The Salutation of Beatrice),1869年
画中模特:简·莫里斯(Jane Morris)
悬挂在女子身后的纸片上有一首意大利语十四行诗,出自中世纪但丁的诗集《新生》。这首诗的大意是:这位女子向别人致意时,多么温柔,多么真诚,即使听到别人的赞美,她也依然保持着谦卑的仪态;她就像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凡是注目于她的人,内心都会生出难以言传的甜蜜之情,都会不自觉地发生一声赞叹。
鲜花簇拥的女子(La Ghirlandata),1873年
画中模特:阿莱克萨·怀尔丁(位于画面正中)
在这幅油画里,罗塞蒂描绘了一位正优雅地曲起手指,轻轻拨弄竖琴的女子,她是爱和美的化身。环绕在她四周的是玫瑰,忍冬花,还有与衣袍的颜色难分彼此的绿叶。在身后守护她的是两位可爱的天使(扮演天使的模特据说是简·莫里斯的女儿)。
白日幻梦(The Daydream),1880年
画中模特:简·莫里斯(Jane Morris)
在这幅作品里,简·莫里斯变成了一位坐在树荫底下,捧着书黯然出神的女子。罗塞蒂在他所配的十四行诗中暗示,这位女子就像枝上的画眉一样,被困在悬铃木浓密的树枝所围成的深闺里。此时夏季已过了一半,树木还依然能抽出新芽,开出新花,只是不如春日那么鲜嫩或红艳。画中女子也正处于人生的暮夏中,热情还未消散,内心还会萌生各种遐思和幻梦,她就这样坐在望不到天空的荫影里,神思飞到了千里之外,却没有注意到时间正一瓣瓣地打落她手里的红花。
《生命之殿》
[英]但丁·罗塞蒂 著
叶丽贤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 作为画家的但丁·罗塞蒂,早已为中国读者熟悉,只要说起拉斐尔前派,人们总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但作为诗人的但丁·罗塞蒂,始终未被中国读者充分认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内此前尚未出版过他的任何诗集。现在,读者们可以通过《生命之殿》,一窥罗塞蒂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 全书无删减,完整收录102首十四行诗,中英文对照。译者对原诗作了详细的注释,方便读者理解和深度阅读。
※ 书中配有罗塞蒂所作的多幅油画、水彩画和钢笔画,并附有对画作的解释以及对诗画的比照。
※ 收录译者万字导读,从时代背景、文学渊源和文本角度对罗塞蒂的生平与诗歌艺术作了“百科全书式”的解读。
※ 典雅精装,封面烫金+触感膜,书中附有八幅全彩印刷的罗塞蒂油画代表作。
译者简介
叶丽贤,男,福建闽侯人,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助理研究员。译有《饥渴的想象:塞缪尔·约翰逊散文作品选》(2015年),曾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译文近20万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六位大咖
卡尔维诺诞辰百年丨文学大师的最新版传记,简体中文版来了
唯美主义运动的精华
没有一朵花是平白无故盛开的
象征主义绘画中的“繁花”
黑塞:童话是揭示生命永恒意义的最佳形式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艺术漫谈
蒂芙尼呈现 “斑斓之境”古董臻品展
花之语: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的花卉象征意义
网址: 但丁·罗塞蒂十四行诗代表作《生命之殿》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2698.html
上一篇: 2月14日是什么节日?情人节的由 |
下一篇: 节日送花:七夕节送女朋友鲜花有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