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

一种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

一种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以及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保育和扦插繁殖技术。

背景技术:

2.秋海棠属(begonia l.)植物全球约有1800余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也有分布。中国是秋海棠属植物种类自然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知并发表的种类243种,其中216种为中国特有的分布种类,约占中国分布种类的89%。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秋海棠属植物尤其突出,已知并发表的种类122种,约占中国自然分布种类的50.2%,其中89种为云南特有的分布种类。
3.秋海棠属植物花朵艳丽,叶形千差万别、几乎包含了植物界所有的叶形,叶片斑纹丰富多样、色彩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极为优良的草本观赏花卉。作为室内观叶植物,秋海棠属植物盆花近年已倍受青睐,而且评价越来越高,在日本被著称为

盆花之王’。无论是植物园、公园、公共绿地,还是私家庭园,只要有条件建温室就有秋海棠属植物的收集和展览,仅日本就有22个可以参观展览秋海棠的植物公园。从业者、爱好者以日本的秋海棠协会为中心群英荟萃、纷纷育种,以观赏叶片为主的b.rex系列品种全球约2224品种,其中在日本育成的品种198个,引种栽培315品种。
4.许多国家一直很重视对秋海棠属植物的研究,英国格拉斯哥植物园引种栽培的秋海棠属植物达500多种,荷兰、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收集保存了较多的野生种。在杂交育种方面,自1857年玻利维亚秋海棠(b.boliviensis a.dc.)被发现以来,国外学者以此为中心,采用原产南美安第斯山的皮尔斯秋海棠(b.pearcei j.d.hooker)等7个野生种进行错综复杂的杂交育种研究,大约150年间培育出众多丰富多彩的世界名花——球茎秋海棠系列品种。目前,以观赏花为主的球茎秋海棠、四季海棠和冬花秋海棠系列品种,以及观赏叶片为主的b.rex系列品种等已风靡全球,据日本秋海棠协会2001年发行的育成品种录,全世界迄今已培育出17000多个秋海棠园艺品种,许多品种已商业化生产,并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5.我国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近年发表的新种中,叶片的形态和斑纹、色彩斑斓的新颖奇特种类并不少见,未知而超越想象的形态类型仍有可能出现或发表,为观叶秋海棠新品种的培育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期待。我国的秋海棠属植物育种起步相对较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曾引种栽培秋海棠,但收集和保存的数量很少。直至90年代初昆明植物园成立秋海棠研究课题组,广泛引种栽培秋海棠属植物、承担并完成了与秋海棠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2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已建成栽培保育温室2000m2、引种保育420余种(或品种)、栽培规模15000余盆。
6.与此同时,自1996年展开了以有性杂交为主的秋海棠属植物新品种培育。以自然变异选择和有性杂交相结合、侧重于观叶的第一阶段育成品种于2001年通过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第二阶段有性杂交育成品种于2003年通过注册。第三阶段以观叶、观花相结
合的香花品种于2005年通过鉴定注册。第四阶段以叶片斑纹色彩、刚毛等观赏性状相结合的新品种于2011年审定注册。第五阶段以观叶观花相结合,冬春季开花的新品种于2017年审定注册。第六阶段的新品种培育以叶片的形态,斑纹色彩等观赏性,观叶观花相结合,注重略低温湿度,略强光照的栽培适应性,以及对白粉病的抵抗能力培育。
7.迄今已注册的3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成品种中,

植物鸟’秋海棠(b.

plant bird’)、

中大’秋海棠(b.

zhongda’)和

大白’秋海棠(b.

dabai’)于2003年技术转让与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秀’秋海棠(b.

