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薛理勇 上海滩杂志公众号
花朝
“花朝”是指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的日子,如白居易《琵琶引》:“春光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天来了,为了迎接和庆祝“花朝”的到来,古人特地设立一个“花朝节”,也叫做“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至于这位“花神”是谁,古代许多事情出自传说或民间故事,说法很多,似乎谁也讲不清楚。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仲春十五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不过,上海和许多地方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如《同治上海县志·卷一·岁时》:“二月十二日花朝,剪裁赏红、张花神灯。”
早春二月,江南地区春寒料峭,乍暖还冷,许多春季开花的植物还没有开花,因此,二月十二名曰“花朝”,实际上是无花可赏,为了迎接和庆祝“花朝”,人们就制造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气氛。顾禄著《清嘉录》初刻于道光十年(1830),是记录以苏州岁时行事为主的著作,在《百花生日》中说:“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纸上,谓之‘赏红’。”
初刻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上海人张春华著《沪城岁事衢歌》中也说:
春到花朝碧染丛,
枝稍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
画阁开尊助赏红。
花朝节到了,但是人们无花可赏,就剪纸为花,吊挂到树梢,“纸花”随风飘扬,确确实实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娘儿们在楼阁上张贴红纸、花纸,喝喝老酒啜啜茶,也算是看见了一派春回大地的新气象。
《沪城岁事衢歌》还说:
日夜笙箫步绿塍,
珠楼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
妙擅江乡算伞灯。
作者注释:“灯之盛于二月者,俗谓‘花神灯’,又名‘凉伞灯’。灯作伞形,六角,间有圆者,镂刻人物、花卉、珍禽异兽,细于茧丝,而缨络须带,无不精妙,却皆以纸为之,惟吾邑有之。谈笺亦邑之土产。”上海的“花朝”除了吊挂纸花,张贴红纸,还制作“花神灯”,这种灯形似凉伞,也叫做“凉伞灯”。花神灯以极细的竹篾为骨,糊以上海特有的“谈笺”,精雕细刻、精妙绝伦,是上海特有的工艺品。
“谈笺”是一种特殊的书写纸,《松江府志》中说:“吾乡谈仲和笺,捣染有秘法。盖其祖彝斋公伦得之内府,其孙梧亭授之仲和者也。妍妙精法,在古蜜香、冰翼之上。董玄宰(即董其昌)谓:其润而绵密,下笔莹而不滑,能如意者,今多赝造者。”谈伦,字敬仲,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人。明弘治进士,官湖州知府,有政绩。谈伦从内府学到一种制作专用信笺纸,秘传几代,到了他的孙辈开始生产,仿制者层出不穷,后失传。
古代的二月十二花朝节算不上是大节日,只是人们盼望明媚阳光,庆祝春天的到来。不过,花朝节留下的传说和故事不少,值得发掘与研究。倒是谈伦是上海古代的名人,“谈笺”和用它制作的“花神灯”是上海地区特有的手工艺品,不知道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有没有它们的名字。
薛理勇
上海花朝节祭祀花神活动
(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制作:冯 晔
原标题:《【百年风情】二月十二是——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