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的快消食品消费国,但遗憾的是,中国本土却没有一家食品饮料企业能够跻身世界前十强。根据欧睿国际《全球100强快消大品牌》的报告,康师傅作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领军者,只能排到第12位,这意味着,全球快消食品的发言权,仍掌握在外国企业的手中,而且差距还很大。
前日,康师傅交出了2018年的成绩单,营收达到607亿,如果只看国内食品饮料综合企业的数据,康师傅无疑已经独孤求败,与排名第二的统一相比,一个康师傅的销售额相当于3个统一,但如果放眼全球,600亿的年营收规模就显得羞涩了。2月14日,正是西方情人节的日子,全球食品饮料行业老大“雀巢”公布了2018年的战绩:6186亿人民币,数字揭露了我们与全球食品巨头的距离:1个雀巢=10个康师傅=30个统一。
数据还显示,雀巢2018年的净利润约678亿人民币,如果以康师傅、统一2018年的利润数据来测算,在忽略增长的情况下,要挣到同样金额的利润,康师傅需要27年,而统一则需要68年,实际上,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差的不仅是规模,还有品牌的溢价能力。我们拥有14亿人口的市场,而相反,这个全球食品巨鳄,却是来自于一个只有850万人口的国度—瑞士,公开数据显示,雀巢98%的收入都是来自于国外。
谁不服就买谁华为任正非曾说:“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对于雀巢来说,“拿来主义”才是其得以百年不倒的源泉,有钱就是任性,雀巢自始至终霸气侧漏,谁不服就买谁,硬是靠着收购这种最粗暴却有效的方式,雀巢的市场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至今拿下了2000个食品饮料品牌,其中一半都来自于收购。
雀巢诞生于1867年,至今已有152年的历史,从一个生产婴儿食品的小厂起家,虽走过了1个半世纪,但收购战略一直是这个企业百年不变的传承,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站在世界之巅。雀巢的第一次收购试水,发生在1905年,被收购对象是一家美国的奶制品公司。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奶制品的需求猛增,这一定程度上成了雀巢发展的第一个契机,为了满足欧洲的需求供应,雀巢在美国本土并购了不少奶制品公司,并大肆建厂。
之后,雀巢又锁定了巧克力食品,收购了一系列的巧克力公司,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瑞士的凯雅,直到现在,凯雅也是高端巧克力的代表性品牌之一,时有出现在高端商超的进口食品展示区。1938年,雀巢得以在世界立足的自主开发的产品问世,雀巢速溶咖啡像一道闪电,迅速占领了咖啡爱好人士的食谱,“一家独大”已经很多年。就以中国为例,2018年雀巢速溶咖啡的市场份额是72%。
1949年,雀巢与瑞士本土的一家食品公司合并,正式改名为雀巢食品公司,确定了其食品饮料的业务定位,然后雀巢全面开始了买买买的全球扩张之路,60年代,雀巢购入冰激凌、冷冻食品公司;70年代,购入饮用水公司;80年代,购入糖果、调味酱等公司;1996年,雀巢的全球营收已经超过300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2018年,连星巴克也没有逃脱,零售业务被雀巢收入囊中。
如今雀巢旗下食品饮料已经涵盖了咖啡、饮品、奶制品、保健营养品、烹饪食品、巧克力、糖果、冰激凌、瓶装水等几乎所有快消食品,力压百事、可口、达能等傲视全球。
2000个品牌的庞大家业,怎么管买很简单,只要有钱就行,但是买到手后如何打理才是最关键的,否则雀巢再大的家业也不够造的,这么庞大的家业,雀巢却在长达152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出现过重大的灾难性决策失误,尤其是其收购的企业或者品牌,都为雀巢提供了加分。这背后,雀巢一直贯彻的“总部集中、市场分散”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核心。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管理方式就是,当地消费者都感受不到自己平常消费的某个食品已经被雀巢收购了,也就是说,雀巢总部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决定买不买以及花多少钱来买,而买了后怎么经营,地方自己看着办。这种模式有一个基础的前提,就是总部不能操之过急的要短期利益,而是看长远发展。幸运的是,欧洲企业的管控理念一向如此,于是才有了雀巢。
多少国产品牌被变更了国籍雀巢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比较早,上世纪初的1908年就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不过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则是从80年代才开始的,彼时雀巢开始在中国找厂商合作建厂,其带来的一些食品加工技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食品业的发展。当然,雀巢也没有忘记使用其最重要的一样武器—“收购”,据不完全统计,已被雀巢装入囊中的知名国产品牌就有7个。
1999年,雀巢首秀购入了太太乐鸡精80%股权,同年又拿下广州五羊冰激凌97%股份,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只是小试身手,那么进入了21世纪后就是雀巢大展拳脚之时。2001年,雀巢购入国内第二大鸡精生产商四川豪吉60%股权,完成了对中国鸡精市场的布局;2010年,云南山泉70%的股份被拿下,在西南区域瓶装饮用水站住了脚跟;然后2011年12月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糖果60%的股份,拿下了一个老牌糖果品牌。
除了以上的购买大部分股权,雀巢也有全资收购的,2011年雀巢公司先是拿下银鹭花生牛奶60%的股份,之后逐步增资到2018年6月完成了全资收购,如今的银鹭已经是100%的外资。而2012年4月,雀巢以118.5亿美元的天价全资拿下了惠氏奶粉。虽然这些品牌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已发生变化,但得益于雀巢的“本土化”经营策略,无论是太太乐、豪吉,还是徐福记、银鹭,仍然是不变的味道。
“以不变应万变”,这是雀巢150多年的经验总结,所以它一年赚走6000亿,而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鸠占“雀巢”的大戏也不是不可能上演。
加油吧,国产巨头们!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都2032年了,为什么雀巢还在用植脂末?
康师傅“裸瓶无标签”饮品背后,低碳环保已成大势
雨水+色素+糖精=康师傅绿茶?
免疫力食品怎么做?我们共收集了50款全球新品
应对过敏难题,雀巢持续推进研发及创新
康师傅4p营销策略分析
从参展商到合伙人,从主销地到主创地,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开放机遇与红利
生产全球60%的茉莉花:广西小城离“世界花都”还有多远?
【深度】“人造肉”来了,它是我们饮食的未来吗?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28年
网址: 我们与全球食品巨头的距离:1个雀巢=10个康师傅=30个统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3871.html
上一篇: 今夜の月が美しい=我爱你? 日本 |
下一篇: 王者荣耀花木兰情人节特工皮肤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