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艳双绝牡丹之王—魏紫
魏紫,又称魏家花,魏紫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原名洛阳魏紫。魏紫奇华不俗,花朵形如皇冠,花大如盘,突起圆整如覆钟状,其叶(瓣),有七百叶。有牡丹“花后”的美誉。魏紫粉紫中透出亮白,紫红中透出贵气。花后的风范名不虚传。从古至今人们把姚黄和魏紫称之为“牡丹之冠”。有花王花后之美誉。古人赞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当你身临其境观赏姚黄牡丹时,你为牡丹的美丽而震撼,看那绚丽多姿多彩的贵为“王”的“姚黄”,贵为“后”的“魏紫”,两花好似鸾凤和鸣,相依相偎。看那姚黄的花朵微黄似绿、百瓣重叠,好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帅哥英俊少年。看那魏紫羞色隐约、袅袅娜娜,亭亭玉立,好似含情脉脉的美少女。好一个帅男美女万花丛中尽风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牡丹芳》里便写出了魏紫少女般羞面遮掩的这种神韵:“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洛阳牡丹的历史源远流长,洛阳北边的邙山植被很好,牡丹很多,被称为牡丹山。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洛阳牡丹姚黄和魏紫是极品名花,有“牡丹之冠”,之美誉。
据史料载,传说是宋朝宰相魏仁溥通过一株野生紫牡丹培育改良而得的。魏紫是洛阳牡丹的传统品种。魏紫出自后周宰相魏仁溥家。其家就在今洛阳北郊魏坡村。魏宰相当官口碑尚好,上朝理政,下朝就爱种花养草,见有奇葩,常不惜重金购之。一年暮春,一砍柴人于寿安山中采得一棵开紫花的牡丹,花大如碗,十分艳丽。魏宰相闻讯,亲自跑到街上,付银五十两买下,并特意扩建园林,悉心培育。
几年后,魏家花声名远播,花开时节人满为患。老先生颇具经济头脑:“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这恐怕是最早的掏钱观花之记录了。姚黄魏紫牡丹奇花。
杨万里(南宋1127-1206)
《紫牡丹二首》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
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
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
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万花不分不春妍,至竟专春是牡丹。
紫锦香囊金屑暖,翠罗舞袖掌文寒。
恨无国色天香句,借与风绦日萼看。
家有洛阳一千朵,三年归梦绕栏干。
李东阳 明代
《题画牡丹》
彩毫和露写名花, 紫艳分明出魏家。
应是洛阳归梦远, 缁尘红土半京华。
林香叶驰
雍容华贵兴隋唐,富丽堂皇惊洛阳; 贵妃插翠群英会, 百园争彩牡丹芳。
大叶蝴蝶黄鹤翎, 烟绒紫金星雪浪; 日绚亮翅白鹤羽,月照软玉淑女妆。
春水绿波似荷莲, 罗汉红昆山夜光; 瑛珞宝珠古铜颜,蓝芙蓉粉荷飘江。
墨楼争辉种生黄, 粉中冠桃花遇霜;雪桂仙娥瑶池春, 展宏图国色天香。
sunbeam阳光 雾照云山 西山人
牡丹神采倾国色, 牡丹花开远飘香, 花后美誉不虚传,
姚黄娉婷溢天香。 姚黄魏紫配一双。 硕大花朵如皇冠,
绿野一枝雍容贵, 美丽传说多凄美, 粉紫之中透亮白,
春芳百度艳无双。 并蒂扎根在洛阳。 雍容华贵好风范。
垂钓人 黑土地
魏紫姚黄皆花王, 笑看花丛披紫衫, 半天好雨留清影,
鸾凤和鸣美春光。 玉钗翠羽格外丹。 一片红花映彩虹。
娇艳圣洁世无比, 楚楚动人别样情, 自是春风柔若水,
想赏别忘来洛阳。 姚黄魏紫双飞燕。 并非杨柳太多情。
老乐 清风明月知多少 仙山孺子牛
姚黄魏紫牡丹王 天丽国色花中王, 牡丹双骄婀娜样,
国色天香美名扬 千姿百态吐芬芳。 魏紫姚黄俏芬芳;
秋云弘扬家乡美 魏紫双绝亮美色, 花开时节人倾倒,
中华洛阳牡丹乡 雨润奇葩滿园香。 万紫千红伴春光。
老孟 七律·牡丹 妙舞人生
洛城史上敞门晖, 赞牡丹
迎娶娇娘笑靥归。 牡丹之王魏家花,洛阳魏紫华不俗
曾是则天行酒乐, 形如皇冠花如盘,突起圆整如钟状。
分明腊月耍皇威。 粉紫中透出亮白,紫红中透出贵气。
闻听此命花儿绽, 姚黄绚丽贵为王,魏紫多彩贵为后。
唯见丹香闭蕊非。 两花好似鸾和凤,相依相偎尽风流。
下令焚烧焦骨傲, 秋云老师美图文,尽展牡丹奇花卉。
