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遗址是凝固的红色历史、活着的革命事迹、流动的革命精神,见证着宁波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2021年,在庆祝建党百年前夕,市委党史研究室再次对全市革命遗址进行了普查,甄别、增补革命遗址81处,我市革命遗址数量达到507处,位居全省前列。这些红色印迹第一时间在宁波史志网站和市大数据开放平台公布。
近年来,宁波采取专项资金补助、加强监督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等举措,积极开展革命遗址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努力做好保护利用文章。
加大保护利用专项资金投入。根据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情况,2017年至2019年,2021年至2023年,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85万元,同时拉动各地配套资金1亿余元,有效保护或实质提升全市革命遗址50处。专项资金的设立与使用,激发了各级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积极性。镇海区设立了经常性的革命遗址管理经费,北仑区、慈溪市设立了区(市)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近三年来,除市级专项资金及其配套资金外,区(县、市)和村镇先后投入6600余万元,对35处革命遗址进行了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展陈内容进一步丰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市有306处遗址设置了标识,慈溪市率先实现现有遗址标识牌全覆盖。北仑张人亚党章学堂、故居及墓,宁海县梅花村会议纪念馆2处革命遗址经过改造提升后入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0处遗址入选市级党史教育基地。2处遗址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遗址列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逐步实施党史教育基地数字化。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党史教育基地86个,其中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5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71个;区(县、市)级党史教育基地158个。2022年初,我市逐步推进市级党史教育基地数字化工作,先后遴选5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进行VR全景视频制作试点,分批次推进,并逐步扩大到馆藏文本、视频、音频、照片、展品、展板、解说词等基础资料数据化的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18个党史教育基地制作了360度VR全景视频,19个基地建立红色地图,13个基地设置了数字二维码,拍摄了42部红色影片(短视频)。下一步拟出台《宁波市党史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从建设标准(含数字化)、申报条件和程序、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并探索建立退出机制。
积极开展革命遗址活化利用。以“铸魂立根”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革命遗址作用,使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阵地和全市人民的红色精神家园。先后编撰出版了《浙江省革命遗址通览(宁波市分册)》《宁波红色旅游指南》《宁波市党史胜迹图志》等。2021年,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宁波月鉴》推出红色旅游介绍。各地也先后出版多部革命遗址类书籍,如《鄞州红色印记》《鄞州党史教育基地通览》、慈溪红色印迹专题选篇《不能忘却的记忆》等,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注入红色动力。
积极发挥遗址社会教育功能,2021年以来,全市各地先后推出各类关联革命遗址的红色线路34条,59个遗址列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设红色课堂近2700次。全市革命遗址共接待教育参观团队7000余批次,接待总人数近260万人次,其中接待中小学生85万人次。
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紧密结合,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融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村发展,提升了乡村知名度。2021年,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被列为国家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单位。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我市还有奉化区松岙红色旅游基地等4处省级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江北区冯定纪念馆等8处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等8个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海曙区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18处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引领我市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本版文字和图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相关知识
重视工业遗址资源保护开发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促进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宁波市化学农药减量 做法和成效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椰贝丘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
塔山遗址、花岙兵营遗址、渔山灯塔等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强我国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
一“廊”连千年“花开”大遗址——河南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建设观察
曲福田在淮安结合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立法调研开展“四下基层”
为“花朵”再筑一道健康成长的安全网——宁波市北仑区关工委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工作
网址: 宁波市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1354.html
上一篇: 青龙:保护长城“四字诀” |
下一篇: 广东建设绿美保护地 勾勒人与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