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借中国鸳鸯之乡美名 建富饶生态美丽乡村——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村级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借中国鸳鸯之乡美名 建富饶生态美丽乡村——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村级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叶经房

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地处县域内第二大河流——漳河中游,隔漳河与宜昌市远安县河口乡巩峪村相望。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53户,人口583人,其中18岁——60岁有效劳力310人;版土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2亩。2013年,昌集村有村“两委”干部3人、党员25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后备干部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918元。全村有山林面积236000亩,境内以林地为主,仅有农业种植面积 872 亩,其中漳河水灌溉面积为672亩,沟冲田灌溉面积97亩,旱地面积为103亩。

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主要特色资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国罕见的“中国鸳鸯之乡”

2008年春天,时任昌集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曾祥波,在昌集大坝河面上发现了一群一群自由自在地游荡着的小鸟,他赶忙用照相机照了几张照片,找到镇上负责旅游宣传的领导确认,当即认定是鸳鸯。于是找来《襄阳日报》社、南漳县摄影家协会领导和行家们前来拍摄并进一步确认,认为这就是象征美好姻缘的珍稀动物、纯洁爱情的吉祥鸟鸳鸯,随后《襄阳日报》发出了“漳河惊现野生鸳鸯”的消息,号召大家加强保护。

由于此水坝地处襄阳市与宜昌市交界地,昌集村书记、主任曾祥波为了能够切实保护鸳鸯的生存环境,直接与湖北省漳河管理局水政大队联系,请水政大队长亲自来实地查看,协调保护环境问题,随后又向漳河源头至漳河水库大坝沿线所有乡镇人民政府发出了《保护漳河水资源环境,建立昌集野生鸳鸯保护基地的倡议书》。为了切实保护鸳鸯的生态环境,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编制了精美的《东巩镇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漳河水资源环境,建立昌集野生鸳鸯保护基地的申报材料》,并请县政府加发了申报文件,直接送到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引起了省里3个厅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增强了曾祥波保护珍稀鸟类的信心和决心。

昌集村两委经过研究,召开群众大会,要求全体村民积极配合参与保护珍惜鸟鸳鸯的行动,禁止捕杀、禁止在河边、堰塘边砍树、禁止向河里倾倒垃圾和投毒、禁止捕鱼等,并率先成立了昌集村村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责任到人,管护措施到位,全天候巡查、监管。为了让更多的鸟类在这里栖息,村集体利用从县级部门争取来的资金购买了5000多斤稻谷,每天在河边定时撒播,并在滩涂地上种上牧草籽,使之成为鸳鸯的乐园。由于昌集村全民动员保护生态环境,使鸳鸯成了长期栖息在这里的珍稀鸟类,每到9月份,一群一群的大小鸳鸯从高山上的堰塘、峡谷里的深沟来到湖面上尽情戏耍。

为了尽快让更多的人了解鸳鸯、知晓鸳鸯、参与到保护鸳鸯的行列里来,昌集村两委出钱请来荆门市的网络设计师,注册了“中国野生鸳鸯网”,并努力通过《襄阳日报》、《荆门日报》、《三峡日报》、《中国石化报》等主流媒体和《中国橡树网》、《中国鸟网》、襄阳摄影家协会等机构推介宣传,唤醒人们自觉保护珍稀鸟类的文明行为。

2010年,昌集村注册成立了南漳县昌集鸳鸯湖旅游服务公司、南漳县昌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书记、主任曾祥波分别担任董事长和理事长,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曾祥波迎来了一年比一年多的数群鸳鸯奋飞,通过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国家林业局野保专家的鉴定和评审,南漳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鸳鸯之乡”,这个珍贵的荣誉饱含了村两委班子的艰辛和心血,也渗透了昌集全村群众的心血和希望。

