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墨竹画概说.doc
中国历代墨竹画概说 在书法上,古代小篆“竹”的写法是“个个”,许多研究墨竹画法的艺术家,常常误认为这是写竹叶的“个”字结组,因为“写竹不离个,每个个,都要破”,这是墨竹最通常的口诀。但是经过仔细的排比,知道“个个”字所表现的实在是“竹笋”而不是竹叶。在笋类植物之中,竹子最为有名,所以造字的聪明人就写作竹笋茁生之状。至于以“个”宇作竹叶结组的单位,那是墨竹画法的一种演进,而且这项技法上的演进,是很晚期才形成的,时间当在明代前后,与象形的竹笋无涉。 但是墨竹的画法却与书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这二者所使用的工具:笔、墨、绢纸大都相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毛笔,它特别合适于表现竹叶的形态。李衍《竹谱详录》上的“实按而虚起”,把画竹叶的要诀一句话就包括尽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墨竹画的诞生,和毛笔的特殊构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没有毛笔,中国的花卉画中的墨竹成就不能如此出类拔萃。平心而论,这话原不过分。 在花卉之画目中,墨竹一门又可以分作两支:一是白描双钩,一是墨色挥洒。前者我们以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徐熙《雪竹图》为例证。后者是通常所谓的墨竹正宗,我们将详加论述。 《雪竹图》纵151.5厘米,横99.2厘米。用双钩法画竹。画出雪后修竹挺拔耐寒之状,石后主干三枝。皆不见梢顶左右几枝细竹,婀娜呈姿,配以奇石老柯,开枯木竹石之先河。主旨在细细钩勒。能见雪后竹干挺秀、竹叶迷离披拂缤纷之情。 画家之观察细微。具见慧眼空灵触物生趣之意,右下角之断竹披离,洞见自然真貌,真得“天籁”之境;石后树旁竹叶丛披,一片生意森然四出,和上半部之竹叶交错掩映,直把雪后粉妆玉琢群竹挺拔之生意充沛达出,是中国墨竹画中之精品。在石旁竹干之上有倒书“此竹可值黄金百两”字样,可见画家得意满足之情,同时这也是画跋历史上最早的珍例,不能轻易放过。 原画标题为《五代雪竹图》。观察其写实精神之认真,应该是公元10世纪的一幅名画瑰宝。虽无名款,但谢稚柳先生以落墨法定之为徐熙,应该是一项很合理的推测。希望将来有进一步的研究所得,为这件墨竹神品更增光采! 继之而来的北宋文同,号称墨竹的祖师,他有《墨竹》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指的是墨笔挥洒的写竹法,和上面所说的双钩雪竹不相雷同。 这一枝“俯而仰”的倒垂竹图天下闻名,而且还闹了双包案。因为在广东省博物馆中也有同样的一幅,也是归于文同名下。比较研究的结果,我以为两幅俱真。因为画家得一张好的构图十分不易,得意的构图时常一画再画,有时且不止只画两张,如元代李衍的《纡竹图》就曾画了四张。 但是若进一步追问这二者孰先孰后。我则以为广东省博物馆本占先,而故宫博物院之本在后。原因是后者有翻叶的画法而前者则无。翻叶的技法比较进步,所以故宫博物院的一本当是后来者居上。 而且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一本。在画的左侧保存得较多。故宫博物院的一本则切掉了的部分多一些,这当是由于保管情况的关系。若依元代吴镇《竹谱》十九开上之“悬崖倒垂竹”之所载,还可以再向悬崖上方部位续作推究。不过,只由现存二图之造诣和精神观之,中国的墨竹画在北宋11世纪之时,已经成熟得卓尔可观了。 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倒垂竹上有“文同与可”和“闲静书室”两方印记,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则在左下侧有“文同戏墨”的墨痕,可知二画与文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同和苏轼是姻亲,两人的关系密切,在当时“文画苏题”是一段文墨美谈。我们在苏氏的文集中还可以找到不少题文同竹的诗文。很显然的文同的墨竹在当时已卓著高名,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至今犹令人玩昧不已: 北宋的京城开封,那时叫做汴梁,有一座有名的禅寺,那名刹的主持道臻净因禅师已经退院多时,不复再问寺庙中的杂事。有一天,这位老主持忽然叫人把一堵照壁洗刷得干干净净,而且粉刷得平平整整,原来他是请来了文同先生来给他画了一铺墨竹。人家问他用意何在?他说:我正是要艺术家来画“一片清凉”,要以此代我说人世佛法――后来大家管这一铺墨竹叫做“清凉说法图”(原文见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二)。 写竹子可以代替说法,文同的艺术可以改变世道人心,这倒是蔡元培先生揭橥的“美育代替宗教”的最好例证,由此可以想见文同墨竹的造诣高超。 苏东坡先生从文同学画墨竹。有一天他在作监考官的时候,就用案上的朱砂画了一幅朱竹。同伴们都取笑他说:错了错了,世上那有红色的竹子?苏东坡笑道不错不错,世界上是没有朱色的竹子,但是我请问诸位,世界可也有墨色的竹子?――这不但是机锋,而且是十分耐人寻味的艺术理论。 元代的墨竹大家,第一个就数李衍,他不但是艺术家,而且是科学家。因为他曾写过一部《竹谱详录》,把竹子分门别类的一一剖析。同时他也是大政治家,他曾到安南地方去做外交官,就把安南的竹子种类及画法,一到编到他的书中来。他有《方竹图》,现藏在美国纳尔森美术
相关知识
吴镇画墨竹自称戏写 提出心手两相忘
15张图带你了解中国历代花鸟画
=国画大师陈明谋墨竹欣赏
水墨竹兰画《双清图》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说
15张图带你了解中国历代花鸟史
第1章插花艺术概说(12节).ppt
郑板桥为什么画竹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不是因为他爱竹
“墨竹”题材作品为何至北宋起被历代文人墨客倾心
画兰传说.doc
网址: 中国历代墨竹画概说.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18064.html
上一篇: 墨竹通景图 |
下一篇: 墨竹图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