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文盘点: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及用法|临床必备

一文盘点: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及用法|临床必备

图片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浅部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由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包括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而系统性真菌病多由条件致病菌引发,如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易累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唑类、烯丙胺类、抗生素、棘白菌素类、吗啉类、吡啶酮类这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

01

唑类

唑类抗真菌药是皮肤癣菌病的主要治疗之一,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真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引起细胞渗透性紊乱而导致细胞死亡。适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目前,唑类抗真菌药主要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其中,咪唑类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全身给药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用作外用药,包括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一般每日外用1-2次,疗程2-4周。而三唑类具有较好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且半衰期较长、肝肾毒性更低,现在更为常用,主要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02

烯丙胺类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主要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细胞死亡。本类药物的特点在于其抗菌菌谱广泛、抗真菌能力强、不良反应小,主要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癣菌病。

口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有特比萘芬,外用药有特比萘芬、布替萘芬、萘替芬。其中,特比萘芬较为常用,一般每日外用一次,疗程1-2周,如有严重、大面积感染需要考虑口服用药,成人一般每日1次口服250mg。值得注意的是,特比萘芬可竞争性地抑制细胞色素(CY)P450同工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均由CYP450 2D6代谢,如与特比萘芬联合使用可能受影响,建议调整联合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或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03

多烯类抗生素

多烯类抗真菌药主要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相结合,干扰真菌代谢、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死亡。常用的药物有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

其中,两性霉素B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以及广泛的抗真菌谱,不仅可用于皮肤癣菌感染,还可用于治疗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等,成人一般每日静脉滴注0.1-0.7mg/kg。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主要用于口服治疗消化道真菌感染或外用于皮肤浅表真菌感染,成人一般每日口服一次50-100万U,每日3次。

04

非多烯类抗生素

灰黄霉素是首个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的口服非多烯类抗真菌药,通过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而抑制其生长。其对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有抑菌作用,但对念珠菌属、孢子丝菌属等无抗菌作用。主要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或外用治疗效果不佳的头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皮肤癣菌病的治疗,成人一般每日口服500mg,分1-2次服用,具体根据疾病使用。灰黄霉素的主要缺点是疗程较长(6-12周或更长时间),可能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

对于大多数皮肤癣菌病,灰黄霉素已被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取代。但灰黄霉素对毛干外丝菌感染更为有效,仍是治疗小孢子菌相关头癣的首选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灰黄霉素可能增强华法林的代谢,并降低其治疗活性,因此与华法林联合使用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05

棘白菌素类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为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抑制真菌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壁结构破坏,最终致使菌体裂解、死亡。此类药物对人体的毒性较低,安全性较好。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念珠菌和曲霉菌导致的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但对毛霉菌属、隐球菌属和镰刀菌属等均无治疗作用。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因该类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多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卡泊芬净成人用一般每日50mg,米卡芬净成人用一般每日50-100mg。阿尼芬净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

06

吗啉类

吗啉类抗真菌药阿莫罗芬主要通过改变构成真菌细胞膜的脂类的生物合成发挥作用,因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该药抗真菌性能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一般每周外用1-2次。

07

吡啶酮类

吡啶酮类抗真菌药环吡酮胺主要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发挥作用,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该药渗透性较强,主要用于浅部皮肤真菌感染,特别适合角化增厚型足癣及甲癣。一般每日外用1-2次,疗程2-4周。治疗甲癣时,先用温水泡软甲板,尽可能把病甲削薄,将药膏用胶布固定在患处,每日1次,疗程3-6个月。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郑捷. 皮肤性病学 第9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hurana A, Sardana K, Chowdhary A. Antifungal resistance in dermatophytes: Recent trend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Fungal Genet Biol. 2019 Nov;132:103255. doi: 10.1016/j.fgb.2019.103255. Epub 2019 Jul 19. PMID: 31330295.

3. Gupta AK, Versteeg SG, Shear NH. Common 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antifungal treatments for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s[J]. 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 2018 Apr;14(4):387-398. doi: 10.1080/17425255.2018.1461834. Epub 2018 Apr 26. PMID: 29633864.

4.陈前利. 抗真菌药在皮肤浅部真菌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1):87-88. DOI:10.15912/j.cnki.gocm.2012.11.112.

相关知识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抗真菌病药知识讲座课件.ppt
抗真菌病药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精心研究虫类药,只为临床好疗效——《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读后感
犬猫抗细菌和抗真菌药物的临床适应症——林德贵
使用地塞米松需谨慎!盘点常见适应症及 6 个使用误区!
四君子汤的组成及作用
月季花的用法
痰培养检出“念珠菌”,抗真菌药用不用?怎么用?
扬子江药业布局皮肤抗真菌领域,兰科连续亮相重量级会议

网址: 一文盘点: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及用法|临床必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81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卉种类及价格表(花卉列表)
下一篇: 霸王花,你真的了解它吗?(从生长