春风唤醒姹然辉。 知识丰富文章好,精品摄影醉游人。
谢新正 老迷糊
魏紫姚黄访客赏, 咏牡丹
醉卧莫怪花浓香。 魏紫贵为花后,亭亭玉立含羞。
古今神话虽万遍, 醉态另有风姿,娇艳笑而掩口。
焉如紧跟秋云逛。 寻词觅句赞美,搜罗肚肠发愁。
老孟 前人诗词美哉,迷糊眉头空皱。
老孟又来赏牡丹 赏花心情愉悦,笔下难抒感受。
嫣红姹紫绽芳菲 权作抛砖引玉,何顾文字丑陋。
春天来了百花灿 姚黄魏紫双绝,鸾凤和鸣风流。
游览踏青乐微微
胡庆成
观牡丹花有感
洛阳城里牡丹花,千年盛名甲天下。
姹紫嫣红满园开,万朵怒放如云霞。
仕女赏花联翩来,吟诗作赋展雄才。
锦绣丛中留倩影,欲与牡丹并蒂开。
年年花谢又花开,岁岁人去复人来。
牡丹花开总依旧,美女娇颜可常在?
花城花开花似海,美人美文传千载。
美人赏花花愈艳,娇颜似花永不败。
花开芬芳传四方,蜂绕蝶飞采蜜忙。
花开似锦万人赞,花谢花飞徒哀伤。
花开花落自有时,人间万事尽如是。
赏花须趁花盛时,莫待花谢睇空枝。
xlwushi
山明水秀花枝俏,风调雨顺,富贵花开早。
浓妆淡抹显娇娆,西子杨妃韵沉消。 国色天香戏凤鸟,雍容华贵,君子皆倾倒。
秀质丽姿傍富豪,一代风流看今朝。
http://s4/middle/4de96760gbe005b46c453&690
P1 牡丹之王花后——魏紫
http://s2/middle/4de96760gbe00d06ad2b1&690
P2 牡丹之王姚黄
http://s9/middle/4de96760gbe005e756328&690
P3
http://s8/middle/4de96760gbe0062965147&690
P4
http://s10/middle/4de96760gbe0068923749&690
P5
http://s9/middle/4de96760gbe006d560cc8&690
P6
http://s8/middle/4de96760gbe0071cd62d7&690
P7
http://s1/middle/4de96760gbe0078be38d0&690
P8
http://s5/middle/4de96760g7966734e3f54&690
P9
http://s14/middle/4de96760gbe0083fe7cbd&690
P10
http://s5/middle/4de96760gbe0087f19124&690
P11
http://s3/middle/4de96760gbe008aeae2b2&690
P13
http://s7/middle/4de96760gbe008e216e26&690
P14
http://s1/middle/4de96760gbe0090d828b0&690
P16
http://s11/middle/4de96760gbe0093d79d2a&690
P17
http://s16/middle/4de96760gbe0096de538f&690
P18
http://s11/middle/4de96760gbe0099d39aba&690
P19
http://s16/middle/4de96760gbe009c300a0f&690
P20 小魏紫
http://s5/middle/4de96760g7966766eb204&690
P21
http://s9/middle/4de96760gbe00a3a06428&690
P22
http://s11/middle/4de96760gbe00a75a9bca&690
P23
http://s3/middle/4de96760gbe00ace36592&690
P24
http://s5/middle/4de96760gbe00b08f7e34&690
P25
http://s8/middle/4de96760gbe00b2d8d7b7&690
P26 紫绒剪彩
http://s15/middle/4de96760gbe00b5a0ce3e&690
P27
http://s7/middle/4de96760gbe00ba847696&690
P28
http://s1/middle/4de96760gbe00be0aea50&690
P29贵为“王”的“姚黄”贵为“后”的“魏紫”,两花好似鸾凤和鸣,相依相偎。
http://s7/middle/4de96760gbe00dcb03ad6&690
P30 牡丹之王——姚黄
姚黄魏紫牡丹的传说
关于这两种名贵牡丹的来历,在洛阳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美妙动人的传奇故事。传说在宋朝的时候,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黄喜的穷孩子,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由于家里穷,他从小就挑起了生活重担,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拿起母亲为他准备的干粮袋,往扁担上一挂,提上柴刀就上山了。
