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又不是清明,《芒种》歌里为什么要烧纸?

又不是清明,《芒种》歌里为什么要烧纸?

最近很火的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终于开播上线了。尤其是表情包女王上海姐姐黄龄的《芒种》,旋律就来得个抓人,而且歌词非常讲究,显然不是一般的流行乐水平。

仅仅第二句歌词『烧去纸灰埋烟柳』没想到就与一千多年前的吴越有很深的联系。明明不是清明?这个芒种烧纸是为了个啥花头?

收听: http://music.163.com/song?id=1369798757&userid=20180213

01 红楼梦里芒种节 饯花神

我们现在的芒种,没有许多讲究了,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笔下,芒种这天有一项重大的习俗,就是饯花神,顾名思义,就是送花神,因为从花朝节开始,到芒种节,是百花盛开的一个最美的时期,过了芒种,百花开始凋落,预示夏季的到来。原文是这么说的: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一天,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桃羞杏让,高高兴兴地来为花神饯行。唯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顾影自怜,以葬花的形式来纪念花神退位,并吟出一首“花落人亡两不知”感天动地的《葬花词》。

然而 红学界对“芒种节祭饯花神”一事,也没搞清楚当时是否有此风俗。不过中描写的“祭饯花神”场面与花朝节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无此民俗,作者是借此暗指宝玉生日,但没有任何可靠根据支持此说;有人认为《红楼梦》这个情节是根据我国古代曽盛行一时的“花朝节”风俗描写的,但“花朝节”的时间在二月十二日或二月十五日,一般为惊蛰、春分期间,与芒种节相去甚远,极有可能是花朝节习俗渐渐遗失后的一个弱化版本的存在。

02 什么是花朝节?

花朝节是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花朝节由来已久,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古代典籍中很多,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风土记》言:“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指的是二月十五日。唐代把花朝节的日期定为二月十五日,并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并列为三个“月半”佳节。宋代把花朝节提前到二月十二日,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不过,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梦粱录》记载中,则依然因循旧习:“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及至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而南方的花朝节则多在二月十二日。

根据历史记载,唐宋以来,花朝节这天,人们都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闺中女子还有剪彩花插头的习俗,明代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

到了清代,花朝节又产生了“赏红”之俗,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载:“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蔡云《咏花朝》亦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红楼梦》描写的“芒种节祭饯花神”的场面,确实与上述对花朝节风俗的记载类似,不仅有清代的“赏红”风格,也有明代以前的“簪花”习气。

03 花朝节与吴越

杭州是花朝节习俗起源最早、延续时间也最长的城市,这大概与杭州的优美山水和浪漫习俗有关。根据东吴人周处(周处除三害主人公)的记载,最起码在东吴时期,吴越地区。浙江就有了纪念花朝的风俗。唐宋元明清历代典籍中,关于杭州花朝节的记载史不绝书,清代杭城内外还专门建有两处花神庙。千百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或二月十二)百花生日,杭州民间都要为庭园中的花木挂红披绿,就是把五颜六色的绸布条或纸条系挂在西湖周边的花枝上,或者系在木棒上插在庭院或室内的花盆里,以示庆贺花神诞辰。入夜则在西湖周边或贵胄园林的花树上张挂“花神灯”,通明的灯火与红花绿叶相映成趣。花朝之夜,也是青年男女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诗酒风流的绝佳时刻。

清代中后期,全国各地的花朝节习俗渐渐冷落了,到了近现代,只在一些偏远的省份和少数民族群体中尚有遗存,但杭州是个例外。从吴越立国、宋室南渡至今,杭人长期保持着四时赏花的习俗,孤山探梅、马塍看花,荷塘泛舟、湖山寻桂、重九赏菊、苏堤玩芙蓉等。不仅西湖锦山绣水之间总是花团锦簇,杭州的花草产业更是历经千年而不衰。南宋时期杭州就有了有官巷口花市和东西马塍花市,尤以东西马塍花市为盛。据《梦粱录》记载:“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圃,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之状”。东西马塍位于秦亭山后西溪河两岸,南起松木场,北至余杭塘河,东邻湖墅,西近古荡。据明代所修《西湖游览志》记载:“马塍之地,土细敏树,适宜种植花卉。杭城四时花卉皆产于此,居民世代从事花卉业者,不计其数,故以‘马塍花窠’闻名”。

03 开始烧起了香 与 纸

拜吴越钱王推崇的佛教所赐,我们东南佛国的花朝节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渐渐起了一些变化,逐渐为“西湖香市”所取代。到元明时期已十分繁荣。

“西湖香市”又称“三山香市”,即祭祀天竺山观音大士、小和山玄天上帝、法华山东岳大帝的仪式。届时不仅杭城茹素人家,十之八九都要赶来烧香,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各地外乡香客,亦成群结伙络绎前来,规模之盛大古今中外闻名。 有意思的是,“西湖香市”的起止时间,与“花朝节”完全一致。据明代修撰的《西湖游览志》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尽于端午”。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也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尽于端午。”这种时间上的一致,恐怕不是用巧合所能解释的,必有其演变交替中密切联系。 不同于大家的去寺庙仅仅烧香,在江浙一代,我们还会烧纸,也是一个保留以久的传统。吴越悠久的佛教历史,不少被作为歌词的素材。所以《芒种》歌词实在是不简单,不仅写了花朝节,也写了上香的佛教习俗。赞赞赞!!

最后总结下,《红楼梦》中记载的这年“芒种节”是四月二十六日,与端午节的五月初五日并不重合,但相距不远。阴历一年为354天,而公历则为365天,每年要少11天,然后通过置闰解决。这样,芒种节基本在农历四月二十至五月初十间(闰年除外),下一年比上一年提前十一天,遇闰年再调整回来,如此循环往复。因其始终在端午节前后徘徊,亦可统称“芒种五月节”。这个“芒种五月节”,对于吴越人来说,按照“尚古风俗”,乃是花季结束、“祭饯花神”的时间,也正是“西湖香市”隆重结束的日子。大概也只有吴越人,能根据当地习俗,写出这一时期“芒种节祭饯花神”的场面。

笔者考证,洪昇与《西湖游览志》的编撰者田汝成以及明末清初的张岱,生活年代所去不远。田汝成以及张岱的著作中,均有关于“西湖香市”的记载,而不见“祭饯花神”的记载,说明那个时代“祭饯花神”已经不甚流行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洪昇才特意交代是按照“尚古风俗”描写的,脂砚斋也才批注“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所谓“尚古”,就是效仿古人之意,说明当时民间多着意“西湖香市”的散场,“祭饯花神”行为并不普遍;潇洒文人要想“祭饯花神”,也只能按照古人的记载去效仿。

编写:吴浙生

参考资料

西湖香市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6%B9%96%E9%A6%99%E5%B8%82/6164962 芒种节祭饯花神与杭州三山香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3fc720102ysgd.html

相关知识

芒种习俗:芒种为什么要送花神
芒种送花神风俗 芒种为什么要送花神
凤冈县花坪镇:敬献鲜花替代焚香烧纸,这个清明更“清明”
清明祭奠新方式:留下烧纸,送一盆鲜花
清明节气为什么要种树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清明祭祖,你认为鲜花替代烧纸怎么样?:祭祖烧纸钱
清明鲜花寄哀思 观音寺街道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
一样清明 别样风景
芒种送花神

网址: 又不是清明,《芒种》歌里为什么要烧纸?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67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婺源熹园首届傩舞花神节 彰显文旅
下一篇: 【您有新消息】【多年生花棒种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