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菊花的起源与发展(完)

中国菊花的起源与发展(完)

菊花种苗景茂2022-02-27 10:35

  3.花型演变

      菊花花型之间的演变较为复杂,花瓣的类型、数量、大小以及弯曲的程度都会影响花序的构成形式。由于古人在对菊花的分类与鉴赏上多以花色为主要标准,对花型的描述相对较少,因此各种菊花花型在历史上出现的早晚很难界定。在刘蒙的《刘氏菊谱》中,记有'金铃’菊,似属今日的托桂型品种;'白荔枝’,似属今日的蜂窝型菊。在《范村菊谱》中记有“玉球’菊,似属今日的反卷型品种;还有'绣球’菊,似属今日的圆球型品种。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有'紫牡丹’,似属今日的莲座型品种;'金芍药’,似属今日的荷花型品种。在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还记有“报君知’,似今日的龙爪型品种;'醉西施’似今日的舞环型或垂珠型品种。在各个菊谱中,关于花型的记载不甚详细,这对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菊花花型的演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总体上来看菊花的花型由单瓣至重瓣,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方向,应是没有大的疑问的。

        刘蒙《刘氏菊谱》中有:“凡植物之见取于人者,栽培灌溉不失其宜,则枝叶华实无不猥大,至其气之所聚,乃有连理、合颖、双叶、并蒂之瑞,而况花有变而为千叶者乎?”说明当时古人栽培菊花时对品种中出现的重瓣类型,“亦疑所变”。刘蒙解释是人为培育和选择的结果。古人在栽培菊花时不仅关注花型上出现的一些奇异变化,还对其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培育。在鉴赏菊花品种的同时,亦对花型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尤其是文人,他们不仅喜欢肥厚宽瓣类型,也偏好一些细管瓣清瘦品种类型。肥厚丰满型的菊花有“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纷葩晔晔”的繁华富态之美。然而在很多咏菊诗文中,菊花是以清瘦、高洁的形象出现的,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句“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可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好一个“黄花瘦”。

  4.花香演变

       据前人考证,陶渊明所处时代的栽培菊具清香,在此家菊出现以前,古人就注意到野菊的芳香了。汉武帝的《秋风辞》中有“兰有秀兮菊有芳”,魏文帝曹丕则有“惟芳菊纷然独荣”的句子。而唐诗宋词中提及菊花香味的内容亦不少。唐代郑谷的咏菊诗句“露湿秋香满池岸”,王建的“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黄巢的《题菊花》诗“蕊寒香冷蝶难来”,李清照的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等。诗人以“秋香”“冷香”与“寒香”等来形容菊花的香味,大概是因其在秋季傲霜而放,凌寒而开;而“暗香”则显示了菊花香味的幽淡清雅。

         在各个不同的菊谱中,也有一些具有芳香的菊花名品的记载.如刘蒙的《刘氏菊谱》记载有'木香’菊,《范村菊谱》中记有'龙脑’菊(“香气芳烈,甚似龙脑,故名”),《群芳谱》中有'檀香球’'麝香黄’'黄木香’'龙脑’等具有香味的菊花名品。清朝末年,省有人培育出'梨香°菊、蜡梅香’菊和'玫瑰香’菊,但恐均已失传。就中国目前约3000个菊花品种来看,具有特色香味的菊花品种寥寥无几。

         中国菊花品种的发展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质资源、地理条件、环境气候等是菊花品种发展演变的客观物质基础,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文化思想意识与审美观点、行为活动模式和育种技艺等对菊花品种发展演变有着积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菊花品种资源是历代人民精心培育的成果,并且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联系愈来愈紧密。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菊花的起源与品种演化将有更深入科学的认识。(完)

      感谢《中国菊花的起源与发展一文》的作者菊花种苗景茂,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技术性全面的、美好的菊花科普知识。能在赏菊时多些指导,多些认知,是一件收益匪浅的好事。

相关知识

中国的传统菊花栽培起源和花文化发展
菊花的起源与品种形成研究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花卉的起源与发展
菊花起源之争:原产地在中国 唐朝传入日本
园艺的起源和发展.pptx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盆景起源与发展.pptx
《中国菊花全书》
关于菊花的那些事儿(二)——菊花究竟如何起源

网址: 中国菊花的起源与发展(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185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高海拔地区最适合种植的8种花卉
下一篇: 菊花起源之争:原产地在中国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