在黄喜上山必经的一个山坡上,有个石人站在黄土里。黄喜第一次上山时,就看见它站在那里,来去都要和它打照面。这个石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当地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离石人不远的地方,有一眼山泉,泉水常年不竭,清冽甘甜。黄喜上下山时,就在泉水中洗洗手、洗洗脸,喝上几口水。这眼泉究竟什么时候就有了,当地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山泉旁边长着一株紫牡丹,这株牡丹与众不同,花盘特别大,就像黄喜吃饭用的大海碗。这株牡丹的花香特别浓郁,黄喜每次来了都要闻一闻。这株牡丹究竟长了多少年,当地更是没有一个人能讲明白。
每天早上,黄喜总是第一个来到这里,和石人、泉水、牡丹打个照面。他总是从扁担上取下干粮袋,往石人脖子上一挂,说:“石人哥,吃馍吧!”之后,他走到山泉旁,捧起泉水浇浇紫牡丹的根,说:“牡丹姐,喝水吧!”然后他才高高兴兴地上山砍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喜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依然砍柴、卖柴,乐乐呵呵,人们都夸他勤劳憨厚、质朴乐观。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样,砍完柴来到石人面前,取下石人脖子上的干粮袋,笑嘻嘻地说:“石人哥,你不吃馍,那我可吃啦!”吃过馍,他又到山泉边喝了几口水,给紫牡丹浇了几捧泉水,就挑起柴担下山了。
可他这天砍的柴太多了,把扁担都压弯了,没走几里路就累了,便用木叉支起柴担歇息。这时,一位姑娘从山上走下来,她见黄喜挑不动了,就说:我帮你挑吧。黄喜一听,脸都羞红了,一个大小伙子,怎好让姑娘替自己挑担?便连连摆手谢绝,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姑娘见他窘成这样,“扑哧”一声笑了,不由分说抢过担子,挑起来就往山下走,急得黄喜在后面追赶,却又追不上。
那位姑娘,一口气将柴担挑到了黄喜家。黄喜娘正在做饭,见儿子领回一位美女,很高兴,连忙把姑娘请进屋,又是让座,又是倒茶。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袖子一卷就下了厨房,帮老人干活去了。
饭后,黄喜去卖柴,黄喜娘就拉着姑娘的手问长问短。姑娘说:“我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母都过世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黄喜娘一听,这不是桩好姻缘吗?于是,她赶紧说:“闺女,你模样俊,心肠好,家里又没有亲人,挺孤单的。这样吧,俺老婆子和你黄喜哥,今后就是你的亲人了!”她拐弯抹角地暗示,想让紫姑嫁给黄喜,做她的儿媳妇。
紫姑答应了,脆生生地叫了一声“娘”,把老婆子高兴坏了。从此,紫姑就在黄喜家住下了。她能做一手好针线活,绣的牡丹特别好看,黄喜上街卖柴的时候,顺便带上她绣的牡丹绣品去卖,总被抢购一空。
日子顺遂,家境就好起来。黄喜娘催他俩早办婚事,紫姑却说:“不急,再等等吧。等我来到这里100天后再成亲。”这是为啥?原来,紫姑就是山泉边的那株紫牡丹。她有一颗宝珠,整天含在嘴里。她想嫁给谁,就得和谁轮流含宝珠,如果没含够100天,她就不能成为凡人,就不能嫁给黄喜。所以,自从踏进黄喜家的门,她和黄喜就轮流含着宝珠。
她一再叮嘱黄喜:珠子只可含着,不能咽下!黄喜问:“这珠子有何妙用?”她不敢把话说透,只说:你含着吧,能提神健身,减轻疲劳,今后你挑担子就不累了。黄喜心想:既然有此妙用,今后我就多砍点儿柴,反正也累不着了。一天,他砍的柴特别多,挑在肩上像两座小山,但由于嘴里含珠,竟然不觉得担子重,很轻松地挑下了山。他很高兴,认定这是宝珠,每天都要含一含,心里默记着天数,等含够100天,便能与紫姑成亲了。
到了第100天,黄喜还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他走到石人面前时,喜不自禁,就对石人说:“石人哥,我明天就要与紫姑成亲了,你为我高兴吗?”说完对石人笑了笑。他又来到泉边,想把这喜讯告诉泉水,再告诉那株紫牡丹。可他一看,不对呀,紫牡丹不见了!
