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龙眼花性分化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龙眼花性分化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龙眼花性分化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摘要】: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属于无患子科龙眼属,亚热带经济类果树。龙眼花属于杂性花,即同一植株上开放雄花、雌花和两性花。龙眼花发育是在共同的两性原基基础上,通过选择性的分化与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实现的,在雄花中雄蕊正常发育,雌蕊败育;在雌花中雌蕊正常发育,雄蕊败育。研究这一现象的机制,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雄花,促进雌花,解决龙眼雌/雄花比例小造成龙眼树体营养浪费的问题,提高龙眼产量。我们以“红核子”龙眼为实验材料,应用透射电镜、高效液相和细胞化学三种手段,通过对比观察龙眼花发育中雄花和雌花内的雄蕊和雌蕊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测定雄蕊和雌蕊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和分析雄蕊细胞内钙离子分布的变化,对龙眼花的选择性发育机制提出了细胞结构和生理方面的解释。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观察了龙眼雄花和雌花发育过程的雄蕊和雌蕊的相互消长变化。结果表明,雄花是在发育到雌蕊和雄蕊等长时,雄蕊迅速生长,雌蕊出现败育,并不断萎缩;雌花也是在发育到雌蕊和雄蕊等长时,雌蕊子房迅速膨大,柱头伸长,雌花雄蕊出现了四个药室,药室不膨大,药丝不伸长,处于停止生长状态。整个性别分化决定过程在萼片开裂前已经完成。2、用显微镜结合厚切片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系统地观察了龙眼花发育过程五个时期雄花和雌花中雄蕊和雌蕊器官结构中组织—显微—亚显微三个水平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性原基时期,雄花和雌花没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在造孢时期,雌花雄蕊的造孢细胞部分败育、药壁中层缺乏淀粉沉积、维管组织不发达都会造成雌花雄蕊的发育不正常;四分体时期,雌花雄蕊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部分不正常,导致四分体败育,胼胝质呈黑色,小孢子发育不均一。雌花雄蕊的绒毡层提早解体,导致小孢子营养不足,无法正常分裂,中层和内壁细胞完全解体,细胞壁不加厚,孢子囊塌陷不能正常发育,都会影响小孢子正常发育;小孢子发育时期,雌花雄蕊的中层细胞解体过快,中层细胞壁不加厚、小孢子外壁被破坏,都会导致部分小孢子败育;小孢子成熟期,雌花雄蕊内部结构被破坏致使小孢子不能发育成熟。雄花雌蕊的发育主要是珠心不能正常发育,珠心细胞发生PCD,导致雄花雌蕊早期就停止发育,后来子房细胞也解体,整个雌蕊呈萎缩状态。3、用焦锑酸钾结合钙离子后形成沉淀的细胞化学技术,结合电镜技术观察了雄花和雌花雄蕊器官细胞内部钙离子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造孢时期,雌花雄蕊的造孢细胞膜和细胞质内沉积钙颗粒,会导致部分造孢细胞败育,是造成雌花雄蕊停止发育的一个原因。同时期,雄花雄蕊的中层细胞液泡膜上和细胞壁中沉积钙颗粒,则有助于中层细胞的正常发育,这是促进雄花雄蕊药壁正常发育的一个原因;四分体时期,雌花雄蕊四分体细胞内有钙颗粒沉积会导致小孢子发育不正常,这是雌花雄蕊不能正常发育的第二个原因,雄花雄蕊的中层和外层细胞内膜上沉积钙颗粒有利于小孢子的正常发育;小孢子发育时期,在小孢子外壁沉积钙颗粒将有助于小孢子的发育,沉积在小孢子内则会导致小孢子败育;小孢子成熟时,在小孢子外壁沉积钙颗粒应减少或者没有,有利于成熟的小孢子结构完整,沉积在小孢子内则会导致小孢子结构被破坏。4分别测定了发育过程中雄花和雌花内雄蕊和雌蕊的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分析表明,造孢时期,高水平的腐胺能促进雄蕊正常发育,致使在雄蕊和雌蕊的竞争中,对雄蕊有利,使雌蕊在竞争中失利,发生PCD;四分体时期,雄花雄蕊中高水平的腐胺有助于四分体正常发育;小孢子发育和成熟时期,雄花雄蕊中低水平的腐胺,可以保证小孢子正常发育成熟。亚精胺在两性原基期、造孢期及四分体时期和腐胺作用规律相同,后期对雄花雄蕊小孢子发育和成熟的影响作用较腐胺小。早期低水平的腐胺有利于雌蕊发育,其原因是雌花雄蕊中低水平的腐胺去除了雄蕊在竞争中的优势,没有了优势的雄蕊竞争,雌蕊才正常发育。腐胺后期对雌花雌蕊正常发育作用比较小。在雄花发育后期,高水平的腐胺有助于雌蕊更快地萎缩。亚精胺的作用是在雄蕊败育的前提下,高水平的亚精胺有利于雌蕊正常发育,大孢子母细胞时期,高水平的亚精胺利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正常完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1290318664393818112

