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

【别名】橘刺粉虱。 【目科】同翅目,粉虱科。 【学名】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分布】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山东、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吉林、重庆、四川、贵州、深圳、海南等地。【危害对象】芍药、牡丹、风信子、玉簪、山茶、九里香、玫瑰、白兰花、兰花、米兰、桂花、蜡梅、月季、丁香、桃花等花木。 【危害征状】以幼虫群集叶背,将口针刺人植物组织吸取汁液;严重时,每叶有虫数百头;因粉虱的排泄物常导致枝、叶发生煤污病,使枝、叶发黑,枯死脱落,影响生长。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橙黄色,体表有一层薄白粉,复眼橘红色;前翅褐紫色,有7个不正形白纹,后翅较小,无斑纹,淡紫褐色;体长1.O~1.3毫米。雄虫体较小,在背面亚缘部有刺毛10对;雌虫有刺毛11对。 (2)卵:长椭圆形,弯曲;初孵时黄色;孵化前深黄色,长1毫米左右,有一短柄直立在叶面上;孵化后卵壳仍附着在叶片上。(3)幼虫:初孵时体淡黄色,扁平圆形。体周缘呈锯齿状,尾端有4根尾毛,稍后渐转黑色,体躯周围分泌白色的蜡质物;幼虫共三龄,从体长也易区别。(4)蛹:椭圆形,初化蛹时乳黄色、透明,后渐变黑色。蛹壳黑色,有蜡质光泽,周围附有白色绵状蜡质边缘,背中央有一隆起的纵脊,背盘区胸部有4对刺,腹部有lO对刺。亚缘区雌虫有ll对;雄虫有10对,向上竖立。管状孔显著隆起,呈心脏形。【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三龄幼虫在叶背上越冬;翌春3月中旬至4月上旬越冬幼虫老熟化蛹,不久羽化为成虫;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其他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以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除1~2代发生较整齐外,其他各代发生均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羽化时从蛹壳背面作“┴”字形裂开飞出,蛹壳留在叶背上;成虫白天活动。羽化后便能交配产卵。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虫;成虫期1-6天。卵多散产在叶背上,卵基部有一短柄与叶片相连,使卵直立在叶面上。每一雌虫产卵约20粒。卵期第一代20天左右,其他各代为10~1 5天;初孵幼虫善爬行,但活动范围不大,常在卵壳上停留数分钟,然后在卵壳附近取食危害。二三龄幼虫即在寄主上固定寄生。成虫寿命仅2~4天,成虫喜湿度较高的环境,常在树冠内幼嫩枝叶上活动。凡杂草丛生、树冠过密、通风不良时发生严重。【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清除杂草,合理疏枝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粉虱的繁殖。 (2)药剂防治:幼龄期,可喷施15%哒螨灵乳油l 000-2 0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或25%灭螨锰乳油1 000倍液,应着重抓住第一代幼虫的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黑刺粉虱黄蚜小蜂、红点唇瓢虫、黄盾捕虱蚜小蜂、东方长棒小蜂等。( 中华园林网)

分享到: 0

相关知识

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对茶树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揭秘:四川橘园主要粉虱类害虫如何为害及防治措施
花友专用秘籍:如何消灭花卉刺吸式害虫(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粉虱)
粉虱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可持续治理技术透视
有效治理作物蚜虫、飞虱、粉虱经典的配方,值得拥有。
粉虱如何预防?
粉虱如何治疗?
花友專用秘籍:如何消滅花卉刺吸式害蟲(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粉虱)
园林植物主要刺吸式害虫的危害与防治PPT课件.ppt
刺吸式口器害虫识别与防治.ppt

网址: 黑刺粉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43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简述各类环境因子对植物侵染性病害
下一篇: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