baiyunxiu’)等20余品种先后投入北京盛芳园花卉基地、浙江嘉兴领秀园艺有限公司、江苏绿朗生态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示范性栽培生产。无论南方北方,内陆沿海,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仍然需适当加强栽培品种对温湿度、光照和病虫害等抗逆性的选育,增强育成品种的适应性,拓宽应用范围,适当减少或降低栽培生产设施设备的投入。也无论原种,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还是外来园艺品种,栽培生产拟调节控制栽培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最大限度体现秋海棠属植物各类型种类或品种的主要观赏性状和价值。国产野生种质资源及其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以观赏独具特色的叶片形态、色彩、斑纹和毛被为主,国内引种栽培的外来园艺品种也以观赏叶片类型品种居多,且栽培应用广泛。需要试验减少或降低栽培生产设施设备投入,合理调节控制温湿度、光照环境条件,结合栽培营养基质,养分水分管理措施等,寻求获得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技术方法。
8.目前,现有技术中未见有配套成熟的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技术方法,以及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保育技术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保育和扦插繁殖技术。本方法以茎和叶片扦插繁殖获得健壮新植株,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50cm,冠幅达40-80cm,可出荷观赏。
10.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1.一种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以观叶类秋海棠茎和叶片扦插繁殖获得健壮新植株,定植盆栽并放置阳光板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在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的环境条件下栽培,适时摘心、修剪整形,根际、叶面追肥相结合。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50cm,冠幅达40-80cm,可出荷观赏。
12.如所述的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其配合营养基质是从10种配合基质的对比试验,以植株茎叶生长量作为观测指标筛选而得,并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结果证实为秋海棠属植物观叶类型标准化盆花栽培的最佳基质。
13.如所述的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在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的环境条件下栽培,是采用阳光板温室或中空间隔塑膜大棚简易栽培室,栽培室内配置可移动铝合金台床或覆盖防草膜的地床放置栽培盆花,以屋面流水带走热量,高压喷雾加湿,内外遮阳结合等综合技术措施调节控制栽培室内环境,控制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
14.如所述的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适时摘心、修剪整形,根际、叶面追肥相结合,是采用根系发达,具2-3片平展叶,株高8-12cm的扦插繁殖新植株定植上盆。幼苗逐渐恢复生长达到4-5片平展叶时摘除顶芽,使其形成更多的理想范围内的侧茎生长。盆花栽培生长期及时摘除过成熟叶片修剪整形,每两周根际追施一次固态复合肥n∶p∶k=18∶6∶24,每次1g/株,或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1000的n∶p∶k=23∶10∶25液态复合肥,根际、叶面追肥交替补充养分。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50cm,冠幅达40-80cm,可出荷观赏。
15.印度紫叶秋海棠(begonia rex)的标准盆花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6.取印度紫叶秋海棠,盆花栽培在三层中空间隔塑膜覆盖,屋面流水带走热量配合水帘风机降温加湿,适时启用电暖加温,高压喷雾加湿,寒冷纱内外移动遮阳,具备温度、湿度和光照调控能力的塑膜大棚内进行,栽培环境控制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
17.定植盆栽: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将扦插繁殖获得的根系发达,具2-3片平展叶,株高10-12cm的印度紫叶秋海棠新植株,每盆1株中央定植入口径12cm的塑料盆栽培。定植后的幼苗逐渐恢复生长达到4-5片平展叶时,为诱导更多的侧芽发生和生长,及时控制其顶端生长的优势,适时摘除顶芽,使其形成更多的理想范围内的侧茎生长,为茎叶繁茂、丰满的标准盆花奠定基础;定植生长30-40天后,选择口径22-25cm的陶瓷、仿陶瓷盆或植物性材料的美观素雅观赏盆,将生长植株脱盆,每盆3株三角形排列定植入观赏盆;
18.水分养分补给:植株栽培基质的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干燥时透浇水,当根系还能在基质中顺利吸水、保持安全基质水分时,不作淋漓浇灌,当植株逐渐生长,叶片较大而数量变多时,灌溉基质从植株的茎和叶基部充分灌注,切忌从叶片正面浇灌,避免损伤叶片和叶柄,破坏盆花的株形,也不能够充分灌透栽培基质,达不到灌溉的目的;
19.盆花栽培生长期,营养元素肥料的补充供给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以固态和液态的形式进行根际、叶面追肥交替补充供给养分,每两周根际追施一次固态复合肥n∶p∶k=18∶6∶24,每次1g/株,或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1000的n∶p∶k=23∶10∶25液态复合肥,前两周优先根际追施固态复合肥,后两周叶面喷施液态复合肥,根际与叶面,固态与液态交替补充供给养分,使栽培植株合理充分吸收利用补给营养元素,健壮生长发育;盆花栽培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过成熟叶片修剪整形,既减少呼吸消耗促进植株茂盛生长,又调整优化盆花株形;按照上述栽培环境调控和定植盆栽关键环节,以及水分养分补给要领,及时修剪整形栽培管理,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5-50cm,冠幅达45-80cm,能出荷观赏。
20.‘
海伦’秋海棠(begonia rex cv.

helen lewis’)的标准盆花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21.标准盆花栽培环境调控:

海伦’秋海棠需要在温暖湿润、略微遮光的环境条件下栽培,盆花栽培在三层中空间隔塑膜覆盖,屋面流水带走热量配合水帘风机降温加湿,适时启用电暖加温,高压喷雾加湿,寒冷纱内外移动遮阳,具备温度、湿度和光照调控能力的塑膜大棚内进行,栽培环境控制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
22.定植盆栽关键环节: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将扦插繁殖获得的根系发达,具2-3片平展叶,株高8-10cm的

海伦’秋海棠新植株,每盆1株中央定植入口径8-10cm的塑料盆栽培。定植后的幼苗逐渐恢复生长达到4-5片平展叶时,为诱导更多的侧芽发生和生长,及时控制其顶端生长的优势,适时摘除顶芽,使其形成更多的理想范围内的侧茎生长,为茎叶繁茂、丰满的标准盆花奠定基础;定植生长40天后,植株叶片迅速生长,原塑料盆基质容量和生长空间不足,结合盆花的装饰观赏用途、商品需求等选择口径18-22cm的陶瓷、仿陶瓷盆或植物性材料的美观素雅观赏盆,将生长植株脱盆,每盆3株三角形排列定植入观赏盆;
23.水分养分补给要领:植株栽培基质的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干燥时拟透浇水,当根系还能在基质中顺利吸水、保持安全基质水分时,不作淋漓浇灌,以免造成盆栽基质表面常常过湿,促使苔藓类植物旺盛生长,而使栽培基质透气性差、板结、积水等,破坏栽培基质的水、气、热平衡,不仅阻碍了根系的正常吸水,而且使病原菌活动猖獗,导致病理性的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使植株生长受阻;当植株逐渐生长,叶片较大而数量变多时,灌溉基质拟从植株的茎和叶基部充分灌注,切忌从叶片正面浇灌,避免损伤叶片和叶柄,破坏盆花的株形,也不能够充分灌透栽培基质,达不到灌溉的目的;
24.盆花栽培生长期,营养元素肥料的补充供给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以固态和液态的形式进行根际、叶面追肥交替补充供给养分,每两周根际追施一次固态复合肥n∶p∶k=18∶6∶24,每次1g/株,或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1000的n∶p∶k=23∶10∶25液态复合肥。前两周优先根际追施固态复合肥,后两周叶面喷施液态复合肥,根际与叶面,固态与液态交替补充供给养分,使栽培植株合理充分吸收利用补给营养元素,健壮生长发育;盆花栽培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过成熟叶片修剪整形,既减少呼吸消耗促进植株茂盛生长,又调整优化盆花株形;
25.按照上述栽培环境调控和定植盆栽关键环节,以及水分养分补给要领,及时修剪整形栽培管理,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45cm,冠幅达40-60cm,能出荷观赏。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的优越性:
27.本发明在420种(或品种)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有效保存和31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培育注册登记,以及秋海棠属植物基本扦插繁殖和盆花栽培的基础上。根据观叶为主观花相结合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栽培适应特性,针对观叶类型的秋海棠属植物种类或品种,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以茎和叶片扦插繁殖获得健壮新植株,定植盆栽并放置阳光板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在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的环境条件下栽培。适时摘心、修剪整形,根际、叶面追肥相结合。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50cm,冠幅达40-80cm,可出荷观赏,获得切实可行的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技术方法。
28.本发明以阳光板温室或中空间隔塑膜大棚作为简易栽培培设施,采用电暖、多层中空间隔覆膜加温,水帘风机对流、屋面流水降温,高压喷雾加湿,寒冷纱移动遮光调节光照等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对栽培环境温湿度和光照条件的调节控制试验结果明确:无论内陆沿海,采用阳光板温室,还是中空间隔塑膜大棚作为简易设施进行观叶类秋海棠盆花栽培,室内环境均可调控在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的适宜栽培生长条件。
29.本发明提供的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技术方法,能使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50cm,冠幅达40-80cm,可出荷观赏。而且栽培设施投入低,盆花规范标准,栽培周期短。
30.本技术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引种秋海棠,90年代初进行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专类收集和保育。目前已成功栽培保育秋海棠属植物420余种(或品种),其中以云南野生种为主的国内原种180种、国外原种或园艺品种240个,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合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育基地。经20余年的有性杂交、航天育种等新品种培育,已注册登记新品种31个,在全球秋海棠属植物的育种历程中记入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秋海棠新品种,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发明技术专利12项。在成功引种驯化,解决栽培繁殖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培育、注册及专利授权一体化的基础上,开展育成品种的规模化扦插繁殖和观叶类秋海棠标准盆花栽培技术研究。并和花卉生产实体企业积极合作,进一步实施观叶类秋海棠标准盆花栽培生产示范,为推进秋海棠属植物及其新品种产业化和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31.图1、图2为中空间隔塑膜大棚栽培示范:拱形铝合金屋面外覆盖一层塑膜,内距拱形屋脊1m处以pc钢绳搭建活动人字形屋面覆盖第二层塑膜,距人字形屋檐1m的底部,用铝合金管搭建平面支架覆盖第三层可移动塑膜。旨在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调节棚内温度。屋面流水配合水帘风机降温加湿,寒冷纱内外移动遮阳调节光照;
32.图3为一层塑膜覆盖,寒冷纱外部遮阳的简易塑膜大棚夏秋栽培示范。主要栽培品种是印度紫叶秋海棠(begonia rex),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白斑水鸭脚(b.formosana f.albomaculata),