他一下子想起来:自从与紫姑相识之后,这株紫牡丹就不见了,只是这100天以来,自己始终被爱情陶醉着,竟没注意到紫牡丹是否存在。想到此,他不禁脱口问道:“石人哥哥,你知道紫牡丹被谁挖走了吗?”没想到石人真的开口说:“紫牡丹哪儿都没去,就在你家里呢!”
黄喜大吃一惊,一边往后退,一边问道:“石人哥哥,你怎么会说话?!”石人这才说:“我是仙人,看你是个老实人,才对你说实话——那个紫姑,其实是个花妖!是那株紫牡丹变的!她要你含珠子,是想吸干你身上的精血和元气,到明天你已经含珠100天,你快没命了!明天你就要死了!”
石人的一番话,黄喜不大相信,他不相信紫姑会害她。可想到突然失踪的紫牡丹,再想想突然出现的紫姑,他心中不免忐忑,便追问石人这是不是真的。石人一口咬定是真的,并对黄喜说:“你要活命还来得及,把那颗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黄喜是个老实人,信以为真了。到家后,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将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见,大惊失色。黄喜娘责问儿子这是咋回事。黄喜便将石人讲的话复述了一遍。听他这么一说,紫姑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黄喜上了石人的当!这下子全完了,紫姑一边哭,一边道出了真情。
原来,那个石人是石头精,他见紫姑貌美,便想娶她为妻。紫姑不从,石人一直纠缠,只是紫姑身上有法宝,就是那颗宝珠,只要含在嘴里,石人便无可奈何。后来,石人发现紫姑爱上了黄喜,非常嫉妒,就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当黄喜含珠的日子进入倒计时后,石人就想用谎言让其上当。现在,黄喜果然上当了,紫姑失去了护身法宝,黄喜也将很快死去。如此一来,石人就可以胁迫紫姑嫁给他了。
黄喜听了,后悔不已,便要找石人拼命。紫姑劝他别鲁莽行事,因为要想惩罚石人,必须带上利斧,一下子将石人的头劈开;劈开后,石人头中有一部无字天书,马上取出来,高高抛向空中,石人就会受到惩罚了。
黄喜遵命,提起斧头爬上山坡,见了石人,一句话也不说,举起利斧迎头劈去。只听一声巨响,石人的头破了,头中果然有一本无字天书,黄喜将天书朝空中抛去,霎时出现一道亮光,随后一声霹雳,便将石人击得七零八落了。
黄喜大喜,心想,总算惩罚了石人。可是,那颗珠子开始在他腹中作怪,如火在燃烧,十分难受。他赶忙喝山泉,但仍感烧得难受,只得跳入泉水中,没想到泉深无底,很快把他吞没了。
紫姑赶来,见黄喜已没入泉底,就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
到了次年春天,山泉旁长出两株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争奇斗艳,相互依偎。洛阳人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观看,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两株牡丹分别被移植到姚家和魏家。姚家的黄牡丹叫“姚黄”,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
姚黄魏紫的传说——网络资料整理编辑
相关知识
魏紫牡丹经典寓言故事
胜绝牡丹耀河州
牡丹花魏紫传说 牡丹花魏紫的栽培技术
写河南洛阳牡丹的诗词大全
滇山茶:花油双绝甲天下
牡丹故事:姚黄和魏紫的故事
牡丹极品:姚黄和魏紫的故事
天下牡丹出菏泽!(牡丹品种大全)
树木传奇丨滇山茶:花油双绝甲天下
牡丹传说
网址: 天下艳双绝牡丹之王——魏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5411.html
上一篇: 牡丹名品略考之魏花、魏紫、魏红 |
下一篇: 魏紫简介 魏紫形态特征 魏紫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