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第一节 实验室;;;准备实验室;缓冲室;无菌室;;*;*;*;*;;*;第二节 仪器与设备;冰箱;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天平;搅拌器;蒸汽压力灭菌锅;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3、无菌操作设备 ;*;无菌接种箱;恒温振荡培养箱 ;摇 床;5、细胞学鉴定设备 光学研究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1、玻璃器皿;2、金属材质用具;*;*;※大量营养元素: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 C、H、O、N、P、K、Ca、Mg、S等9种 ※微量营养元素:占干物质重量的0.1%??下 有的只含0.1mg/kg Fe、B、Mn、Cu、Zn、Mo、Cl等7种;1.大量元素 N是蛋白质、酶、叶绿素、维生素、核酸、磷脂、生物碱等的组成成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P是磷脂的主要成分。培养基中常用KH2PO4 NaH2PO4等。 K对碳水化合物合成,转移,以及氮素代谢等有密切关系。;Mg、S、Ca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又是激酶的活化剂,对核蛋白体结构具有稳定作用; S是含S氨基酸的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Ca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对细胞分裂,稳定质膜结构有显著作用,此外,Ca及钙调素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2、微量元素 在微量元素中,铁的使用最大 : ◆一些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铁(EDTA-Fe)鳌合物防止铁的沉淀; 硼与蛋白质合成、糖类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 铜是某些氧化酶的成分,能够促进离体根的生长 锰参与植物的光合、呼吸代谢 钼参与氮素的代谢 氯是光合作用水光解的活化剂 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或激活剂参与代谢的调节。;(三)有机营养成分;1.碳源 碳源物质包括糖类物质、醇类物质和有机酸,以糖类物质最重要。 糖类物质特点: ◆具有热易变的性质 ◆利于吸收和利用 ◆使用浓度一般在2%—5% ◆提供能源和调节渗透压;2.维生素类;;4.肌醇;(四)植物生长调节剂;1.生长素类 ;2.细胞分裂素类 ;3.赤霉素类和脱落酸;;;;;*;*;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2、White培养基 ◆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 ◆ 1963年作了改良,提高MgSO4的浓度和增加硼元素 ◆无机盐浓度较低 ◆使用广泛 ◆在生根培养、胚胎培养中有良好的效果;3、B5培养基 ◆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 ◆含有较低的铵盐 ◆较高的硝酸盐和盐酸硫胺素;4、N6培养基 ◆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设计 ◆ KNO3和(NH4)2SO4含量高,不含钼;第三章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为了减少工作量,减小误差,最方便的方法是预先配制好不同组分的培养基母液。 ;1.配制母液原则 相同类型的试剂混合; 易形成沉淀的药品分开; 母液浓度要适宜; 用量要认真计算和核对; 药品要准确称量。 ; 2.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3.激素母液的配制 ;二、培养基的配制 ;1、取出母液并按顺序放好。将洁净的各种玻璃器皿如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移液枪和玻璃棒等放在指定位置; 2、取一只容量瓶,放入配制培养基总量的1/3左右纯水,将母液按顺序加入,并不断搅拌; 3、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定容; ;4、将定容的培养基倒入容器中,加入蔗糖和琼脂,并加热使其完全溶解; 5、调整pH; 6、将培养基分装倒培养器皿中,封好瓶口; 7、灭菌,用高压锅灭菌(121℃,15~20min)或过滤除菌; 8、灭菌后待高压锅温度下降到50℃以下时,便可以取出、冷却凝固后待用。 ;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三、培养基的保存;四、培养条件;第三节 基本操作;;3、金属用品洗涤;1.灭菌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灭菌干热、湿热、射线处理、物
相关知识
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
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
【植物工厂化育苗】
(推荐)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工厂管理)花卉工厂化育苗技术.pdf
园艺植物的工厂化育苗与工厂化生产.pptx
《工厂化育苗》课程标准
育苗工厂
《工厂化育苗》课程标准.pdf
网址: 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87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14853.html
上一篇: 【一线调研·乡村见闻】“植物工厂 |
下一篇: 央视新闻:“植物工厂”改变传统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