热带女’秋海棠(b.

tropical girl’)等;
33.图4为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
34.图5为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定植盆栽采用的扦插繁殖健壮新植株;
35.图6、图7、图8均为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栽培标准盆花;
36.图9为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定植盆栽采用的扦插繁殖健壮新植株;
37.图10、图11、图12均为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栽培标准盆花。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
39.实施例1:
40.印度紫叶秋海棠(begonia rex)的标准盆花栽培:
41.种源及其观赏性状:
42.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是紫叶秋海棠(b.rex)的印度分布种源,本技术人于1998年从日本富山中央植物園引种栽培。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的叶片呈褐绿色,中央镶嵌银绿色环状斑纹,叶片大型,长25-35cm、宽12-20cm,适合作为大型厅堂盆花栽培观赏。
43.标准盆花栽培环境调控:
44.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分布于印度热带、亚热带,生长于郁闭的常绿阔叶林下,喜温暖湿润、略微荫蔽的栽培环境。盆花栽培在三层中空间隔塑膜覆盖,屋面流水带走热量配合水帘风机降温加湿,适时启用电暖加温,高压喷雾加湿,寒冷纱内外移动遮阳,具备温度、湿度和光照调控能力的塑膜大棚内进行。栽培环境控制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
45.定植盆栽关键环节:
46.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将扦插繁殖获得的根系发达,具2-3片平展叶,株高10-12cm的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新植株,每盆1株中央定植入口径12cm的塑料盆栽培。定植后的幼苗逐渐恢复生长达到4-5片平展叶时,为诱导更多的侧芽发生和生长,及时控制其顶端生长的优势,适时摘除顶芽,使其形成更多的理想范围内的侧茎生长,为茎叶繁茂、丰满的标准盆花奠定基础。定植生长30-40天后,植株叶片迅速生长,原塑料盆基质容量和生长空间不足,结合盆花的装饰观赏用途、商品需求等选择口径22-25cm的陶瓷、仿陶瓷盆或植物性材料的美观素雅观赏盆,将生长植株脱盆,每盆3株三角形排列定植入观赏盆。
47.水分养分补给要领:
48.植株栽培基质的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干燥时拟透浇水,当根系还能在基质中顺利吸水、保持安全基质水分时,不作淋漓浇灌。以免造成盆栽基质表面常常过湿,促使苔藓类植物旺盛生长,而使栽培基质透气性差、板结、积水等,破坏栽培基质的水、气、热平衡。不仅阻碍了根系的正常吸水,而且使病原菌活动猖獗,导致病理性的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使植株生长受阻。当植株逐渐生长,叶片较大而数量变多时,灌溉基质拟从植株的茎和叶基部充分灌注,切忌从叶片正面浇灌,避免损伤叶片和叶柄,破坏盆花的株形,也不能够充分灌透栽培基质,达不到灌溉的目的。
49.盆花栽培生长期,营养元素肥料的补充供给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以固态和液态的形式进行根际、叶面追肥交替补充供给养分。每两周根际追施一次固态复合肥n∶p∶k=18∶6∶24,每次1g/株,或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1000的n∶p∶k=23∶10∶25液态复合肥。前两周优先根际追施固态复合肥,后两周叶面喷施液态复合肥,根际与叶面,固态与液态交替补充供给养分,使栽培植株合理充分吸收利用补给营养元素,健壮生长发育。盆花栽培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过成熟叶片修剪整形,既减少呼吸消耗促进植株茂盛生长,又调整优化盆花株形。
50.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标准盆花栽培结果:
51.按照上述栽培环境调控和定植盆栽关键环节,以及水分养分补给要领,及时修剪整形栽培管理。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5-50cm,冠幅达45-80cm,可出荷观赏。
52.实施例2:
53.‘
海伦’秋海棠(begonia rex cv.

