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0 00:12:08 已编辑 浙江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波德莱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时刻都有两种要求,一种趋向上帝,一种向往撒旦。对上帝的祈求或是对灵性的祈求是向上的愿望,对撒旦的祈求或是对兽行的祈求是堕落的快乐。”在《恶之花》中 ,这种充斥着死亡,蛆虫,空虚,污秽的病态美学更是被淋漓尽致的诠释。
《恶之花》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含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成善与美。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蚀和侵害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和反抗精神,激励人们与自身的懒惰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他生活在恶中,但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而是用批判的眼光正视恶、解剖恶,提炼恶中之花。所以,恶之花就如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它本身是美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但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正是在这种丑和美的强烈对比之下,美才令人向往和追求。
阅读《恶之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丑恶”之物本能的回避和抵触,从而很难走入作品,与作者共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诗歌中大量使用的“象征”和“隐喻”,尤其是其中大量引用的宗教意象。虽然这是西方文学作品的普遍特点,但对于不了解基督教文化的我们进行阅读时,就会产生一些困难,就如我们在阅读但丁的《神曲》需要借助大量的注释理解一样。但也正因如此,我们不会对波德莱尔在《恶之花》明目张胆地渎神的行为产生惊讶和不解,而这也就大大降低了作品所带来的审美效果。
在基督徒的世界里,“罪与罚”的观念根深蒂固,具有叛逆精神的波德莱尔虽然在创作里常常不把上帝放在眼里,但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的他却没能摆脱“原罪”的观念,为此他在诗中希望人类可以回到“原罪”以前的状态,渴望获得“救赎”,但越是渴望,越是沉浸于不可得的痛苦之中。
波德莱尔在诗歌中描绘丑恶的事物时,看似是带着一种兴奋的、激动的,接近于狂热的情绪。但带给人的阅读效果却是恐惧的、惊骇的甚至是恶心的。可以说,作者并不是想通过诗歌给予人直接的快感,而是要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负面的情绪,再通过更加深入的思考将这种情绪释放,从而得到审美愉悦,这样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作为一个诗人,波德莱尔真实地度过了他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一生。幸福与悲哀、成功与失败、热情与冷漠、强大与软弱在他身上汇成了一部交响曲,使其遍尝了人生的五味,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他对家庭对社会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孤独,他在情感上的不幸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消沉和堕落。然而,波德莱尔具有非凡的意志和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集人类的智慧和超凡的灵光于一体,顽强而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并把内心的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大搏斗、大较量用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道路,揭开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以至于而今我们在阅读《恶之花》时,仍然为波德莱尔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所震撼。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倦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关知识
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美学观
恶之花:比亚兹莱插画艺术
《法兰西》:无法直视的“恶之花”
它美丽鲜艳,在古埃及被称为“神秘之花”,也被称为“恶之花”
邪恶之花是什么意思(邪恶花语叶)
《恶之花》真凶曝光:花园埋尸,抓住保姆杀人毛骨悚然…
十大邪恶之花 盘点花语最恐怖的十大花卉
【第五人格】剪刀手爱德华造访庄园 舞女迎来联动紫皮“恶之花”
孽海之花 丑恶之花——也谈《金瓶梅》的美学价值
1966年,英国学者卡尔松,《当代美学及其对自然美的遗忘》一文,正式开启了西方环境美学的研究浪潮。
网址: 恶之花——美的另一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0620.html
上一篇: 直面生命的境遇 |
下一篇: 超现实主义音乐剧《疯狂花店》,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