二、全县独特的林木、花卉资源

正是因为昌集村林地面积大,林木物种非常丰富,如珍稀植物、被人们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红豆杉、四季常青的三茎樟、五茎樟树、红果冬青、黄山栾、杴树、三角枫、五角枫、圆叶枫、柳树、槠树、大叶黄杨、细叶黄杨、莽草树、冬青树、蜡树、映山红、紫薇、金弹子、檵木、红枫、马尾松、栗树、槐树、青檀、山楂树、火棘树等等,在这些植物中,有观赏果实的、有欣赏花朵的、有品尝翠绿茂叶的、也有树干木质的;在林中还不时有许多散发出各种诱人气息的山野小花和绿色特产,诸如鸡冠花、山茶花、野玫瑰、蜂糖罐子、野樱桃花、野山桃花、苦梅花、叶玉兰花、紫藤花、野桂花,以及林间间隙上长出的各种形态的兰花;还有端阳果、八月炸、野板栗、槠树果、猕猴桃,再加上野白蒿、鱼腥草、苟椒叶、野芹菜、野荆芥、野薄荷、野紫苏、野葛根等等这些天然野生的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给昌集村这个世外桃源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和力量。

三、独树一帜的鄂西北特色民居资源

昌集村散落着具有鄂西北典型特色的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徽派民居,诸如冯家洲曾家民居,曾家台子民居、昌集曾家民居、王家窝子王家民居、陈家岭李家民居等等。无论是从民居的地点选择、还是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建筑材料等等都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时代气息、文化艺术、建筑艺术相结合,雕梁画栋、七彩镂金、石雕门当、木镂窗花……,真可谓巧夺天工。还有许许多多农耕时代的工具和器物散落各处,让人感到仿佛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年月,虽然历经时代潮流的洗礼,有些破败颓废,但稍加维修整理,便可让人们一睹往日昌集这个明清时代的商贸集市的繁荣景象。

……

鉴于昌集村的资源优势,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征求老党员、老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研究并提请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完成常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主要抓好以下三件事情:

一、依托昌集村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建立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村级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努力把昌集村建设成为湖北乃至是全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示范区”

对村民进行教育和严格管理,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给鸳鸯以最幽静的、最安全的栖息环境;保护古树名木、取消商品木材砍伐计划,严禁砍伐树木、严禁乱挖乱采,让鸳鸯在昌集村来得多、留得住、繁殖快、永久居住在昌集;严禁电鱼毒鱼、严禁向漳河倾倒垃圾,还漳河城市直接饮用水最优品质;严禁大小车辆直接进入鸳鸯核心活动区域、给鸳鸯创造最美空气质量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昌集生态旅游,建设更加富裕、和谐、文明、生态的美丽乡村,真正做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成为城市人们休闲避暑、观光旅游的旅游胜地。

二、努力探索和寻求乡村与大专院校、乡村与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机构的合作和发展之路,把昌集村建设成为全省野生动物保护与繁殖基地

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努力在昌集村建立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繁殖试验基地,研究鸳鸯及其他野生动物生活习性、适应环境、进食物种、疫病防治及各类野生动物的天敌等等,努力把昌集鸳鸯的蛋糕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成产品,成为昌集村乃至东巩镇的新型生态品牌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转变发展理念,捋顺发展思路,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走生态旅游之路,大力发展现代乡村农家乐旅游业

计划在全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亩,用于规划建设旅游停车场、珍稀苗木培育观赏基地、昌集优质兰花培育观赏基地和农家乐旅游餐饮服务设施等,让农民从往日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脱出来,成为旅游服务业的专业新型农民。其次,要适当修复部分传统古民居,集中收集和保管好许多农耕时代的劳动工具和器物,建设一个农耕生活体验区或者博物馆,充分发挥传统古老民居和农耕时代各类劳作器物的宣传、感染和教育作用,为昌集村的旅游发展锦上添花。

2014年5月

(编者注:叶经房同志系湖北省南漳县东巩镇文化站原站长,现任湖北省南漳县东巩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政协南漳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南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襄阳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理事、湖北省襄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联系电话:13972077550)

相关知识

借中国鸳鸯之乡美名 建富饶生态美丽乡村——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村级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通用15篇)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五大模式及对策建议——来自5省20村调研的启示 原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卢洋啸来源:《经济纵横》2...
关于我县花卉苗木产业的调研报告
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开出江苏东海“生态花”
村级蔬菜产业发展方案(精选13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格式模板9篇
城市绿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美丽金东: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新实践
宿松县隘口乡古山行政村古山中心村等11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批前公示

网址: 借中国鸳鸯之乡美名 建富饶生态美丽乡村——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村级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10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郁金香盛开香格里拉
下一篇: 周末到温江逛花博!第二届成都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