1 鲁旭东,刘华英,萧浪涛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J];生物学教学;2004年12期 2 李六林;张绍铃;多胺在植物花发育中的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6期 3 陈杰忠;刘运春;叶自行;胡又厘;冯奇瑞;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06年02期 4 梁文裕,陈伟龙眼胚珠多胺含量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3期 5 邱义兰,刘如石,谢潮添,杨延红,徐青,田惠桥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J];实验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6 谢潮添;杨延红;邱义兰;葛丽丽;田惠桥;白菜核雄性不育系可育和不育花药中Ca~(2+)的分布[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6期 7 杨筱珍,陈耀星,佘锐萍,王子旭多胺与细胞凋亡[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2期 8 李广华环境对于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9 郑茂钟,杨延红,郭娟,邱义兰,谢潮添,田惠桥烟草花药发育过程中钙动态分布的初步观察[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罗瑞鸿,李杨瑞,黄业球,苏国秀,蔡炳华,陈少珍龙眼顶芽多胺含量变化与成花关系初探[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1 徐祖进,朱德炳,许伟东,朱国庆,廖剑秋龙眼花期的“四怕”与“六保”[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年03期 2 贺力波;2011年广东茂名市荔枝龙眼花期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1年05期 3 刘剑秋,张清其,吴文珊,林文群龙眼花粉营养成分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年03期 4 庞国彩;谢东丽;陈清西;陈伟;龙强;龙眼花芽与叶芽差异蛋白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年03期 5 王长春,柯冠武,黄进华东壁龙眼花序发育和花朵分化次序的观察[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88年02期 6 黄石连;冯建平;韩冬梅;郭栋梁;吕新民;李建光;不同品种龙眼花营养成分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22年06期 7 潘学文,李建光,李荣,古河祥,戴宏芬控制龙眼花量的壮花保果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0年01期 8 周钰通;吴昊旻;戚进;龙眼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峡药学;2018年11期 9 陈继福;龙眼花栽培平菇[J];食用菌;1985年03期 10 李真;毕朝斌;花香蜜甜果满坡——北流市见闻[J];农家之友;2011年05期 1 郭尚;王秀英;大棚西瓜果实发育及影响因素[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任吉君;王艳;周荣;曹毅;于湄;碟瓜花芽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董玉光;朱丽华;陈龙英;乙烯利对迷你桔瓜雌性化效应研究初报[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纪念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成立十周年、祝贺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中国召开[C];2009年 4 巩芳娥;张进德;汪海;辛国;虎云青;核桃疏雄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郭素英;张兴国;侯瑞贤;孙涌栋;毕喜红;苏承刚;黄瓜性型分化机理研究进展[A];重庆市园艺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丽华;董玉光;陈龙英;乙烯利对迷你橘瓜雌性化效应研究初报[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刘文睿;谢大森;江彪;彭庆务;赵芹;冬瓜第一雌花节位遗传规律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陈国保;2008年初极端寒冷天气对荔枝龙眼成花的影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邓干然;李明;连文伟;龙眼鲜果肉热风干燥的试验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卿艳梅;李长友;曹玉华;龙眼剥壳的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知识

龙眼、荔枝和红毛丹花芽及花性的分化与调控
龙眼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光质调控植物开花时间和花性分化研究进展
花卉2n配子的形成及细胞学机制研究进展.doc全文
黄瓜花芽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四季花龙眼花芽分化期营养动态变化的研究
中国桤木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Ⅰ)
酿酒酵母菌群体分化和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
植物细胞学基础
植物激素调控花分生组织维持及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网址: 龙眼花性分化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41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学2植物细胞
下一篇: 四川萱草属植物细胞学及繁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