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2 . 饮酒礼仪 饮酒礼仪演变为宴饮时的道德规范, 形成中国酒文化的显著特点。 《礼记·乡饮酒礼》记载了四种乡饮。 酒文化乡饮酒礼分为6个阶段: 商量宾客名次, 告知、催邀、迎宾; 宴饮开始, 宾主互相敬酒致礼; 然后按尊卑长幼秩序依次相酬, 尽欢为止; 席间乐曲演奏分为升高、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 宴罢, 要为宾客送行, 日后还要往来拜谢。 酒文化 通过这套程序,把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感情统统纳入礼的规范之中,教化人们互相亲睦,尊长敬贤。 酒文化 唐代时,凡由地方官举荐的赴京应试者,地方官要设宴欢送,宴席间必须演奏《鹿鸣》之曲,诵《鹿鸣》之歌, 所以称为“鹿鸣宴”; 另一种乡酒礼由地方官依照朝廷颁布的《乡饮酒礼》实行, 以宣礼教, 消除一些人酗酒无度的恶习。这个习俗一直沿用到清代。 酒文化3 . 婚丧酒俗 大多数汉族地区在下聘时,必须有一坛笼装坛酒,称为“酒海”。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定亲时请媒人带酒到女方家边饮边谈,女方父母如果饮了媒人的酒, 就表示同意。 不仅在求亲、订亲时少不了酒, 婚礼中就更少不了酒。 酒文化 《礼记》中记载新婚夫妇以一个瓠(hu)分成两个瓢, 各执一片, 盛酒漱口, 表示相亲相爱。饮“交杯酒” 浙江绍兴地区还流传一个风俗。 “状元红”; “ 女儿红” 中国民间将婚礼称为“ 红喜事”, 丧礼称为“ 白喜事”, 豁达地看待生老病死。 酒文化 4 . 节日饮酒 我国传统节日离不开酒, 酒在我国节日饮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正月初一,先秦时期有宫廷祭祀宴饮、民间喝春酒的习惯,到汉代始正式被列为节日;南北朝时正月初一有饮屠苏酒、椒柏的习俗。立春日,古人常以黄柑酿酒。正月十五上元日,唐代有门前插柳枝,按柳枝所指的方向供奉酒肉,以示祭奠。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除夕等所有节日无不饮酒。 酒文化 我国的少数民族更是在各种节日中必要饮酒, 以示庆贺。 如蒙族农历八月末举行马奶节, 赛马饮酒; 藏族藏历年人们用“卡不寒”、熟人参果、牛羊肉、青稞酒待客庆贺。 酒文化五、酒与政治 我国古代酒与政治有着极深的渊源。许多皇帝因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亡国。夏桀、商主纣王。 用酒赏赐下属也是上层统治者笼络下级, 施恩示德的常用手段。古代君王常设宴备美酒招待群臣。历代政治家都运用酒宴作为政治活动的一个手段, 通过宴会上的交锋达到其政治目的。 “ 鸿门宴” 历史上也有人通过沉醉酒乡逃避政治斗争。魏晋时期的阮籍 历史上最有名的“ 杯酒释兵权” 是酒在政治斗争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一个例子。 壁画《鸿门宴》(部分) 皖南明代木雕《鸿门宴》 酒文化六、酒与文学、文人 早在汉代, 酒与人们的生活就已经关系密切了, 酒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邹阳、扬雄各自作有《酒赋》, 扬雄还写有《酒箴》。 汉乐府诗以酒为题的也不乏其例, 《杂曲歌辞· 饮酒乐》、《四厢乐歌·上寿酒歌》、《鼓吹曲辞·将进酒》、《杂曲歌辞·乐府歌》等作品借歌咏美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感慨。 酒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量诗歌与酒有关。晋代陶渊明咏酒的诗作很多, 如《饮酒二十首》、《连雨独饮》、《述酒》等多以酒为题, 抒发绝意仕途的豪气, 感慨人生多舛, 归隐田园的恬静与豁达。相传西晋人刘伶嗜酒, 作有《酒德颂》。 酒文化 唐代咏酒的诗歌更是蔚为大观, 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人都有相关诗歌传世。 杜甫《饮中八仙》中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愿醒”;“会须一饮三百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文化 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张旭书法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
相关知识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花灯》
花卉植物与传统节日民俗.doc
小班元宵花灯教案
部编版《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两篇(附同步练习).docx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教学幻灯片.ppt
花卉植物与传统节日民俗
设施园艺学教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
花卉植物与传统节日 民俗(10页)
花卉与传统民俗:花在不同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角色
插花与花艺设计配套教程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
网址: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教学教案.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3303.html
上一篇: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PT课 |
下一篇: 福州再现花朝节传统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