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字的由来,就会更喜欢、更推崇我们的汉字。”7月25日晚,汉字设计师霍者在深圳中心书城以“字由字在——趣谈汉字美学”为题开讲,并带来了自己的新作《说文解篆》,与读者分享博大精深的汉字美学世界。
新作重新解读《说文解字》
霍者是中华汉文字美学首倡者、著名汉字设计师,特聘研究员,于深圳梧桐山设立汉文字美学中心。2009年撰写《文字欲》,2012年创办国内第一本汉字美学刊物《汉文字创意》杂志,2016年于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卷),后参与编撰《汉字美学史》。他还担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汉字符号研究院副院长,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儒家文化研究会理事,其汉字美学教育已被引入多所院校。他编著的最新作品《说文解篆》近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中下三卷。
霍者介绍,在《说文解篆》中,他根据自己学习汉字的经验,针对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把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部首重新分类打散重排,分成动物、植物、器物、人类相关等各个类别,并标注汉字拼音、释义,辅以甲骨文、金文等,让现代人学习《说文解字》、学篆变得便捷简易,有望成为“学篆第一书”。中国汉字学权威任学礼教授给予本书很高的评价:“《说文解篆》一书在深报集团的出版正当其时,结合甲、金文来解‘篆’,梳理了文字字源演变的源头……《说文解篆》是我看到的极具学术和实用价值的一套文字学专著,其出版发行对读者学篆将大有裨益,值得大力宣传推广!”
重新感知汉字美学
在讲座中,霍者还分别介绍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行、草、楷等书法的演变过程,而对字体、字义的认知,也随着人们视野的变化在不断推进。 “我们现在来读《说文解字》,因为有了对甲骨文、金文的认识,我们可能会更好地理解许慎的本意,甚至能了解到许慎解释未尽的意义,去认识这些字的本来含义。”他还举例道,以往人们认为隶书成熟于东汉,而海昏侯出土文物显示,早在西汉,隶书就已十分标准成熟。
当前的时代,汉字进入了以“识别”为主的时代,不少人对汉字字根的规律性认知欠缺,渐渐远离书法美学,但霍者认为,汉字不仅仅是我们使用的工具,它自有其美感:“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他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对汉字字根字义的认识,重新去感知汉字美学。
对于传统书法的学习,霍者也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建议,学书法不要从楷书学起,从楷书学起,即使一开始能学得很好,但是这样对文字的理解和对书法境界的提升却非常有限。因为楷书是文字高度成熟的最后一个阶段,一旦有了楷书的思维就很难跳出其影子。学书法应该从篆书入门,打好传统笔法的基础后再慢慢向隶书的方向走,之后再回到楷书,这样从长远来讲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傅山曾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