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民俗专家:元宵节曾是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民俗专家:元宵节曾是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民俗专家:元宵节曾是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我要评论

2015年03月04日 15:10:1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3月4日电(记者庞书纬)元宵佳节将至,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而在农村,各种社火、秧歌表演正热火朝天。

    民俗专家表示,传统社会中,元宵节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时间,因此有很多“情人节”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家萧放表示,在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稍显另类,主要娱乐项目都在夜间举行,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习俗恰恰相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情人邂逅的机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中国籍学者贺晏然告诉记者,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描写青年男女在元宵之夜相恋、相思的诗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欧阳修,曾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到元宵夜时,笔触也变得纤细柔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喧闹过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研究,在古代,元宵节同时也有“求子”即祈求生育的习俗,原因之一是花灯的“灯”谐音“丁”,即子嗣。而在有些地区,作为食物的元宵也被赋予了“求子”的象征意义,妇女甚至通过观察煮元宵时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元宵节原有的“情人节”“求子节”等特征逐渐淡去,但人们对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的期待却没有改变。

    “在现代社会,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更渴望家庭的温情,元宵节满足了千千万万家庭追求团圆、追求美满的心理诉求,这大概正是元宵节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吧。”贺晏然说。

相关知识

中国情人节(中国情人节)
“玫瑰汤圆节”: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交融
赏民俗闹元宵 元宵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七夕节是情人节吗?传说中的中国情人节
海南元宵节换花的由来 海南府城换花节的前世今生
花朝节历史变迁与民俗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元宵节花价上涨 情人节买鲜花提前预订最合算
近九成网友不过中国情人节 鲜花销售昨日“遇冷”
七夕:从女儿节到情人节,官方民间共同推动古老节庆新生

网址: 民俗专家:元宵节曾是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294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孩子出生后发现妻子HIV阳性,就
下一篇: 现代家居:节日花艺 营造吉祥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