helen lewis’)的标准盆花栽培:
54.种源及其观赏性状:
55.‘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属b.rex系列园艺品种,于1948年由lewis从有性杂交子代中选育而成,本技术人于1983年从日本引种栽培。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叶片呈暗紫红色,中央镶嵌银绿色或浅紫红色环状斑纹,叶片
中型,长16-22cm、宽10-15cm,适合作为中型厅堂盆花或小型书桌案头盆花栽培观赏。
56.标准盆花栽培环境调控:
57.‘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是秋海棠属植物b.rex系列园艺品种,同属于热带、亚热带阴生植物生态类型,需要在温暖湿润、略微遮光的环境条件下栽培。盆花栽培在三层中空间隔塑膜覆盖,屋面流水带走热量配合水帘风机降温加湿,适时启用电暖加温,高压喷雾加湿,寒冷纱内外移动遮阳,具备温度、湿度和光照调控能力的塑膜大棚内进行。栽培环境控制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
58.定植盆栽关键环节:
59.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配合营养基质,将扦插繁殖获得的根系发达,具2-3片平展叶,株高8-10cm的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新植株,每盆1株中央定植入口径8-10cm的塑料盆栽培。定植后的幼苗逐渐恢复生长达到4-5片平展叶时,为诱导更多的侧芽发生和生长,及时控制其顶端生长的优势,适时摘除顶芽,使其形成更多的理想范围内的侧茎生长,为茎叶繁茂、丰满的标准盆花奠定基础。定植生长40天后,植株叶片迅速生长,原塑料盆基质容量和生长空间不足,结合盆花的装饰观赏用途、商品需求等选择口径18-22cm的陶瓷、仿陶瓷盆或植物性材料的美观素雅观赏盆,将生长植株脱盆,每盆3株三角形排列定植入观赏盆。
60.水分养分补给要领:
61.植株栽培基质的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干燥时拟透浇水,当根系还能在基质中顺利吸水、保持安全基质水分时,不作淋漓浇灌。以免造成盆栽基质表面常常过湿,促使苔藓类植物旺盛生长,而使栽培基质透气性差、板结、积水等,破坏栽培基质的水、气、热平衡。不仅阻碍了根系的正常吸水,而且使病原菌活动猖獗,导致病理性的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使植株生长受阻。当植株逐渐生长,叶片较大而数量变多时,灌溉基质拟从植株的茎和叶基部充分灌注,切忌从叶片正面浇灌,避免损伤叶片和叶柄,破坏盆花的株形,也不能够充分灌透栽培基质,达不到灌溉的目的。
62.盆花栽培生长期,营养元素肥料的补充供给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以固态和液态的形式进行根际、叶面追肥交替补充供给养分。每两周根际追施一次固态复合肥n∶p∶k=18∶6∶24,每次1g/株,或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1000的n∶p∶k=23∶10∶25液态复合肥。前两周优先根际追施固态复合肥,后两周叶面喷施液态复合肥,根际与叶面,固态与液态交替补充供给养分,使栽培植株合理充分吸收利用补给营养元素,健壮生长发育。盆花栽培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过成熟叶片修剪整形,既减少呼吸消耗促进植株茂盛生长,又调整优化盆花株形。
63.‘
海伦’秋海棠(b.rex cv.

helen lewis’)标准盆花栽培结果:
64.按照上述栽培环境调控和定植盆栽关键环节,以及水分养分补给要领,及时修剪整形栽培管理。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45cm,冠幅达40-60cm,可出荷观赏。

相关知识

新兴花卉—观叶秋海棠
桃树苗观叶秋海棠栽培.pptx
家庭栽培观花类花卉四季秋海棠栽培管理
新兴花卉——观叶秋海棠 | “小众精英”专题
秋海棠类栽培技术要点
秋海棠类的栽培技术
观叶秋海棠的养护方法
几种观叶秋海棠的快速繁殖
百花园——观叶秋海棠
盆花标准化生产

网址: 一种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53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河北省主栽海棠品种抗寒性研究
下一篇: 四种重要秋海棠的栽培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